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间、空间、宇宙(时空)概念及有关论述
(一)时间与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任何事物都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在时间和空间问题上也是如此,它们都具有绝对性的一面,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即既有绝对性的时间和空间,又有相对性的时间和空间。它们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离开绝对性的时间和空间,就谈不上相对性的时间和空间。反之,离开相对性的时间和空间,也无绝对性时间和空间可言。
由于事物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事物或运动的两个相辅相成而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体。而且是两个相互变化着的对立统一体。即在一定条件下这两个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其绝对化程度和相对化程度均以矛盾的条件不同而不同。因为万事万物的存在和运动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所以我们在研究任何事物的过程中,对矛盾的双方都不可偏废。
空间与时间同时存在,故将有时间概念的空间称为时空,牛顿的绝对绝对时空论和爱因斯坦的绝对绝对相对时空论都因没有从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性去全面地看问题,在研究过程中只强调矛盾的一个方面而否定了矛盾的另一个方面,从而犯有片面性的错误,也正因为如此,应用他们的时空理论都不能从本质上去说明万事万物的存在和运动变化的真谛。
唯有将牛顿的绝对时空理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理论在取长補短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建立一种既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的时空理论才是正确的时空观或宇宙观,才能更好地为探索宇宙和科学研究事业服务。
(二)时间的概念
1、时间的定义及特性
时间是人们用来记载或衡量宇宙空间中质能演化及万物互化和天体运动的某一具体事件的起始(什么时候开始)和终结(什么时候结束)及演变过程长短或速度快慢的一个概念性参数。任何事物或过程都伴随着时间而生存。但是时间又不是该事物或过程。也就是任何事物或过程產生的时刻,即是该事物或过程的诞生时间。该事物或过程终结了,与它一起存在或经历的时间就给它一个存在了多长时间的结论,其终结时刻与诞生时刻之间的时间或从诞生至终结时所经过的累计时间,即为该事物或过程的生存时间。但是,虽然该事物或过程终结了,而时间本身并不会因该事物或过程的终结而停止,它仍然,而且是永远以不快不慢的时速均匀地不依人们的主观意愿为转移而向同一方向伸延着。所以时间是永恒存在的,它引之无始而推之无终,是永恒不停地运动着的。事物和过程可以向与时间方向相反的方向演变发展,但时间绝不会倒流。我们可以将时间分为过去时间、现在时间和将来时间。但是,若严格来讲,时间只有过去(从前)和将来(未来)时间之分,而没有现在时间之说。因为一瞬间之后即为过去,而一瞬间之前即为将来。要说有现在时间的话,那么现在的时间仅是时间在前进中(由将来变为过去)变化着的一瞬间。任何事物之年龄,都是每一瞬间的积累。
2、计时方法和历法
对时间的计时方法多种多样,从古代的漏沙计时法,滴水计时法,刻度盘中心垂直指针在太阳光下的投影法。直到近代和现代的机械(上发条)钟和电子表。计时仪器从古到今越来越精密,对时间的度量也越来越准确。
因古人发现一年四季的季节、一天中白天和黑夜的交替,月亮圆缺…等日、月、星辰的变化都是具有周期性变化,就误认为时间是周而复始之物。故对时间的精确与否并不在乎,只要是每天、每年循环往复就行了。然而,面对接连发生的事件都一去不复返的事实,故而认识到时间总是在朝着一个方向前进,而且不会停顿和倒流。也认识到准确计时的必要性。从而在近代发明了机械(上发条)的钟表。现代则发明了更先进、计时更精确的原子钟或电子脉冲表。
时间周而复始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假象)不是时间本身造成的,时间是永恒向前的。但是。由于日、月、星辰…等天体及万物的运动,都是在作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圆周运动,故造成好象时间是周而复始的假像。但是,人们通过对这些天文现象的研究,从而创立了可以准确记录年、月、日、时的历法来为人类的生存活动服务。如有用月亮圆缺规律创立的历法。月圆一次为1个月(即相当于地球日29天半),一年十二个月,闰年13个月。月大30天,月小29天。如公历(或地球历),即地球自转一周为24小时,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为一年为365天。又如金星历,金星自转一周为243天,而绕太阳一周为224.5天,金星的一天相当于地球历117天。所以,地球上的计时历法只适用于地球。金星历也只适用于金星。若要互用则必须进行繁琐的换算。而且误差大。更不能通用于太阳系以外的各层空间。
