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作业4,5选1片段】片段一:【主题】联机学习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跃迁》【R:阅读原文】 李小龙的截拳道是开放的,宗旨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极为有极”,没有门派之别。他经常从弟子那里学习他们的武术,迅速整合入截拳道又分享给更多弟子。学习一理解一分享,是非常快速的小循环,他自己的功夫逐渐集大成。 万维钢曾经这样点评:“只有在竞争不充分的领域,才有流派。”李小龙就是一个无门无派的人:《精武门》里酷炫的双节棍,是他从美籍菲律宾武术家伊诺山度那里学的;《龙争虎斗》里标志性的高踢腿,是他从跆拳道高手李峻九那里学到的,他也分享给对方隐秘出拳的秘诀;他的体格趋近完美,那是用西方健身系统训练的功劳;他的步法灵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拳王阿里的蝴蝶步。学五渣在中美导师的思想交锋中获得自我跃迁,李小龙用5年的时间自学成为一代高手。这两个不相干的案例一个最大的共同点,不是自己找答案,而是联机学习,“用答案换答案”。相比于过去“学习一思考”的单机学习,这是一种镶嵌在社会网络之中的学习方式:1.先打磨第一个知识模块;2.抛出去,换回别人的知识模块;3.重复前两步,积累足够多的知识模块;4.整合出自己的体系,实现知识跃迁。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个片段的关键词是联机学习,什么是联机学习呢,是指为了满足学习需要,通过社交网络,以答案换答案的学习过程,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你在“得到”APP上订阅了课程,这是联机学习吗?不是,因为你没有答案换答案,你只是单方面地学习知识,第二,你参加了RIA训练营,这是联机学习吗?不一定,如果你只顾埋头做作业,不与别人互动交流,那不是联机学习,而是自学自悟的单机学习,所以联机学习,它要满足两个要素,那就是答案和交换。 我们为什么要联机学习,因为在知识爆炸时代,知识的迭代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道答案在哪儿,比埋头苦学更重要,联机学习可以通过调用、整合他人的答案,提高学习效率,迅速完成知识的迭代积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它适用于学习还未形成系统化的新知识。 那么如何联机学习?我把它叫作“魔幻复合”四步骤:1、造模,先打造第一个知识模块,它可以是你的想法、经验、答案、优势,或者某个问题。2、交换,分享你的模块,换回他人的知识模块,这里注意一点,要找对人,确保换回的知识模块是有用的。3、重复,将前面的“魔幻”二步不断重复,积累更多的知识模块。4、整合,最后将这些知识模块整合在一起,变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跃迁。我举个例子,我过去学吉他的时候,常常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埋头苦练,很快就遇到了瓶颈,后来我决定去拜访高手,在此之前呢,我先造模,准备了三首拿手曲子,然后我用这三首曲子和高手交流心得和技法,再然后,我不断地重复这种方式,去和别的高手交流,随着水平的渐渐提高,我能接触到的高手也越来越厉害,最后,我也整合出了自己的弹奏风格。
-----分割线-----片段二:【主题】:ETA脱困四问[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跃迁》 【R:阅读原文】ETA脱困四问“情绪——事件——目标——行动”是一个多层系统,当你发现自己困于事情或者情绪中,可以用“脱困四问”来重新设定行动。一旦你发现自己被事情或情绪所淹没,不妨跳出来自己想想“脱困四问”。第一问(Emotion):我在什么情绪之中?给自己的情绪打个几分?(找出情绪类别)第二问(Event):发生了什么?尝试客观不带情绪地描述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发现不能客观,还带有情绪化的语言,请返回第一层,继续处理自己的情绪。(挖掘情绪背后的事实)第三问(Target):我原本想要什么?情绪一定是对自己的不满意,通过对情绪背后事实的描述,就可以发现产生情绪背后的初心——某种期望或目标未能达到。(找到期望目标差距)第四问(Action):我如何改进?找到目标差距,就要正视自己,如何改变行动从而达到期望的目标。(行为改变)【I 拆书家讲解引导】【知识点what】这个片段讲解了一个方法,就是当你限于情绪或者事件中的时候,你可以尝试问自己这4个问题,总结成“脱困四问”。【不怎么做的坏处why】我们经常做事会被情绪和事件所困扰,然后滞留不前,迷茫,无方向,不知如何行动 ,以为情绪只是情绪,事件发生了就这样,毫无行动,阻碍我们前进的方向。如果我们陷入了情绪中,没有很好的办法帮自己脱困,那么就会一直陷于自己的不良情绪和事件中无法自拨,看不清自己的方向,没有下一步行动,浪费时间精力,甚至还影响身边人。【how】那这个模型,四个问句非常有效,它的步骤是:第一问情绪:让你看到自己的情绪——情绪是一个隐形的能量,当你清晰的描述它,就好像给隐身侠泼上墨水,它瞬间没了力量。当你面对情绪和描述情绪,情绪自己消停了。第二问事情:问问自己事情怎么是怎么样的,让你看到真相。很多时候,情绪撤去,真相就显露出来。第三问目标:让你回到初心。很多时候我们忙于看事情的细节,忘记为什么出发了。第四问行动:让你开始行动。聚焦未来,聚焦自己,聚焦能做的事情,才是重点。过去的、别人的、不能做的,统统管不着。--
