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傅子》卷2举贤诗解1举贤之本正身一听开至公路秉至平心礼贤下士

《傅子》卷2举贤诗解1举贤之本正身一听开至公路秉至平心礼贤下士

作者: 琴诗书画 | 来源:发表于2023-09-13 17:57 被阅读0次

    《傅子》2举贤诗解1举贤之本正身一听开至公路秉至平心礼贤下士

    题文诗:

    贤者圣人,所与共治,天下者也.故先王以,

    举贤为急,举贤之本,莫大正身,而一其听.

    身不正,听不一则,贤者不至,虽至,

    为之用矣.古之明君,简天下之,良材举天,

    下之贤人,岂家至而,户阅之乎?开至公路,

    秉至平心,执大象而,致之亦云,诚而已矣.

    任诚,天地可感,况于人乎?傅说岩下,

    之筑夫也,高宗引而,相之吕尚,屠钓贱老,

    文武尊而,宗之陈平,项氏亡臣,高祖以为,

    腹心四君,不以小疵,忘大德而;三臣不以,

    疏贱自疑,建帝王业,不亦宜乎!文王,

    举周公旦,天下不以,为私其子;外举姜尚,

    天下称公.周公诛弟,而典刑立,桓公任雠,

    而齐国治.苟其无私,他人之与,骨肉诛赏,

    岂二法哉?唯至公然,后可举贤.夏禹有言,

    知人则哲.惟帝难之,因斯以谈,君莫贤于,

    高祖臣莫,奇于韩信.高祖,巴汉韩信,

    去楚而亡,穷矣夫以,高祖之明,困而思士,

    信之奇材,穷而愿进,其相遭宜,万里响应,

    不移,相可取.然信归汉,历时而不,

    见知非徒,不见知而,已又将案,法而诛之,

    使不遇,滕公则身,不免戮死,不值萧何,

    则终不离,于亡命也,幸而得存.固水滨之,

    饿夫市中,怯子安得,市人可驱,而立天下,

    之功也哉?萧何一言,不世交合,定倾功立.

    岂萧何其,知人之明,绝于高祖.而韩信求,

    进之意曲,于萧何乎?尊卑势异,高下处殊.

    高祖势尊,而处高故,思进者难,萧何势卑,

    而处下故,自纳者易.然则居尊,高之位者,

    其接人之,道固难在,卑下地者,其相知之,

    道固易矣.执一至正,至正真情,真情贤致.

    卷2举贤

    题解

    本篇指出了为政者要想得到贤才很难,因此教导其要真诚地依靠手下的臣子大量举用贤能之士以治国。如原文所说:“昔人知居上取士之难,故虚心而下听;知在下相接之易,故因人以致人。”【原文】贤者,圣人所与共治天下者也。故先王以举贤为急,举贤之本,莫大正身而一[17] 其听。身不正,听不一,则贤者不至,虽至不为之用矣。古之明君,简[18] 天下之良材,举天下之贤人,岂家至而户阅[19] 之乎?开至公之路,秉至平之心,执大象[20] 而致之,亦云诚而已矣。夫任诚,天地可感,而况于人乎?傅说[21],岩下之筑夫也,高宗引而相之。吕尚[22],屠钓之贱老[23] 也,文武尊而宗之。陈平[24],项氏之亡臣也,高祖以为腹心。四君不以小疵忘大德,三臣不以疏贱而自疑,其建帝王之业,不亦宜乎!文王[25] 内举周公旦[26] ,天下不以为私其子,外举太公望[27] ,天下称其公。周公诛弟而典刑立,桓公[28] 任雠[29] 而齐国治。苟其无私,他人之与骨肉,其于诛赏岂二法哉?唯至公然后可以举贤也。夏禹[30] 有言,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因斯以谈,君莫贤于高祖[31] ,臣莫奇于韩信。高祖在巴汉[32] ,困矣。韩信去楚而亡,穷矣。夫以高祖之明,困而思士,信之奇材,穷而愿进,其相遭也,宜万里响应,不移景[33]而相取(相取作将相可取)矣。然信归汉历时而不见知,非徒不见知而已,又将案法而诛之,向不遇滕公[34] ,则身不免于戮死,不值萧何。则终不离于亡命,幸而得存。固水滨之饿夫,市中之怯子(子下有也字),又安得市人[35] 可驱,而立乎天下之功也哉?萧何一言而不世[36] 之交合,定倾[37] 之功立。岂萧何知人之明绝于高祖。而韩信求进之意曲于萧何乎?尊卑之势异,而高下之处殊也。高祖势尊而处高,故思进者难,萧何势卑而处下,故自纳者易。然则居尊高之位者,其接人之道固难,而在卑下之地者,其相知之道固易矣。【注释】

