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清朝闭关锁国,更多的是惯势作用,它也曾助一臂之力

清朝闭关锁国,更多的是惯势作用,它也曾助一臂之力

作者: 山家往事 | 来源:发表于2019-11-22 11:09 被阅读0次

    1840年,一声炮响,大清国门被日不落帝国轰开,自那之后,各国列强纷至沓来,甚至,就连曾经的好学生------日本都要过来分一杯羹!这个创造出康乾盛世,国土面积1800万、人口四亿的东方巨国到底怎么了?

    实际上,清朝的衰落早就有征兆了,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吉利派出了以马戛尔尼为团长的庞大访华团,他们携带着代表当时英国最高科技的产品,意图与大清国展开贸易。乾隆皇帝以“天朝原亦有之”为由拒绝了通商要求。其实,拒绝的理由并不完全是乾隆的狂妄自大,其内心深处还是恐惧!

    马戛尔尼一行七百人,是从东印度公司,经海路在天津上岸,然后到达北京。众所周知,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是为英吉利殖民扩张服务的,种植鸦片攫取暴利是其经济手段,赚了钱发展雇佣兵,是其军事手段,两者并用,它已经成为了英国海外殖民的官方代办机构。马戛尔尼携带的“黑科技”,不仅仅是那几台蒸汽机、织布机,核心还是他们引以为豪的火器,这里面还包括一艘搭载64门火炮的“狮子号”炮舰。

    一个鸦片贩子带着枪炮去人家屋里谈事,要求做生意,能是对等的吗?

    急于找回脸面的乾隆,特意安排马戛尔尼一行沿京杭运河南下,他认为,运河两侧是大清国最富庶的地方,另外还在镇江安排了军事演习,这样就能对英吉利达到恩威并用的效果。令人遗恨的是,这反而暴露了清朝的底子。

    那么,既然已经知道差距了,清朝统治者为何不思进取呢?

    其实,施行海禁政策的不仅仅是清朝,早在明朝时期就开始了。明成祖朱棣站稳脚跟后,于永乐三年(1405年)派遣郑和开展了史无前例的远航行动,前后进行了七次之多,在1433年后,再无此行动,紧接着施行了海禁政策。

    从这点上讲,明清皆奉行了保守主义,真的是因为天朝上国泱泱繁盛而不需要互通有无了吗?

    未必!

    明清的保守主义,其成因很复杂,本文尝试着从文化角度进行剖析。

    宋朝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朝代,当年太祖爷黄袍加身后,对柴氏一族深感愧疚,也因此形成了不杀大臣的惯例,至南宋灭亡时,有十万民众随着大宋一起海葬。因为两宋是一个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朝代。

    这种开放的风尚,给各路学说的成长提供了空间,程朱理学就是一个代表。

    程朱理学,发轫于北宋时期的二程(程颖、程颢)周敦颐、邵雍等人,最终由南宋时期的朱熹归纳总结而成,说到根上,这种“理学”强调理高于势,换句话说,它打破了周代以来的“天命”说,是一种关于“本体”的信仰,这在整个世界哲学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但另一方面,“理学”自身所具备的逻辑化、抽象化、心学化等,这些注入到人们的日常思维、规范中,难免就成了一种枷锁,尤其它宣扬的“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更是荼毒甚深。但是,这个枷锁不是一下子就给人套好,它推出后,也是经历了曲折的过程才最终成为显学。

    两宋是一个相当开明的朝代,程朱理学诞生后,并没有引起当朝统治者的重视,他们对这个新生的事物甚至秉持着一种“鄙夷”的态度。

    举个例子,朱熹有一个朋友叫郑鉴,娶了宰相郑俊卿的女儿。不幸的是,郑鉴英年早逝,转年,传出郑氏改嫁的消息,朱熹马上给郑氏的哥哥郑师中写了一封信,“昔伊川先生尝论此事,以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让他劝他妹妹不要改嫁。朱熹还不放心,又给郑俊卿写了一封,主旨还是“正以人伦风教为重”。

    结果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大家该干嘛干嘛去。人家压根就不吃朱熹这一套,大家都是头次做人,又有谁会为了这个虚名而荒废自己这一生呢?何况,这个虚名在当时还不被认可。因此,在宋代,改嫁并不是什么伤风败俗的事情,比如,陆游的前妻唐婉被婆婆棒打鸳鸯后就改嫁到皇室宗族中。

    元朝建立后,中外各种学说伴随着蒙古铁骑不断往来碰撞,另外,出于自身政权法理性的诉求,统治者将程朱理学扶持为官学,这是它第一次坐上金銮殿,依靠国家的力量,程朱理学进入了一个飞速的发展阶段。

    进入明代,依然为官学,但是,这种学说进入到了一个畸形发展阶段,或者说,是一种卖弄式、炫耀式的发展。

    把儒学引入禅宗、佛教可以说是文化融合,也可以说是杂交。世间本无骡子,硬生生创造出这样一个物种,除了能证实马和驴的基因好,还有何意义?

    明朝末期,尤其李自成攻破京城,八旗入关后,那些朝堂上指点江山哭诉自己廉洁的文人,家中皆被搜出金山银山,爱财也就罢了,还没有文人该有的风骨及气节。相当一部分投了八旗。看看他们的表现就知道这个所谓“理学”已经畸形到了何种程度。

    但这还不是最坏的。清朝才是集大成者!

    清朝的文字狱,在历朝历代中,都算是玩的炉火纯青了,这里面就有一个影响非常巨大的吕留良案。

    顺治十年,他考取了清朝的诸生,后来深为此事后悔,称自己为“失脚”之人。

    吕留良可谓是程朱理学原汁原味的继承者。他提出了君臣平等关系,“合则为君臣,不合则可去”。

    后来受他的学生曾静牵连,去世49年后,被雍正开棺戮尸。

    自此,程朱理学再次收敛,乾隆更是直接下诏,称“循之则为君子,悖之则为小人”,以政令的形式颁行全国。

    至此,自两宋到清代,延续了五百年的程朱理学终于像紧箍咒一样,已经套在头上取不下来了。

    结语

    当人人都按照这样的规则行事的时候,意味着社会上的每个个体都被束缚了起来。几百年间,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惯性,裹脚只不过是限制了身体的一部分,那种枷锁才是真正的可怕之处。曾经的精气神,在枷锁之下,也是渐渐的烟消云散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朝闭关锁国,更多的是惯势作用,它也曾助一臂之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uf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