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俞敏洪老师的《从零开始 规划未来——武汉站演讲实录》后,分享以下对我有价值的观点。
拥有未来的第一步是学会清零。什么是清零?俞敏洪老师是这样说的,我们要把家庭成份给清掉,如果在坐的同学中有人以自己的父母为骄傲的话,如果是你父母的成就值得你骄傲,这是应该的。但是如果说因为你的父母是一个当官的,或者是有钱人,你只是以你父母手中的权利和金钱为骄傲的话,我觉得这种骄傲就是一种耻辱,应该把它清掉。同时,我们那些出身贫困家庭的孩子也要把自己的家庭成份清掉,不应该觉得自己出身于贫困的家庭,出身于农村,出身于普通工人家庭就觉得自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还有把你自己心中对自己的判断全部排除掉,把你的自以为是的骄傲打掉,也把你自己感觉到不行的自卑给打掉,让自己变成一个平平实实、实实在在的人。你就是你,你不用跟任何人去比较,你不要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多少,不管你在中学是第一名还是第二名,你也不要感觉到比别人差多少,就像夏鹏老师说的一样,其实你根本就搞不清别人看到你的时候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很多时候自卑都是自己产生的。
让自己变成零,从零开始,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一切其实都应该从零开始,过去你所拥有的东西跟你的未来没有太多的关系。你清零的速度越快,你成长的速度越快。
其二,面对讽刺打击,依然不动怒气。一个心中有自己追求,有自己目标的人,不会被眼前的东西左右。韩信能从别人的裤裆里钻过去,是他觉得把自己牺牲在这里不值得,他韩信是要做大事,要一起和刘邦打天下的。逐梦之人,不会只看眼前,还会看到未来,愿意忍受眼下的屈辱。人要长久修炼一件心智,修炼得既不在乎荣誉,也不在乎耻辱,让自己变成一个清零平实的人。
其三,不关注外在的东西,关注内心的成长。年轻的时候,我们把太多精力放在了不该关注的东西上面。比如家庭水平的高低,父母有钱没钱,身上穿的是不是名牌衣服,谁好不好看等等。青春的时候关注这些东西,无可厚非,但是人需要去成长,应该把那些不该关注的事情全部删除掉。把引起你的自卑,引起你不舒服等等的比较环境中改正过来。
俞老师从进北大开始就和同学一直比成绩,面对这么多高考状元的同学,俞老师比不过,比不过就抑郁,最后生病住院了。也是那场病让俞老师明白了比较那些没有什么意义。他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关注内心的成长。当时俞老师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一是必须读大量的书,在读书上尽可能追上同学。大学里只要保证及格分就能顺利毕业。卸掉了去比成绩的负担后,俞老师可以省下大量的时间读更多书,所以大学毕业的时候,俞老师已经读到了800多本书。第二个目标是无论如何要有一个方面要特别突出,这样才能建立自信。在任何一个地方突出都是一个人建立自信的拐杖。如果你很自卑的话,俞老师告诉我们可以去突破某一个方面,可以是唱歌,可以是打球、可以是钢琴等等,根据自己擅长喜欢的去选择。实在不行的话,你在某一个学科中间把某一本书读透,一讲到那本书任何一个同学都比不过你,也就行了。俞老师当时选择的是背单词,就真的冲到字典里面去了,背了两年就发现已经背到了两三万的词汇量,到大四的时候我能够做到,我的大学同学如果看到某一个单词不认识问我,我基本上可以告诉他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以至于到最后,我们上英语专业课的时候,我们宿舍的同学从来不查单词,他们把不会的单词用笔一划,晚上把这个本子扔给我,说俞敏洪把这个单词的中文意思给我写上吧。就这么一点小事,最后其实给我带来两个好处,背单词要研究词源词根,要研究单词的记忆方法,所以带来的好处是,第一,我大学毕业以后留在了北大,虽然我的平均成绩在北大只有70分,但是因为我的词汇量非常不错,而当时大学四、六级刚刚变成每个专业都要去考的课程,学生最重要的一项是需要背单词,于是我就有了机会留在北大。第二,直接导致了新东方的诞生。因为我之所以后来做课外培训,是因为当时在88年以后中国的学生都要考GRE这门课到国外去读研究生,而GRE课的词汇量最少是两万以上,所有的老师都不敢随便教,因为大部分老师的词汇量其实也就是8000到10000左右,但是我拿过GRE的资料来一看发现没有太多的生词,那这门课必然是我的。教的过程中我就想,我为什么为别人教呢,我干吗不为自己教呢,所以就开始办新东方。
