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高台兴南加油站
堪称“永恒的经典”的电视连续剧1994版《三国演义》,除了演员用的都是一时知名、德艺双馨的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外,真实还原汉末魏晋时代服装和器物、严格忠于原著都是其闪光点,故在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播出,都收获了非常高的反响,日本观众甚至纷纷写信,要求《三国演义》重播,这是日本电视史上罕见的一幕。
不过,如果要论对历史的还原度,我们只能说明人罗贯中撰写的《三国演义》小说,其实是“架空历史爽文”的开山之作。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拿关于汉末三国时代汉中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历史来说吧。众所周知,根据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综合了官修的王沈《魏书》、鱼豢私撰的《魏略》、韦昭的《吴书》和自己前半生在蜀汉经历的人和事总结出的《蜀书》,合并而成的《三国志》,汉中从公元215年曹操打败盘踞在此的张鲁,到公元263年曹奂在司马昭指挥下派出钟会、邓艾、诸葛绪十八万大军灭蜀,汉中历经大小战役10余次。而《三国演义》仅记叙了其中四次,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第七十三回《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和第一百一十六回《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实际上,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诸葛亮和姜维围绕汉中抗魏及征魏至少9次,从公元217年到公元263年,前后时间跨度40多年。只是《三国演义》对蜀汉伐魏、“兴复汉室”之战的描绘仅集中在公元234年10月诸葛亮逝世在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的“七出祁山”前,却遗漏了一场非常关键的蜀汉卫国战役,实际上,这场战役对蜀汉延续国祚,与曹魏大权旁落到司马氏,乃至司马炎建立西晋(公元265至317年)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那就是公元244年的“汉中保卫战”。
首先,我们必须先介绍一位魏国的大将军——曹爽。 曹爽(?-249年2月9日),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 )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大司马曹真长子。虽然曹爽父子跟魏武帝曹操并无血缘关系。古人是非常重视宗族观念的,若按照宗族关系来说,曹操跟曹仁、曹纯、曹洪、曹休四人属于一个宗族。又因曹真是曹操的养子,所以曹操、曹仁、曹纯、曹洪、曹休、曹真、曹爽七人同属一个宗族,即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沛国(谯县)曹氏。所以,曹爽自少以宗室身份出入宫廷,与魏明帝曹叡(206年(存疑)—239年1月22日)交情甚好。曹叡继位后,任命他为散骑待郎,后迁任 城门校尉 加散骑常侍,再转任武卫将军,特别受到宠爱。而曹爽也知恩图报,对曹魏忠心耿耿,立下了不少战功。
太和五年(231年),曹真逝世,曹爽承袭邵陵侯爵位。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病重,任命曹爽为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将太子曹芳交托给曹爽和司马懿,命令二人共同辅助年仅八岁的少主——曹睿的养子曹芳(魏厉帝 :232年-274年)。曹芳继位后,加曹爽侍中,改封武安侯,食邑一万二千户,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与司马懿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而曹爽很快就把司马懿给架空了,独掌了魏国军政大权。
而独掌魏国大权的曹爽因为排挤了司马氏,虽然是曹家人,但也难免被人议论,故曹爽就想到了拿“老对头”蜀汉来“充业绩”。 正始五年(244年),邓飏 和李胜等人为了令曹爽建立军功名声而建议征伐蜀汉,曹爽于是西至长安,不听司马懿劝止,任命夏侯玄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州、 凉州诸军事,与其率领六、七万大军从骆谷入蜀,汉中又一次成为了争夺的焦点。
