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前女儿说让我写一篇赞颂姥姥的散文,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我要写一篇赞颂母爱的作文,你写了我可以借鉴一下啊!”
之前她就提过这事,说她写不出来,因为题目指定要写母亲,如果不指定的话,她就可以写姥姥。我承认我听了之后很是失落。今天总算是有写我的意思了,不容易啊!
可是,“你享受到的母爱跟我享受到的母爱是不一样的呀。”我说。“那你就写你享受到的母爱呗,我只是参考一下嘛。”
我想了想,有什么可供她参考的呢?她不明白,我们这一代人跟她们完全不同,我们小时候,父母可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孩子对父母是敬畏,是感恩式的爱;轮到自己做父母,在孩子面前又变成了所谓的孩奴,是奴才对主子式的爱。一个人可能很自然地因自己敬畏的人给予的点滴善待而感恩戴德,因尊敬而使爱的感受更加深刻,但往往对于为自己当牛做马的人的无微不至的付出与珍视却心安理得,感受不到什么特别。
我当然也享受过母爱,但那毋宁说更多的是因为小孩子出于对母爱的渴求,主动去品舐的。我们小时候从来也不会理直气壮地对做父母的责任提出什么要求,只知道很小心地恪守做孩子的本分,从小就懂得假如自己不乖,不顺从,不好好学习,不听大人使唤,是要挨打的。那时的父母除了养活孩子,提供温饱,是无暇有更多温情的爱的表示的。
到了现在,我的父母尤其是我的父亲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养育孩子的方式还是很不理解,很看不惯的,认为那太精细,太娇惯。为此彼此还发生过多次伤感情的摩擦。
比如我的女儿小时候胃口不好,我父母这一辈是认为大人吃什么给孩子丢一口就得了的,可是我接触过新的育儿知识教育,知道孩子的口味和营养需要跟大人不同,有些地方是不能随他去的,所以就边学边做,变着法儿给她做料理,尽力给孩子保证营养。再加上后来幼儿园的营养配餐熏陶,我女儿到现在都不大喜欢传统的一锅烩、馒头加小菜等我们从小就习惯的简单快捷的饮食方式,认为那是随便打发她。可在我爸那里就很看不过眼了,我给孩子蒸个鸡蛋糕他都说我也太宝贝孩子了,怎么没说给老子蒸个鸡蛋糕?在他眼里把个小孩子摆在前头,给她那么讲究简直是没有道理的,有花这些闲工夫的,收拾屋子,处理家务,做孝子贤孙都比照料孩子要紧。要是花“闲钱”当然更是胡来了。
这些我当然没法跟孩子讲,她所受的教育让她对于母爱的理解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那样,通过一个含辛茹苦、历尽磨难的母亲的形象来传达的。母爱就是跟节俭、勤劳,跟辛苦获得的衣食相联系的。所以她对于会缝被子,会补袜子、会讲出许多艰难困苦故事的姥姥的慈爱更能真切地体会,也更容易心生敬重。
而现在的妈妈们面临的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孩子的温饱问题了,而是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教育问题,同时还要面临观念的冲突和其他一些有形无形的干扰,其实一点儿也没有变得更轻松。然而孩子从教育素材中获得的那些“辛苦”的概念对应不了了,他们看到自己的妈妈不用吃苦,不用受累,也不受委屈,在家里还很说了算,因此他们不大能清楚地参照得出自己获得的母爱的伟大之处在哪里。
所以,现实的情形是分明妈妈们哺育孩子的精细度提高,压力增大了,而孩子对于母爱的感念反而没有那么深入肺腑,刻骨铭心了。
唉,现在的妈妈真是难当啊!
到底这个母爱的借鉴该怎么提供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