宇宙中振动频率最准确的钟表,还不是原子钟或电子脉冲表,振动频率最准确的应是量子钟表。量子微波辐射振动频率是宇宙中唯一的,最基本的本源微粒子的振动频率,而且不受宇宙中各层物质固有频率的影响。所以应使用量子振频的钟表来统一计量宇宙中任何过程的时间。
3、计时的误差
造成对时间计量误差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视觉误差,由于视力和视读方向的不同。不用说2人或多人视读时间值数不同,就是同一个人两次视读的时间值也有误差。
(2)计时装置本身制造精度(质量好坏)引起的误差。如同一品牌的钟表,任选两只作比较,其准确度都存在一只计时比另一只高或低的事实存在。
(3)计时装置不同,对时间计量的结果必然不同。如古时使用的漏沙、滴水、投影等计时方法,不仅设施落后,所测误差大。用它们同时测量时间的误差也很大,随着时代的进步,用来计时的装置的精确度越来越高,所计量的时间值的准确度也越来越准确。如用机械(上发条)钟表计时就远比古代的计时仪精密准确得多。现代使用原子钟表和电子脉冲钟表来计时就更加准确。但即使这样它们也存在着由制造精度不同而造成的计时误差。
4、环境因素造成的误差
钟表所处的计时环境条件不同,也会造成计时误差,尤其是所处的环境条件越恶劣,所得时间值的误差越大。即使是同品牌同精确度的钟表,在不同环境中所计时间的值都是不相同的。如我们将五只同品牌同精度(将实际上存在的精度误差忽略不计)的钟表放在五种不同的环境状态下计时,第一只放在空气密度较大的平原上,第二只放在一座空气稀薄的高山上。第三只放在一个将空气抽出(不是真空)后的玻璃箱内,第四只放在一块有磁性的铁板上。第五只放在一个标压下的房内桌子上作为标准参照表。然后用无线电话联系同时计时10个小时。结果我们就会发现前4只钟表所计的时间值不仅各不相同,而且都与第五只标准参照表的计时(10个小时)值也不相同。假设第一只表的走时因平原空气密度大,表针所受阻力大,走得较慢、时间值为9点30分。第二只表的走时因高山上空气稀薄,表针所受的阻力较小,时间值为10点30分。第三只表的走时因玻璃箱内空气已抽走,所剩气体很少,表针所受的阻力更小,时间值为12小时。第四只表的走时因受磁力的影响走得很慢,时间值为5小时。它们在时间上的差值似乎表明时间变长或变短了。而实际上是因为所处的计时环境不同,表针走动时受到的阻力不同。阻力大走得慢,阻力小走得快,故所计时的时间值各异。其时间值是钟表所在环境条件下的时间值,而时间本身并没有发生快慢的变化。
5、时间误差与概念性错误
为了说明问题,特以小故事明其理。话说一户人家靠山而住,其房后山脚下有一个常年有水,黑而无光的山洞。其洞壁由富含磁铁矿石的岩石构成。房主人姓想名当然。一日他有了想在洞中养鱼的想法。于是买了不少鱼苗,并准备了足够用的灯用燃料和食品。选择了一个吉日吉时入洞办理此事。他在洞中选好地址,搬运石头筑建鱼塘。按所戴日历手表计算,整整劳作了二十四小时完工。于是收拾工具回家。当他进家看到家中日历时,却大吃一惊!原来他发觉一大天机。洞中24小时、世间已过了24天。随即认为自己在洞内呆的时间比家中的时间少了23天。也就是说他比在家里呆着年轻了23天,其实这只不过是想当然的想法而已,实际上他在洞中也呆了24天,时间本身没有长短变化,只是他的日历表所计的时间值是在洞内受到磁性影响走的很慢。每天仅走了一小时,造成洞中24小时与洞外24天相等的现象。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对静止观察者来说,当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时间就会变慢。若你想在千年以后再回访地球,那么你只需以99.995%的光速前往500光年(飞行500年)之外的恒星处,然后再返回(也需500年)地球就行了,这时地球已老了1000年,而你只不过才长了10岁。这一结论与小故事一样,也是站不住脚的。以地球时间为准,以光速在太空中飞行1000年与在地球上静止1000年的时间是相等的,因而不能说宇航员只长了10岁,也应长了1000岁,有人将宇航员司多瑞•穆斯格夫,因在太空轨道上修哈勃望远镜呆了534天,说它比在家呆着不动年轻了1毫秒说成是高速飞行可使时间缩短的证据。实际上这也是毫无道理的。不用说钟表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及宇宙各层空间不同物质固有振动频率影响产生时间误差,就是按秒表动作快慢和视觉读值误差也远比1毫秒大得多。因此,这只不过是一则科技笑话而已。也有人说,人在水星上住30年,可比在地球上的家中呆着不动30年年轻22秒,也是滑稽至极,水星与地球时间换算误差,不用说30年,就是一天之差值也不止22秒。这些都是误人子弟的欺世之说。
6、时间与速度及作用力的关系