    [17]一:统一,一 致。[18] 简:选择。

    [19] 阅:察看,视察,考察。[20] 大象:大道,常理。[21] 傅说:传说为傅岩筑墙之奴隶。殷商王武丁梦得圣人,名日说。求于野,乃于傅岩得之。举以为相,国大治。[22] 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其先祖伯夷掌管四岳有功,封于吕(今河南宛县),子孙从封地改姓,故名吕尚。[23] 贱老:微贱的老人。[24]陈平:西汉开国功臣,谋略家。[25] 文王:周文王。西周奠基人。[26] 周公旦:周武王之弟,亦称叔旦。西周政治家。

    [33] 移景:又作“移影”,指经过了一-段时间。[34] 滕公:本名夏侯婴,西汉沛县人,与刘邦是少时的朋友,跟随刘邦起兵,屡立殊功。[35] 市人:市井之人。[36] 不世:非凡,罕有。[37]定倾:使危险的局势或即将倾覆的国家转为稳定。【译文】

    贤人,是与天子共同治理天下的人。所以,先王以选拔贤人为最迫切的事。选拔贤能的根本问题,最重要的是端正自身、专一圣听。身不正,听不专,贤才就选拔不上来,即使选拔上来,也不会被重用。古代英明的国君,选拔天下贤才,难道都要去每家每户查问吗?只要开启公正之门,秉持公平之心,把握根本原则去招纳英才,也就是说很有诚心就可以了。若抱有诚意,天地都能被感动,何况人呢?傅说是一个在山洞筑墙之人,殷高宗武丁招纳他来辅佐自己。姜尚曾是一个屠宰、垂钓的微贱老者,周文王、周武王尊崇重用他。陈平是从项羽那儿逃走的人,汉高祖把他当作心腹之臣。上述四位君主不因臣子有小毛病而忽视大德,这三位大臣不因疏远微贱而缺乏自信。他们能成就帝王之大业,不是很应该吗?周文王在本家族中选任周公旦,国人不认为他是偏爱自己的儿子;在外姓中举拔姜尚,国人说他公正。周公诛杀其弟,典制刑律的威严得到确立;齐桓公任用仇人管仲,齐国得到大治。如果不徇私情,那么外人与亲骨肉,在奖赏与处罚上,难道会有两种法则吗?只有十分公正才可以选拔出贤才。夏禹说过,能够识别人才才是聪慧,即使是帝尧,尚且觉得很难。由此说来,国君没有谁比汉高祖更贤明的了,臣子没有谁比韩信更有奇才了。

    汉高祖在巴郡、汉中时很困窘呀,韩信离开楚而逃亡时也走投无路呀!以汉高祖的贤明,困难中又渴求贤士;以韩信的奇才,困窘中又希望进身。他们的相遇,应该是不远万里而彼此呼应,不费功夫便可得到将相之才。可是,韩信归汉后,长时间不被重用,不但不被重用,还打算按军法诛杀之。假如不是遇见滕公,韩信则免不了会被杀;假如不逢萧何,韩信最终不免流亡逃命。纵然有幸得以活命,这位昔日河边的饿汉、市井中的胆小者,又怎能遇到一个(像刘邦那样的)市井之人能逼迫其建立闻名天下的功劳呢?萧何一番谏言, 使这一非凡的交往得以遇合,使决定社稷稳定与倾覆的功勋得以建立。这难道是萧何知人之明胜过高祖,而韩信求进之心意委曲成全于萧何吗?这是因为尊卑的情势相异,高下的位置不同。高祖势尊,处在高位,所以想求得进身的人比较难以见到;萧何处在低位,所以接纳人就比较容易。这就是说,处在尊高地位的人接纳人的途径确实不易畅通,而处在低下地位的人彼此相知的途径确实容易畅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傅子》卷2举贤诗解1举贤之本正身一听开至公路秉至平心礼贤下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up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