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们一家就跟着爸爸到了一个煤矿上居住,爸爸虽然只是临时工,但是比起在老家种粮食已经好多了,生活水平提升了一大截。就为一家人能够吃饱饭,父亲在煤矿一干就是二十年,而父亲第一次下煤矿的时候仅有二十九岁。作为四个孩子的父亲,他一头扎进煤窑再没有出来,今年他已经五十六岁还在煤矿上班。
父亲对煤窑有感情,那是养育我们一家的地方,谈不上喜欢,只能用感激。如果父亲当时不去煤矿,继续做一个踏踏实实的农民,可能我们家就不会有两个大学生了。我的学习成绩并不好,如果不是父亲一次次的鼓励和坚持,我怕是很难完成学业。
在九十年代,作为国企的煤矿,福利待遇相对较好,没有有自己的职工子弟小学和篮球场,上了中学我就要住校了,周天下午我们职工子弟就坐上来往镇上的奔奔车,那时候一个人一块钱,周五的时候再花一块钱坐车回来。来回两块钱将近花去了我们一周生活费的二分之一。
大概在我上初二的时候,父亲就买了摩托车,从此我坐奔奔车的次数就少了,周天的下午我可以在自己想走的时候再有,不用赶时间,只要不耽误晚自习就行。
父亲摩托车骑的非常稳,我坐在后面从来没有紧张过担心过。我只管放心的欣赏路边的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