这时,在蜀汉方面,镇北大将军王平是组织汉中防御的主将。案《三国志·王平传》,曹爽一方是十余万兵马,而镇守于汉中的季汉守军不足三万,面对较为悬殊的敌我兵力差异,汉中诸将中就有人建议固守汉、乐二城,选择性放弃一些关隘的防守,等待涪县的兵马来援。这就成了蜀军以逸待劳,据险而守,而魏军则劳师袭远、结营待攻的格局。
虽然蜀汉军队占有地利,但是王平也并没有松懈、麻痹,他否定了部将固守待援的建议,认为援兵太远,放敌入关必为祸,乃遣护军刘敏等领兵据兴势(今陕西汉中洋县)拒敌,并多张旗帜,绵延百余里,自己率军在后,兼防魏军分兵从黄金谷(兴势东)来攻。四月,魏军被阻于兴势(今陕西省洋县八里关镇),供给困难,牛、马、骡、驴多死,兵疲意懈;而时任蜀汉大司马、益州刺史的蒋琬率领的涪军及时赶至汉中进行增援,大将军费祎随后又自成都督军赶到。魏参军 杨伟认为形势不利,劝曹爽急退,太傅司马懿亦急致书夏侯玄,指出有全军覆没之险。五月,费祎知魏军将退,率军绕道占据三岭,断其归路。曹爽遭截击,督军争险苦战,死伤惨重,逃回关中。于是“兴势之战”就成了古代以攻势防御取胜的一个典型战例。
之所以公元244年曹爽伐魏之战必须攻打汉中呢?这与当时的交通环境关系密切。
从秦到清,在襄渝铁路、宜万铁路开通和轮机船开辟长江逆行航道前,由西北的蜀道入川都是远比从东部的贵州、湖北、湖南入川要容易得多。
而从汉中到关中的三条通道都是秦岭中的峡谷。
东路是最长的,总长超过330千米,北端直达长安以南,南段称为“子谷”,北段称为“午谷”。子午谷崎岖的地貌提供了大量可以伏击的地点,设伏方可以轻易全歼谷内敌军,所以这条最长的路线也是最危险的。如果蜀汉发动攻势,经此道路可以轻易威胁长安,这也是诸葛亮首次北伐时魏延所建议走的路。
西路是长235千米的褒斜道,在三条峡谷之中路况最好,北段称为“斜谷”,南段称为“褒谷”,其南端在汉中北约25km处,北端在今陕西眉县南15km处。在褒斜道中心,另一条峡谷箕谷向西延伸,然后转而向北,最终止于当时蜀汉进攻受到威胁的战略要地陈仓附近。如魏采取攻势主动出击迎敌,良好的路况意味着蜀军能更快地聚集守军并在魏军出谷前阻止其进攻。
中路是210千米长的傥骆道,它是最短的一条,以其两端得名。南端接近今陕西洋县的傥水河,北端在今陕西周至县西面的骆峪。因此,其南段叫“傥谷”,北段叫“骆谷”。此路虽然最短,但路况最糟。更重要的是,在三条路中,傥骆道没有水源的路段最长,因此,攻蜀军队必为后勤所羁绊。曹爽选择从中路攻蜀,即犯了这样一个重大的战略错误。魏军出谷前,大量负责运输的牛、马、骡、驴等驮运牲畜因缺水而渴死。曹爽只得征调数万役夫为苦力运输粮草,其中很多也渴死了。魏军士气骤降,曹魏不满曹爽主政的情绪迅速蔓延。这就为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在洛阳发动高平陵政变 ,诛灭曹爽三族,实现司马氏一家独大乃至最终篡魏立晋埋下了伏笔。这也是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六回“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的前传。
在这里,我们也不得不提到为蜀汉打赢244年汉中保卫战(兴势之战)立下汗马功劳的刘敏。刘敏是荆州零陵泉陵人士,也是蒋琬的外弟,即蒋琬的表弟。根据《三国志·蒋琬传》记载,蒋琬是零陵湘乡人,两人都同在零陵郡,彼此间也存在姻亲关系。(“刘敏,弱冠与蒋琬俱知名,举孝廉”——《永州府志》)当刘敏再次出现在史书中就是与刘琰、魏延等人联名上表废黜李严,其中“行右护军偏将军臣刘敏”还排在姜维之前,说明建兴九年(231年)时刘敏还没有正式任职护军。结合《永州府志》的记载,刘敏在朝中任职侍御史时明察秋毫,也获得了朝中官吏们的认可。(“后主时除侍御史,纠察名实,廷中称当”——《永州府志》)
至于“兴势之战”初期,有人建议王平放弃汉中外围阵地,固守待援时,刘敏及时赞同了王平的“积极防御”策略,指出放任敌军侵扰百姓以及粮田并不可取。王平决定由刘敏、杜祺据守于兴势。一旦魏军选择分兵黄金围,王平就会领兵前去抵御,依然沿用着错守诸围的思路。诸将中唯有刘敏赞同这个策略,实际上也是按此执行的,刘敏命令士卒在绵延百里的范围内都插上旗帜迷惑敌人,也确实拖到了大将军费祎领兵来援,凭功封云亭侯,加官中书侍郎并迁任成都尹。
参考资料:
1、刘敏:纠察名实,俱镇汉中(秉笔春秋吕书生)
2、他本是个差点被刘备处死的小县长,诸葛亮死后成为蜀汉政权支柱(作家邓海春)
3、三国有六位“扬威将军”:曹魏一位,蜀汉两位,东吴三位!(情怀与历史)
4、94版《三国演义》诞生后,日本人才算彻底被我们的电视剧征服了(电影历史文化饭醉团伙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