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底线和硬边界的区别

底线和硬边界的区别

作者: 正南JM | 来源:发表于2019-08-14 22:58 被阅读0次

    话说1939年欧洲二战打响之前,在中国内蒙一个叫诺门坎的地方,日本和苏联发生激战。几个月打下来,日本损失19000人,而苏军一共损失了25655人,比日本多。装备方面,也是苏联的损失更大,飞机是2:1, 坦克和装甲车是4:1。所以,结果虽然是苏联胜了,但这个结果也是“惨胜如败”。

    在历史上日本和苏联的前身俄国,是有过一次大战的,那就是1904年的日俄战争。结果我们都知道,俄国惨败。而到了1939年的时候,日本蒸蒸日上,而苏联军队刚刚经历过大清洗,整个苏军的战斗力严重下降。再带着这些历史知识,我们也会判断日本人的赢面大一点。

    那面对咄咄逼人的日本,苏联应该怎么办?历史经验是应该诱敌深入,利用苏联广袤的土地和寒冷的冬天,把入侵之敌肥的拖瘦瘦的拖死。此前拿破仑在俄国是这么败的,此后希特勒在俄国也是这么败的。那为啥这次诺门坎之战,在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苏联偏要打这么一场不计投入的恶战呢?

    再回到历史、那个时代的日本,是一个贪婪成性的国家。这一点,我们中国人都感受到了。你想、诺门坎之战发生的1939年,日本正在中国做什么?就在前一年,1938年底,武汉会战打完了,汪精卫都投敌了,日本人的招都使完了,但中国就是死扛着不投降,那日本人下一步该咋办呢?在日本内部,就出现了所谓的北上派和南下派的争论。主张北上的是日本陆军,要北上打苏联。主张南下的是日本海军,要南下打东南亚。因为日本的国力,只能支持一个战略方向。如果北上,海军就拿不到资源了。如果南下,陆军就再也不是日本军队的主角了。但是这个选择,海军和陆军在东京吵架是吵不出结果的,得看这两个战略方向,在现实中试探的效果。

    所以才有了日本大兵压境,以及后来的俄国迎头痛打,当时虽然俄国付出了“惨胜如败”的代价,但是把苏联的硬边界清楚地划出来。这个硬边界一旦画出来,就变成了一根长长的杠杆,直接撬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的格局。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日本被打痛了。知道苏联这根骨头比较硬,啃不动,那北上派陆军在东京说话就没那么硬气了,海军南下派占了上风。日本国力所指,就变成了东南亚。对苏联来说,这也像是修好了一道防盗门。防盗门的作用,不仅是挡住小偷,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小偷去偷没有装好防盗门的人家。

    说到这里、我对硬边界的看法也就有了:它是站在长远的战略高度下做出的必定选择。在当时看可能有所不划算,但眼光放长看就不一样了。而底线则是:站在当下的情况看可以有所损失,但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止损点。

    一个是站在长远而作出的主动选择。一个是站在当下而做出的被动选择。再联想起最近电视上发生的好多事,如果是采取这两种不同的策略来行事、其结果和被人理解的程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底线和硬边界的区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nuo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