宇宙中任何物体都处于运动之中,既处于绝对的运动状态,又处于相对的静止状态。任何物体的状态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任何物体的平衡状态都是由几种互相连系的因素确定的。当这些因素中某一个因素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平衡状态就被打破而随之改变(包括意识状态在内),并在宇宙量子场力的调控下达其新的平衡状态。所以任何物体运动速度的改变(变快或变慢)都是所受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发生变化的结果。其运动是绝对的,但运动速度的快慢则是相对的,是相对比较而言。
天体(物体)或光在不同的介质中的运动速度不同。因不同的介质产生的阻力或反作用力不同,从而影响运动物体的速度,受作用力大(能量大)的物体或光波在同一种介质中的运动速度比受作用力小(能量小)的物体或光波的运动速度快,只有作用力或能量相同时其速度才相同。介质的密度越大,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大,运动速度则越慢,反之越快。物体运动一定距离所需要的时间,取决于速度的快慢,速度快者用的时间少,速度慢者用的时间多。而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或慢又取决于所受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阻力)的影响。作用力大速度快,作用力小速度则慢。同时有反作用力大(阻力大)速度慢,反作用力小速度快。而速度的快或慢均是与物体原来速度相比较而言。而时间本身是绝对的,是不会自变其长短。但又是相对的,其相对性即物体作恒定距离运动时,所用的时间随其速度的变快而减少。随速度的变慢而增加。
具有一定速度的物体,当由阻力较大的介质空间进入阻力较小的介质空间时,因所受到的阻力小了,故运动速度变快了。而不是时间变短了。当进入量子宇宙空间(量子场空间)时物体的速度因阻力很小可获得大幅度提高,甚至可达光速。
7、时间和温度与质能互化的关系
宇宙及万物都是由能量演化而来,是由各种波长或频率的光量子演化而来,所以物体都具有显性能量(热能)和隐性能量(结构能),故所有物体都有冷有热。其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即温度是用来衡量物质或质能演化时放出或吸收热能多少的一个参数。一般用来测量热能源温度高低的计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摄氏温度(用符号℃表示),它是将水与冰同存的温度定为0度(即0℃)。将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定为100度(即100℃)。每一等分为1度。另一种为绝对温度,用符号K表示。绝对温度的刻度值与摄氏温度值一样。只是将摄氏温度值零下273.16℃(或-273.16℃)定为绝对0度,写作0K。也就是摄氏0℃即为绝对温度273.16K。
在宇宙间,温度可以无限升高(其实也有一个物极必返的极值),但温度的降低确有一个只可无限接近而永远不能达到的值(其实也存在一个物极必返的值),即绝对零度值(0K)。这个值也就是摄氏零下273.16℃。
物体的温度可以无限升高,即说明该物体的显性能量或热能高(能化程度高),而隐性能量或结构能量相对就低。而隐性(结构)能量高(物化程度高),显性能量(热能)就相对低。但是,任何物体能量的显隐程度都是对立统一的。任何物体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体的许多性质也随之而变。且成固、液、气三相态变化。即固体受热到一定温度时会变化为液体或气体。若温度持续不断地升高。可再将气体物质热解为原子…直到转化为量子(能量粒子)。
质能演化及万物互化过程的快慢或形成各种所含能量不同的物质结构的物体,都与它们的温度或热量的高低有关,均表现为受温度高低的变化而变化。而且完成其演化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时间对任何一个过程(包括运动的距离)都具有相同的衡量尺度,其过程的快慢(如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或质能演化及万物互化速度的快慢)均是由其内在和外在的因素的变化引起的。都不是因为时间本身变长变短造成的。至于任何过程所需用的时间的长短。主要由它们的温度或速度的高低决定。温度高,演化过程的速度就快,所需要的时间自然就短,温度低,演化过程的速度就慢,所需要的时间必然就长。即所需时间仅随温度高低或互化速度的快慢而有长有短。时间本身不会变其长短,它永远匀速地前进着,这是绝对的。然而它又具有相对性,其相对性是对其在原速度下演变过程所需时间相比较而言,即时间随温度的升高或速度的加快而减少,随温度的降低或速度的减慢而增加。我们决不能因果不分或将因果颠倒,用什么时间可变其长短或快慢去指导研究宇宙质能演化和万物互化及万物运动的演变过程,以避免其复杂化和难度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