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课改要摸清底细直面问题 2019-01-09
语文界不缺文章,缺的是科学的发现和切实可行的建议。课改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果总停留于经验层面的争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课改十多年,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得到普及,语文教学原本的一些问题被激活了。但应试教育的局面依然严峻,语文教学有些偏向仍未得到纠正,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不减反增了,对新的教学理念,很多老师既欣赏,又感到无奈。
语文界不缺文章,不缺所谓的流派主张,缺的是科学的发现和切实可行的建议。语文课程改革的任务除了激情,还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科学的方法,特别需要相关学科研究方法的介入。
语文课改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师资成为制约农村课改实施的关键问题。
多数中学语文教师每天早出晚归,班额超大,课时超标,兼任班主任,职业生涯疲惫,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补充。大班额、寄宿制带来工作量的增加。在课改新的质量观下,教师面临着新理念、新教材新方法,需要不断提升自己。
课改就是想办法提升一线教师的水平,包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二)、应试导向的评价机制和专业支持匮乏,制约者教师专业专业发展。
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师比较认同新课改背景下学习方式的转变,而高中语文教师还没有把转变学习方式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更加注重知识的讲授;随着学段的上升,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了解程度和信心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在于以考试为主要方式的终端评价,始终是制约课程改革的瓶颈。考试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与解题技巧,忽视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个体差异;考试评价方法单一,过分注重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考试评价功能错位,考试后给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
由于标准化试题和标准答案的存在,教师会不自觉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看似正确无误的答案,而忽略了语文学习的熏陶以及文学作品鉴赏过程中最为宝贵的主体独特阅读体验和感受。
课改提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偏差表现为受应试影响,教学简单变为知识点分析、脱离文本的机械记忆、忽视真实情境运用,甚至以“考点”贯穿课堂教学,谈不上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
【读书笔记】课改要摸清底细直面问题 2019-01-09(三)、学生阅读缺乏有效指导,教师自身阅读状况不容乐观。
阅读教学称得上语文教育的第一要务。没有课外阅读的语文课是不完整的,只能说是半截的。
学生选择读物主要是依据自己的兴趣、课内学习需要、同学间和媒体的推荐。受社会上阅读材料肤浅化和娱乐化趋向影响,大多数学生喜欢轻松的、消遣性强的课外读物或网络阅读,对经典名著的兴趣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高中生对教辅的阅读占较大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中学教师阅读现状,不容乐观,除去“职业性阅读”,或者纯粹就是为了备课的阅读,几乎很少时间与精力去自由读书。自己都没有阅读兴趣,那就很难让学生喜欢阅读。
(四)、教师知识结构迫切需要更新。
由于教师知识结构的陈旧和单一,他们很难进入学生的语文生活,也很难让学生学会欣赏优美的作品。
(五)、部分课改难点问题,如选修课设置、教材编写取得了一定突破。
在“守正出新”原则指引下,高中教材继承了“文道统一”、弘扬传统文化、重整体感知等传统,强调语文能力培养的科学性。同时又在以下几方面出新:
1.倡导多元文化观念,教材渗透富有时代特征的人类共同价值观;2.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生活体验,使语文教材具有丰沛的生活气息和亲和力;3.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教材选文更加符合学生身心特点;4.设计“梳理探究”,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套教材以过程与方法作为教材编排线索,由过去的知识编排,到后来的能力编排,到现在的按过程与方法编排的尝试;开发课内外语文课程资源,处处渗透“实践”的理念。
【读书笔记】课改要摸清底细直面问题 2019-01-0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