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当清晨起身“今天是三月三号”这个念头一出现在脑海里时,随之哼出的就是这首歌。
童年时每当春天到来,爸爸就会做风筝。找来竹片,劈成条,再仔细削成粗细长短合适的四根篾条。然后绑好篾条、糊上白纸,贴上长长的尾巴,系好引线,接上风筝线,这样,一个最普通的“王”字风筝便大功告成了。
爸爸也做过蝴蝶风筝,工序就稍显复制一点。蝴蝶腹部和翅膀都是弯曲的,都要把削好的篾条在火上烤,趁着热火劲儿慢慢把篾条弯成需要的弧形。腹部是两条略微弯曲的篾条绑在一起;蝴蝶翅膀则是把两大两小的半圆形篾条分别绑在中间的身体上。然后沿着蝴蝶支架轮廓裁好白纸并糊好,系上引线,这样蝴蝶风筝就做好了。当然,还可以在风筝上面画上好看的图案。
因为要劈竹片、削篾条,所以做风筝一直都是爸爸的活儿,他嫌我们几个毛手毛脚,所以每次做风筝时,我们兄妹几个都是打打下手。有一年春天到了,老师布置作业,让同学们回家自己做一个风筝,第二天交。这下我有点傻了:第一步劈竹片削篾条我就不会啊,怎么办?把去年爸爸做的那个风筝交上去?可老师说要自己做啊,不行的!
于是……于是……于是……
我怎么做的,你猜出来了吗?
我把去年老爸做的风筝找出来,温柔地毁灭了它!对,就是撕了白纸、拆了骨架,就剩下四条孤零零的篾条。然后我又找来白纸、浆糊、棉线,重新做了一个风筝。这一切都是我躲着老爸悄悄做的,他最不喜欢别人动他的东西了。
第二天交了风筝,打了分,又发回来,我把它放回原来的地方,神不知鬼不觉。
过了几天,天气晴朗,春风阵阵,正是放风筝的好日子。爸爸让我们带着风筝一起去郊外,对,就是我毁灭又重生的那个风筝。
到了郊外,找好空地,我爸在前面拉着线,我哥在后面扶着风筝,爸爸大喊一声“放”,我哥一松手,爸爸便拉着风筝线向前跑去。可是跑了好一段,风筝都摇摇晃晃飞不上去,他的脚步稍一慢下来,风筝便一头栽下来,“啪嗒”一声躺地上了。“再来!”哥哥跑过去扶好风筝,“预备——放!”爸爸又跑起来,可是仍然是一样的结果——风筝栽下来。反复好几次,老爸累得气喘吁吁,把风筝线递过来,让我们自己试一试放。结果不出所料,风筝始终飞不上去。
“奇怪了,去年这风筝飞得很好啊,怎么今年飞不上去了?拿过来我好好看看!”“糟糕,要露陷了”我磨磨蹭蹭的把风筝递给爸爸。爸爸接过风筝,上下左右看看,拉拉引线,“你们谁动过这个风筝?”没等爸爸一个个询问,我就低着头,老老实实的坦白交代了。老爸训了我几句,告诉我哪几个地方做得不好:绑得不够紧,支架松散;绑的“王”字重心不稳;引线位置不对等等,回家的路上还一路教训着我……
深刻啊,难忘啊!可怜的被毁灭重生后却飞不起来的风筝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