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蕙心每日阅读打卡
【阅读书籍】
《文心》98/331
《白痴》1410/1959
【阅读新知】
《文心》:
️文字的毛病大概有哪几类,只须在思想习惯和言语习惯上留意。
A,用语、用词不适当,该用这个词的时候却用了那个词,该这样说的却那样说了。原因在于认识词与语的意义不确切,或者因为不曾仔细思量,只顾随笔乱写,便把不适当的词与语写了上去。
B,意义的缺略和累赘。一句话里,意义没有说完全,就不成一句话。反过来,说得太啰嗦了,把不相干的东西都装了进去,也同样地不成一句话。这种毛病的原因在于不曾把意义想得周全,便提起笔来写;如果做这的言语习惯不良,平时惯说那些支离的、累赘的话语,写起文字来也就会有这样的病象。
C,意义不连贯,欠照应。一句话里,前后不相连贯,一串话里,彼此不相照应,这也是重大的毛病。这种毛病原因大概在于思想不精密,犯得太多的时候,虽然说了一大堆,写了一大篇,实际全是瞎说,不是叫听者、读者上当,便是叫听者、读者莫名其妙。真是危险的毛病。
2,游记的写法。
有两种写法,把走过哪里,达到哪里,看见什么,听见什么,平平板板地记下来,这是“记叙“的方法。依着自己的感觉,把接触到的景物从笔端变现出来,犹如用画笔作一幅画一般,这又是一法。这便叫做“印象的描写”。
“印象”原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解释也不止一个,最普通的解释,就是从外界事物受到的感觉形象,深印在我们脑里的。
单就游记说,仅仅“记叙”,结果犹如画一张路程图;如果能把印象写出,却如同画一幅风景画一样,这就是“描写”了。这对于读者的影响很不相同,人家看了你的路程图,至多知道你到达过哪里,看见过什么罢。但是人家看了你的风景画,就会感受你所感到的,不劳你解释,不用你说明,一切都是从画面上直接感到。所以,“描写”比较“记叙”具有远胜的感染力。
3,勿只把文字当文字读,勿只从文字上去学文字。
普通人都以为读书就是学作文,作文须从书上去学习,这实在是大错特错的简介。读书的目的,重在收得其内容意趣,否则只是文字的游戏而已。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得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
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也是触发。触发要是自己的新鲜的才好,用月的圆缺来比喻人事的盛衰,用逝水来比喻年华难再,用夕阳来比喻老年,诸如此类的话在最初说出来的人原是一种好触发,说来很有新味。我们如果袭用,就等于一味说人家说过的话,自己不说什么了。
读过的书可拣喜欢的取来重读,读出些新的意味来,更要于有字的书之外,更留心去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
有了触发这个点,你看着这一切就好像换了一个世界了。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有意义,可以从蝉声悟到抑扬的韵律,从日影悟到明暗的对照,从雷阵雨感到暴力的难以持久,从雨后的清凉悟到革命的功用,从盆栽的裁剪悟到文字繁简的布置,从影戏的场面悟到叙事文的结构,从照片悟到记事文的法式。
这触发,心中有一得,随时就可写。
【阅读感受】
《文心》:对于文字的毛病和游记我只是知道个大概,按着经验和感觉去想去写去教,用作日常考试还可以,但长远来说还是要了解透彻,有了理论的支撑,思路会更清晰,下手也会有重点,学和教的内容和目的性更强。书中总结具体的方法论言简意赅,事例具体形象,特别的贴合主题,超赞。
触发是新知、灵感于读书或生活碰撞的偶发,有时候不但要读,要会生活,也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从心的触发点看,日日是新日,悟到和学到可以在用的时候不至于大脑混沌,没有理性的见解,通过记录和思考,认知也可常更新与提升,你还是你,你又不是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