因此,不要去比较那些世俗的东西,比较名牌产品,比较自己的长相,有一件事情是可以比较的,比谁能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到了一定年龄,外在的很多东西吸引不了我们了,那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一个人的才华、智慧、人生经验、胸怀,做事情的各种各样的正确方式,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信念,这些才是长久的魅力。失败不可怕,什么都没有不可怕,长相差也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你到底拥有不拥有对自己的信心和信念,你相信不相信自己这辈子能干出点事情来。
还有俞老师经常提到魅力非凡的马云老师,他的奋斗历程就不说了,从他的演讲就知道,他的成功是必然的结果,因为他对生命产生的信心,对生命产生的热请,对生命产生的激情,对于未来产生了希望的结果。
完成阶段性目标。人生有太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像俞老师说的,你能想清楚一辈子的目标吗?你能想清楚跟谁结婚,想清楚哪一年离婚,离婚了又跟谁结婚吗?想不清楚。想不清楚一辈子的人生到底在️什么地方,但是阶段性的目标是能够想清楚的。比如我今年干什么,明年干什么,今天干什么,明天干什么,这是能想清楚的。
这个目标不一定要与你的人生挂钩,俞老师背单词的时候绝对想不到会和新东方挂钩,但他最后就挂钩了。我们可以做个实验,假如规定一个星期读350页书,一天必须读50页,如果今天没读完第二天抽时间补读,你会发现一年读50本书是轻轻松松的事情。但是如果不设定具体读书的页数,只是有时间就读读书,没时间就算了,你会发现能读20本书就很了不起了。所以,当你设立一个目标的时候,人的能量和完成这件事情的可能性是翻倍增加的。
俞老师还举了跑步的例子,比如早上跑步的时候,你不知道自己要跑多远,在操场上绕两圈就觉得累了。但是如果定一个目标说我一定要跑3000米,跑不到3000米我就不是人,你就一定能跑到3000米,为什么?因为目标对人有限制和提升的作用。
我们每天都要设定一个比自己能力要稍微高一点,又能完成的目标,千万不要设定高到根本够不着的目标。如果你计划完成太多目标,发现最后一件都没完成,第二年就不愿意再设立目标了,所以一定要写自己能够够得着的计划。人生设定目标之后你的进步会更快。
宁为牛尾,不为鸡头,要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朋友圈决定了你的高度。俞老师的朋友圈不断升级,从农村人到北大同学老师,到出国归来的同学,再到著名的企业家,俞老师不断地从比自己优秀的人身上学到东西。俞老师自谦说自己的水平比他们差,却仍然要和他们交朋友,因为他们讲的每一句话,讲的每一个策略和安排,可能就变成收获和新东方指路的明灯。坐在那里,俞老师可以一句话都不说,给他们端水泡茶都没有问题,学到的东西是一辈子的。交朋友就要交这样的朋友。
当然交朋友不能一下子跨得太远,要交你那个圈里能够够得着的朋友,因为朋友还是相对对等的。交朋友还需要自己去努力,比如要结交爱读书的朋友,自己也跟着去买,慢慢读的是相同的书,就有话说了。还有俞老师结交徐小平老师也是花了一番心思的。先是送一支钢笔,再是每个礼拜去倒水泡茶买方便面,刚开始老师聊天不想俞老师在旁边,等大家习惯了俞老师的这些服务后,已经离不开了。
这就是俞老师说的交朋友是要有方法的,要想办法融入这个圈子,要用一种态度去融入,融入一个朋友圈子要么是在这个朋友圈子有引领作用,要么就是你有思想,要么就是你有服务意识。俞老师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自身的努力,与会结交的朋友圈是分不开的。读书要关注,专业要关注,交朋友也要关注。
最后,总有人说这个时代阶层已经固化,属于普通人的机会越来越少,我们再也没有机会了。其实,机会是有的,要看我们能不能抓住机会,有没有做好抓住机会的准备。就像俞老师说的:背单词背到最后背熟了,四万个单词在我心中,两万个单词的GRE教学对于我来说就是驾轻就熟,所以就去教了GRE了,所以最后就有了新东方。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有没有这样的敏感性,说到底是你有没有这样的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抓住机会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