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条微博,提及的书名和作者之前都没听说过,但作者锲而不舍、笔耕不辍的精神不由让人动容:
根据网上信息,“自嗨”、“用爱写作”、“冷门”是作品的代表性标签。上作品发表的起点中文网看数据,点击等数据与博文基本一致,欣慰的是作品粉丝已经超过七万。希望作者能在这些粉丝的支持下持续创作。
从这条微博联想到自身的写作情况。近一年来,写作的欲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要说动机和动力来源,无非外在和内部两方面因素。外在动力来源,一是有许多类似博文中的作者为榜样,见贤思齐;二是如今信息碎片化严重,写作是整理和消化信息的高效手段,让资讯为人所用,而非人被信息淹没。内部动力来源则是自我表达需求,希望以文字的方式记录和传播个人的想法。借助太史公的说辞: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成一家之言,这是最大的动力来源,也是今年开始写作的直接原因。
从有记忆开始,我不擅长也不喜欢和所谓的人情世故打交道。我理解的沟通交流,以尽量达到双方需求为目的,而非讨好、装逼或者秀优越感。认可灵活变通的做法,但对所谓的“八面玲珑”,“见人说人话”等一套不感冒。刷存在感、违心的逢场作戏,刻意去维持和某些人的关系,都可归类为低效、浪费生命的做法,让人心累憔悴。人际关系简单、就事论事、效率优先,这是我喜技术而非行政工作的根本原因之一。
所谓的“高智商低情商”现象,附之而来的一个明显副作用是表达力欠缺,至少在外人看来是如此。我个人思维跳跃性大,说话比较快(自身感觉不明显),以说话的方式和别人沟通,问题还不算大。如果将想法变成文字,问题就很严重:一是词不达意,难找到合适的词句表达所想;二是依据脑中所想写出来的东西条理和清晰度不够,而文字沟通中正式性很重要。文字远比说完即逝的口语生命力恒久,写出更具表达力的文字,这是目前阶段的写作目标。
“才华比精盐还廉价,从才华横溢到事业成功,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这句话印在史蒂夫·金的《写作者回事》封面上。所以,就让艰辛的写作锤炼之旅从现在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