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今日看点古代文化
《越国传奇》3 越王允常

《越国传奇》3 越王允常

作者: 天宇的日知社 | 来源:发表于2016-12-31 14:39 被阅读0次

    从“守陵人”到“越王”

    于越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带着无限的仰慕之心,率领着自己的族人,来到了今天位于浙江省绍兴地区的会稽山为老祖宗大禹守陵。可是刚一到了这里,失望、后悔、痛苦甚至绝望的心情油然而生,因为这里的自然环境恶劣到他以前无法想象的程度。会稽山脉的南面是山地,以当时的农耕手段,这里几乎是无法进行耕种,也长不出粮食的;北面是大片大片的沼泽,甚至还有海水不断的涌上陆地,为沼泽提供连绵不断的后续力量。这样的地方几乎无法建立可靠的根据地,于越只能带领着他的族人过起了“半游牧、半农耕、半渔猎”的生活,总之,他们能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填饱肚子。

    即使是今天,浙江省的自然地理条件单就农业生产而言,也是极其恶劣的。用一句话概括浙江省的地理情况就是:“七山二水一分地“。这里的耕地面积小,土地贫瘠,中原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并不适合在这里生长。改革开放以后,浙江省精英辈出,经济迅速腾飞,有利的水陆运输条件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也有社会学专家分析,这和这里的人们“无山可靠,无水可依”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恶劣的自然环境能够培养出人们性格当中勇猛、刚毅那些优秀的性格,让人们更加努力拼搏。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大陆的商品市场形成了“遍地黄金”的局势,到处都是机遇到处都是机会,敢于拼搏,肯吃苦耐劳的浙江人,自然就成了“先富起来”的那批人。

    恶劣的地理条件阻碍了于越部落经济方面的发展,而在那个“交通只能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这个远离中原部落“十万八千里”的地方,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部落,想要发展文化更加是不可能的事情。太史公司马迁先生在《史记》中用了这样两个词来形容越国早期人们的状况:

    “火耕水耨”、 “断发文身”。 火耕水耨无疑是形容其耕作方式,那个时候还没有先进的生产工具以及生产理念,耕种的方法一般是先放火烧开一片荒地,然后播种,然后为了去除空地的杂草再引水入田。早期的越国一直保持这样原始的农耕方式上千年,其生产力可见一斑。断发文身说的是人们的生活状态,断发就是剪短了头发,从商朝开始,中原的人们就已经留起长长的头发,再在头发上做各种装饰,以象征文明。可越国人却始终为了生产方便将头发剪得短短的,这在中原人眼里无疑是极其荒蛮的。更加荒蛮的是,他们还在身上刺上刺青,这可能是原始人民的一种类似信仰的方式。

    大约在中原地区处于商王朝末期的时候,在越国北部这块地界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这位不速之客来自臣属与商王朝的周部落,他们是周部落领袖——古公亶父的两个儿子泰伯和仲庸。这两个人为了在部族中避免杀身之祸,带着族人跑到了今天江苏省一带的“吴地”建立了一个政权。泰伯、仲庸的这股外来力量打破了越国人原本的安宁。在此之前,越国是这片土地上绝对的强者,尽管他们自己也很落后,但他们终究来自上古时期中原夏部落,他们的理念及生产方式,令他们以绝对的优势处于其他各原始部落之上。可泰伯、仲庸来自周部落,他们有着更加先进的头脑。很多部落纷纷归附了泰伯、仲庸的部落,这个新兴的政权拥有了一个名字——吴国。随着吴国的势力越来越大,越国为了避开与吴国的争斗,转而向南发展,两国的疆域发展以太湖为界,形成了各执一端,彼此互无侵犯的形态。

    从于越往后,越国人经历了三十几代人的努力,在疆域、人口、生产力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升,可速度是非常缓慢的。在这个过程中,史书上只留下了这些君王的名字,却丝毫没有提及他们所作的事迹。大约在公元前580年左右,越国的邻居吴国开始了他们的大发展时期,吴国君主寿梦得到了来自中原头号强国——晋国的帮助,在很短的时间内经济、军事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甚至开始有力量和中原诸国以及雄踞西部的楚国交战。从吴王寿梦到吴王阖闾,这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吴国变得强大到不可一世的程度,甚至还曾经攻破过楚国的国都郢城,导致楚国君主流亡的结果。

    由于越国早期的文献资料及其匮乏,相关的信息我们只能依靠考古发现来推测。在太湖西南今天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有一座古城,通过分析古城遗址以及周边的墓葬分布,安吉县博物馆馆长程亦胜先生认为,此安吉古城应该是越国早期,越王允常即位以前越国的都城所在。

    此时吴越两国以太湖为自然疆界南北对峙,双方的都城都临湖而建,虽然彼此之间没有发生过什么大规模的战争,却自然而然的依湖形成了僵持的局面。

    公元前514年,吴国的公子光刺杀王僚即位,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吴王阖闾。阖闾在对楚复仇之后,将一部分注意力放在了与他一湖之隔的越国身上。越国挨着这样一位强大的邻居日子变得越来越不好过。然而历史总是如此的巧合,面对着吴国如此的压迫,大约在公元前510年前后,越国也终于迎来了一位伟大而又聪明的君王,他的名字叫做“允常”。“允常”是《越绝书》和《史记》当中对他的称呼,《吴越春秋》中则称其为“元常”,而又有其他史书当中称其为“夫谭子”、“夫谭生”。

    越王允常即位的时候,正好是吴国对其逼迫的最凶的时候,面对强大的压力,允常果断的做出一个决定,将都城从安吉迁到了会稽(今浙江绍兴)。如此做法一则避免了吴国组织水军越过太湖直袭越都而导致越灭国的可能性,二则为南下开疆拓土做好准备。面对着邻居强大吴国的压迫,允常意识到只有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保土安民,于是他聪明的选择了不与吴国争锋,转而向南拓土,从而增加人口、土地、税收、军队,以全方面增强国力。从浙江地区出土的大量徐国青铜器推测,当时分散在越国南部的是屡遭周王室打击而败逃至此的大大小小散落着的徐夷部落。徐夷本是东夷集团中最为强大的一支,主要的势力范围是淮河流域。西周初年,徐夷开始与西周王室为敌,经过周王朝的数次镇压与驱逐,将徐夷部落的大部分势力驱赶南下,进入今天浙江省境内,来到了越国的南部。之所以他们绕过越国跑到了越国的南方,有近代历史学家认为他们应当是从水陆来到这里的。这些徐夷部落来到南方后,其生产方式依然原始,没有文明可言,又散落各地,无法组织有效的军事力量。这样,越王允常有效地向南开疆拓土,形成了越国早期的疆域形态。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载:“允常,拓土始大,称王。”,应该就是指越王允常这个向南开拓疆土并且最终称王的事情。通过越王允常的努力,越国的疆域几乎覆盖了今天浙江省全境。越国虽然从血脉上追朔,可以追到夏朝少康,但在春秋时期的各国之中,可以说是成熟最晚的一个国家。与中原各“老字号”诸侯国当然无法比较,仅仅比较于同处大陆南方,被中原人认为是“蛮夷之地”的吴国和楚国来讲,越国也是一个很“年轻”的“小弟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越国传奇》3 越王允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onv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