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教学
《有效教学》第一单元 什么是教学 第一章——教学与教学理论(摘

《有效教学》第一单元 什么是教学 第一章——教学与教学理论(摘

作者: 橘子先生_0589 | 来源:发表于2018-05-11 19:02 被阅读0次

    本章主要回答“什么是教学”的问题,它有助于你更加专业地理解教学的概念和内涵

    第一节 教学活动的现象分析

    ☞ 教学活动的逻辑必要条件:是构成“教学之所以为教学”而非其他活动的,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的若干基本元素。

    ☞ 教学活动的现象分析(三位教师的对话)

    *  王老师的困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

    *  陈老师的观点: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和结果。

    * 冯老师积极尝试着各种各样的教学策略和组织形式,如主题辩论、分组活动、短评写作。

    ☞ 概括起来,其主要内涵是:引起意向、明释内容、调适形式、关注结果。这四个元素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片断中,是一个教学片断从实践起始到结果产生的行为链,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结构。

    ☞ 从现象分析教学活动

    * 教教学行为归类为三种形式:(T代表教师,S代表学生)

    1.T告诉S(T为主要行为主体):侧重于T传授知识和技能。

    2.T与S对话(T和S为共同行为主体):侧重于T与S之间的互动生成。

    3.T指导S学习(S为主要行为主体:侧重于S在有T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如果这三种形式的教学行为都能为上述四个基本元素提供必要性和逻辑性的佐证,那么我们就可以认定“引起意向——明释内容——调适形式——关注结果”作为“教学之所以为教学”的判断标准得以确立。

    * 案例一:老师苦胆是什么?

    在T告诉S的形式中,学生出于学习的本能,在兴趣的驱使下,想知道某些未知的知识。教师利用自身的知识经验,通过呈现示范的方式,将特定的知识或技能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获得知识或技能。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采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式,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 案例二:海因茨偷药

    .在T与S对话的形式中,教师引入富有教育价值的话题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交流讨论的教学形式的灵活运用,富有技巧地展开特定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意义的理解。

    * 案例三:一堂篮球课

    在T指导S学习的形式中,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针对学习内容,适时地加以组织或点拨。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学会自己处理学习任务的技能,提高了学习能力。

    ☞教学行为的起点在于学生,学生的意向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行为效果的优劣,教学内容的展示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而适当的教学形式会配合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为有效教学打下基础。教学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若是缺少了最后结果反馈的环节,那么教学是否有效就无从判断。可见,引起意向、明释内容、调适形式、关注结果这四个元素如影随行,共同支撑起有效教学行为的主体框架。

    ☞任何教学都是以有效性为目的的,摒弃有效性的教学是不存在的,我们可以将其视为P。“引起意向——明释内容——调适形式——关注结果”这四个条件则是将课堂行为引向有效性的最关键途径,可视为Q。没有Q的实质性支持,P只能是空中楼阁。由此 ,这四个条件的逻辑性得以确认,它是一种时间逻辑和问题解决路径的统一。

    § 解析教学逻辑必要条件的四个元素

    一、引起意向

    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意味着把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将立场拉回到作为教学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学生身上,只有切实满足了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需求,我们才能使教学活动具有不竭动力。

    二、明释内容

    明释是指教师的说明与解释。教学活动必须有一定的内容载体,包括学生的自身经验,在考虑教学时,必然也会考虑怎样把某些或隐或显的经验传达给别人,教师必须以某种形式向学生描述、说明、解释、演示、示范学习内容。

    三、调适形式

    教学活动还必须用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方式明示学生所学内容。一方面,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情,不同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学必须综合考量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的结合,以学生已有的认知、情感状态为根据,考量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

    四、关注结果

    教学必然是有意向性的行为,指向任务的达成,这就需要对教学目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

    【感悟】教学活动的逻辑必要条件的四个要素,贯彻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学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到知识并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教师不能弄虚作假,让学生什么都没有学到,这是很不负责的一种表现。教学带给学生的应是全方位的发展情境。

    第二节 教学的语义演变

    § 汉语“教学”及其语义的发展

    * 教学即学习

    在古代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前提下,教与学不分,以学代教。教学即学习,是指通过教人而学,以提高自己。

    * 教学即教授

    在近代班级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前提下,教学的语义演变为教授。

    * 教学即教学生学

    在教育家陶行知看来,教的法子必须要根据学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因此,他极力主张把教授改为教学,教学生学。

    * 教学即教师教的教与学生的学

    解放后,有这样一种定义: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 英语国家对教学的涵义五类

    * 描述式定义,即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学是传授知识或是技能。

    * 成功式定义,即教学作为成功。如果X没有学,则Y没有教。教学意味着不仅要发生某种相互关系,它还要求学习者掌握所教的内容。

    * 意向式定义,即将教学作为一种意向活动。其目的在于诱导学生学习。

    * 规范式定义,即将教学作为规范性行为。只要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的一系列活动都是教学。

    * 科学式定义即以a=df(b,c,....)表示的命题组合定义或并列建议式定义。

    § 对“教学”这一词进行规定是很有必要的。

    * 教、教学经常是通用的

    教学理论实质上就是教的理论或称教论。

    * 教与学在理性思维中是可分的

    实践中的教学活动必须至少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认识与研究,否则就无法深入分析,并抽象的升华为理性认识。我们讨论的教学理论就是关于教的理论。

    * 教的行为就是教学理论的中心问题。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展开有这样两大问题:一是:怎样教的有效,二是:怎样教的更好。

    * 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与没有教师指导下的个人学习的区别。这种区别就是教的本质。因此,我们把教学规定为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 教学即探究

    教学本质上就是一种探究。因为教师所从事教学专业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的、健康的、正在成长中的人,而不是静止的物,教学即探究,教师即研究者。

    第三节 教学理论的范畴

    § 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理论是一种处方性和规范性的理论,而学习理论是描述性的。教学理论所关心的是怎样最好地教会学生想学的东西,它所关心的是促进学习而不是描述学习。

    ☞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有效的学习理论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教学,但是它却给我们提供了最可靠的起点,从中可以发现按师生的心理过程和因果关系两方面来阐明教学的一般原理。

    ☞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教学是一种外部事件,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要影响学习的内部过程,因此,学习的阶段以及学生内部活动过程都是与教学阶段相吻合的。

    § 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

    泰勒的课程原理,理论框架: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学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效教学》第一单元 什么是教学 第一章——教学与教学理论(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jr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