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京郊的固安自行车公园里,“2018年儿童滑步车嘉年华”比赛终于迎来了最后一场比赛的颁奖。吉祥如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奖杯(只要参与就能获得),因为对于奖牌他已经玩腻了;幸福因为进入决赛获得了除奖杯外的特别奖励——大背包。
对于比赛奖品,我曾以为那么小的娃能有啥名次概念?他们也许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直到这次当吉祥一次次的问我:“妈妈,我有奖杯吗?”当幸福把获奖背包庄重的走哪背哪,我才意识到孩子很清楚奖品所承载的意义。
身为父母又该如何看待这个奖品和荣誉呢?
和很多带娃参赛的父母一样,希望孩子感受比赛所带来的紧张感和竞争感,体验到面对竞争的拼搏精神,希望孩子每天玩玩玩的脑子里多一些庄重感。这是我带娃参加比赛的大部分意义,对于最终的名次和奖品真的不敢有太多寄托和希望,因为我知道自己的两个娃再普通不过,经历过便是他们参与比赛的最大收获。
于是当看到孩子获得人人都有的奖杯那一刻我依旧送上自己最由衷的祝贺和欣赏。这份欣赏的分量并不亚于获得冠军的分量,因为我知道这是孩子付出最大限度努力获得的。未来如果孩子会因为没有获得名次或奖杯失望伤心时,我也可以平静的去理解和共情,和他共同面对这个不能改变的事实,之于父母能够做的也许就是与孩子感同身受吧。
结果和过程哪个更重要
和吉祥在终点等着比赛中的幸福,终点线外一个妈妈的指责抓走了我的目光:“在那个弯道你要是加速,是不是就不会被别人超过呀!平时让你好好练不听,这下完了吧。”身后尾随着一个刚刚比完赛低头跟随的宝宝。这样的场景在比赛场中并不少见。
父母对孩子都有期待,希望他们获得出人意料的成绩,用来证明所学成果,仿佛有了这个结果才算是对一直以来的付出有了交代,因为从小到大身为父母的我们就是这样被父母要求着长大的,一月一小考半年一大考,有了好的成绩我们才能证明自己的努力,所以当面对孩子的学习与练习我们也太需要这个结果来证明一直以来的付出是有价值的。对于结果的看重渐渐让父母忘记了之于孩子,体验和过程远远胜过这个比赛的结果。
看着孩子在一次次练习中跌倒从哭着喊妈妈到二话不说爬起来继续,看着孩子克服内心恐惧冲上Pump Track的大陡坡,看着他们在感统训练中从笨拙到熟练,在一次次艰苦练习中成就的小小朋友情,这些过程让每一个父母为之感动和落泪,与之相比此刻比赛的成绩竟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于是一边看着那个远去的失落的小背影一边再次坚定了陪伴孩子去体验更多人生滋味的决心,之于那个结果就如同参加这次比赛的初衷,认真的体验然后等待随之而来的结果就好。
面对比赛,需要“佛系”心态的是父母而不应是孩子
在比赛场中看到好多宝宝的头盔上都贴着“佛系宝宝”符,这些符随着宝宝在赛道上奔驰而轻舞飞扬,我们希望孩子对于比赛结果的正确对待,我们希望孩子对于比赛保持平和心态,与其说让孩子成为“佛系宝宝”不如说孩子的父母希望自己有一颗“佛系”的心。通过这个“佛系”让我们放下对孩子的期待,让他们去做自己。当我们愿意放下期待,我们便可以不把自己的优秀寄托于孩子身上。
想想自己,曾经每每听到路人惊叹:“双胞胎!”心中便开始荣耀起来;每每听到人说:“你的宝宝真懂事。”自己脸上仿佛有了荣光;而当孩子与我开始纠缠大战歇斯底里时,身为一个“优秀妈妈”的颜面仿佛被打击的体无完肤,当我把自己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寄托在孩子身上,通过培养一个“好孩子”来找回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时,我便开始对孩子有了期待,我便开始想要控制孩子成为我自己想要的样子,而那个样子已不再是孩子自己。
把孩子作为满足父母价值感的工具,这太不公平。与其通过孩子满足自己的自我价值感,不如为自己找些事和目标来更好的实现自己。
我们真的爱孩子如其所是吗?
面对比赛,我会告诉孩子只要你尽力了便是自己的冠军,你只需要一次一次比原来的自己更好就是最大的胜利,如果能拿到名次便是额外赚到的。我依旧会和孩子一样期待他的胜利,但我同样可以平静的接纳孩子的平凡。
之于孩子:参加比赛,学会认真和尽力就已是最大的收获。
之于父母:带娃比赛,欣赏孩子的认真和尽力便是最大的财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