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个人对感觉良好的容忍度都是有限的。
当事情超过那个限度,我们就会破坏自己,以便我们能返回我们的舒适区。走出舒适区的陈词滥调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它使不适感感到舒服,这是扩大他们对幸福容忍度的途径。
2.人们喜欢保持在一个“好感度极限”之下:每个人都有一个他们认为钦佩的“成功”水平——并且对其他人是无威胁的。
人们大部分做的努力都是去“赢得”爱。很多欲望、梦想、野心是在严重缺乏的空间中建立起来的。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些情感最密集的人也是最成功的。
为了建造一个地方为匮乏服务。正因为这个原因一些情感稠密的人也是最成功的:他们用他们对接受、爱、完整的渴望作为燃料--无论好坏。
关键是:一旦人们超过了他们认为人们会因为他们的成功而评判和嘲笑他们的程度(而不是 赞扬他们),他们就会立即断绝关系,或者至少严重地淡化/减少它,当人们超越这个点,在他们认为人们会评判或嘲笑他们的成功(而不是赞扬他们),他们迅速切断他们,或者最低限度严重的淡化/减少它,以便使自己在那些他们希望得到认可的人那里保持良好的地位。(最终不是人们重视自我和物质超过爱,而是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可以为他们赢得爱)。
3.大多数人喜欢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的舒适性,而不是他们不知道的东西的脆弱性。
即使 "他们不知道的东西 "在客观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用人类天生渴望的东西(舒适、包容、目标感等)来重新定义 "幸福",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从最终与我们想实现的目标一致的事物中寻求舒适。
4.很多人害怕“快乐”=放弃实现更多的目标。
幸福在本质上是一种接受。它到达最终的目标,通过终点线,让成就感的浪潮冲刷着你。决定每天都这样做,会让人觉得比赛似乎已经结束,所以我们下意识将“幸福”和“赞同”与“放弃”联系起来。但事实恰恰相反:通向更好生活的道路不是 "痛苦,直到你实现”,而是让快乐、感激、意义和目的的点点滴滴逐步建立起来,一点一点。
5.人们一旦知道了真相就会推迟行动——而知道和行动之间的过渡期是痛苦滋生的空间。
大多数时候,并不是不知道做什么(或者不知道你是谁)。是关于在什么是正确,什么是简单两者之间的阻力,在长期或短期什么是最好的。我们听到了我们的直觉;我们只是不听。这是最常见的不适根源:知道和做到之间的空间。我们文化上沉迷于拖延,但是我们也同样迷恋于转移注意力。通过不立即行动,我们认为我们在创造空间,我们只是在制造不适,以便我们能够更完整地感知它(尽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毫无必要地遭受痛苦)。
6.人们相信冷漠就是安全。
我们都害怕失去组成我们生活的碎片和人。有些人尝试去提前切入痛苦曲线,并且不让自己感受到好像他们一开始就想要和喜欢某些东西。这里的潜在情绪是一种感觉,即所有事情都会结束,所有的都是短暂的,并且或多或少这些事情都是真实的,有些事只是稍微的真实了一些,那就是死亡赋予生命的意义。正是我们可以失去我们所拥有的东西这一事实使它变得神圣、珍贵和美妙。这不是关于你遭受了什么样的痛苦的问题,而是关于为什么你遭受了痛苦的问题。
你可以选择把你自己从好的感受中切断,以便缓冲失去的痛苦,并遭受麻木的痛苦,或者你可以拥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生活,当它结束时疯狂地哀悼,但至少有一个手段达到这个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