论语
公冶长篇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孔子闲居,弟子们侍奉老师,如何把所学的“礼”运用在和老师日常生活的相处中,这是要有眼力的,很多事都要看着办。而在闲居中,师生闲聊心情放松,在场的可能就三五个人,老师可以针对每一个人因材施教,特别提点,令其向上,很多传承千年的美好道理就在这样不经意中诞生。
《论语》公冶长篇 第二十六章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白话消文:
孔子闲居在家,颜渊和子路陪侍在身边。孔子说,何不谈谈你们的志向。子路率先说:我愿以我的车、马、衣服和轻裘与朋友们共用,就算用坏了,也没有遗憾。颜渊说:我愿不夸耀自己的善行和功劳,不把劳苦施加给百姓。子路说:愿听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我愿抚恤老年人,使老年人身安、心安。愿朋友们都讲求诚信平等患难与共。愿以慈惠对待年轻人,让他们都好学向上,成为国家的希望。
孔子闲居时,常常喜欢问弟子们的志向。这是为什么呢?闲居表明此时未得到任用,不能施展长才,如果没有目标和志向,往往就会无所事事,浪费光阴。有志向才会有目标和方向,闲居正好可以发愤图强,暗自用功,“隐居以求其志” 。
子路的志向是:愿与朋友共用他的车、马、衣服,甚至最高级的轻裘皮衣。古代的车马是财富、权势的象征,衣裘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子路愿意把车马和衣裘与朋友共享,说明子路愿意把财富和地位与人共享。能与人共分利益,绝对是带领团队的人才。一般人可以共苦但未必能同甘,往往合伙做生意,没赚到钱还好,一赚到钱,立马拆伙。因为利益分配不均。大家都觉得自己的功劳大(这是一种“自利性偏差”),而又没有那种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的胸怀。
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有一句话:领导者永远是最后一个吃的。什么意思?说的就是领导者的胸怀。
大家都知道刘邦和项羽的故事,项羽虽出生名门,待人亲和,作战确实也十分勇猛,但就是妇人之仁不舍得分功奖赏,而且他“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而刘邦虽然草根出身,脾气不好、性格粗鄙,但论功奖赏慷慨大方,“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领导者的心胸和志向其实已经注定格局及结局。
子路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绝对是能够带领团队的诸侯卿相之才。
颜渊的志向是什么呢?“愿无伐善,无施劳。”
就是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把劳苦施加给百姓。从这两点来看,这是治国的大才。这又是比子路更高一层的志向——志在安邦定国。由此看出颜回有周天子开国八百年的气象。
要做到无伐善很难,无施劳更难。将帅无能,累死三军。要不使百姓劳苦,首先要使民以时,其次要指挥有方,领导者必须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文王盖灵台时,百姓全都自愿来帮忙,而且提前完工,虽然身累但心不累。因为文王把国家当大家庭一样来治理,老百姓也把文王当成自己父亲一样,所以盖灵台就算身累心一定不累。这是更高层次的无施劳。
那孔子的志向又是什么呢?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这里含藏的是礼运大同的理想。让老者安之是很难的。老人不仅要身安,最难的是心安。养老院就算再高级,也很难让老人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所以这是非常难的,必得要靠教育,让每个家庭共同来经营,才有可能让老人身安心安。
朋友信之,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互信团结和合,事业蓬勃发展,还是要靠教育、文化的经营以及政治制度合理。社会的中坚力量彼此能够诚信、平等互助、患难与共。这也是很难的。
最后最关键的是少者怀之。国家未来都在年轻人身上,就算一时繁荣,如果年轻人不行,国力也很快会衰退。怀之,有缅怀,归来,依止的意思。国家政治、教育办得好,年轻人生活有意义,有目标,愿意依止长者学习,从中得到喜悦,得到启发 。国学泰斗李炳南老教授晚年就有这种让年轻人来归的气象。年轻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充满活力,国家的气象也会向上。
学而思
结语
总而言之,子路忘物,颜渊忘善,孔子忘己。但他们都是忘私,他们一心为团队为国家为天下人谋福利。子路是团队的善,颜渊是政治的善,孔子是政教并行礼运大同的善。孔子的志向最高,不仅让国家安定,而且让所有人各得其所,天下为公。
人生在世,志向最重要。“志”是士心,不论是子路的志还是颜回的志还是孔子的志,读书人一定要有志向。志向决定人生的方向及未来的发展、成就的高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