---分割线-----片段三: 【主题】知识IPO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跃迁》【R:阅读原文】彼得·德鲁克这么评价自己的几份工作:“写作是我的职业,咨询是我的实验室。”他自己还是商学院的讲师。商业大师高产的秘密变得越来越清晰:I:输入问题(Input question),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P: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O:输出产品(Output),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我把这套系统叫作知识IPO。这是一套高效的把知识整合产品化的个人商业模式。所有的知识生产者,都需要打造自己的知识IPO,我也是一个知识IPO操作人。 “老师我到底适合做什么,出国学什么?”(I)在新东方常年讲课、做留学咨询的时候,时常被问到这个问题。我开始研究,发现“生涯规划”就是解决类似问题,我开始学习(P),开始在自己的GRE课堂上加入生涯规划的内容(O)“人如何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I)授课给我带来更多咨询以及更大的平台,也接触到比出国人群更大的群体,这个问题逐渐浮现。我开始接触解决这个问题要涉及的心理学、测量、教练等领域,于是我去中科院读心理学研究生,拿到生涯规划师、ICF(国际教练联合会)教练认证(P),学习成果输出就是销量达300万册的《拆掉思维里的墙》(O)【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这个片段很短,它讲述了一个概念:知识IPO,我第一次看到IPO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另外一个意思,叫首次发行新股,它指的是上市公司第一次向公众出售股份,而知识IPO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是一种将知识转化成价值的方法。知识转化成价值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知识提升能力,能力化为影响力,影响力产生价值。那么价值是什么呢,它有多重意思,这里我取经济学中的含义,它指的是有积极作用的、可交换的。 简而言之,知识IPO能让你的知识产品化。 [why]产品化有什么好处呢?你可以把它分享出去,让别人知道你有解决某类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你的影响力,之后你还可以将它变现,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付费课程。 [how]那么知识IPO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步I,提出问题,问题就像一盏灯,它给你一个焦点、一个方向,避免你的忙乱,但这个问题必须是真实的、高价值的、可被解决的,真实和可被解决的容易理解,高价值指的是要与你当下的生活有联系。 第二步P,解决问题,整合多学科知识,这里需要注意,你不是要去学习知识,而是要解决问题,比如我有时候上网查个资料,就经常被一些新闻标题吸引注意力,到后来甚至忘了自己原本想要查什么,这是不行的。 第三步O,输出产品,将解决问题的成果整合成文章、知识晶体,又或者是线上线下课程,然后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提升你的影响力,这里要注意,产出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有,哪怕只是一张知识卡片、或者一句总结的话都行,正所谓万里之行始于足下嘛,量变会带来质变。 如果不运用知识IPO,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 [一般做法]通常,在面对海量的知识和信息时,大多数人的做法是,竭尽所能地去汲取他们遇到的所有知识,他们疯狂地寻找书单、浏览新闻、阅读公众号文章、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付费课程,从不去考虑这些知识,是不是自己的迫切需要。 [不这么做的坏处]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呢?第一是产生知识焦虑,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努力,只会越迷茫越焦虑。第二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时间是不可逆的,失去的便再也回不来,而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最好的精力应该用在刀刃上。 [适用范围]知识IPO,主要用于解决高价值问题,比如职场规划、技能学习、课程设计等。
-----分割线-----片段四:【主题】:OODA循环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跃迁》 【R:阅读原文】 知识源头 OODA循环 约翰·博伊德被认为是美国史上最伟大的战斗机飞行员,他的战术思想指导了F-16飞机的研发,他把自己的空战技术总结为OODA循环,今天还广泛应用在军事、商业和体育竞赛中。 博伊德认为,在战斗中进攻速度并不是唯一的关键。重要的是时机和方式。一旦对手开始行动,你应该按照观察(observe)、调整(orient)、决策(decide)、行动(action)四个动作行动,争取后发而先制;这四个部分会不断往复,被称为OODA循环。 真正的高手会花很长时间观察好几个赛场,观察游戏规则、赢家的玩法,对比自己的实力,找到最好的优势角度切入。他们知道这种处处都有的机会,很多不属于自己;在那些属于自己的机会里,他们也并不着急出手,他们在等待更大的概率。 所以千万别相信“去最激烈的战场,哪怕从头做起,哪怕是个小兵“这样的鸡血故事,名人成功可以这么说,但你在进场前不要这么做。 如果优势不足以当第一,那就搞异化竞争;如果无法上主战场,那就先占领第二战场;如果综合能力胜不了,那么就找一个细分领域,然后从一个小头部,去做更大的头部。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接触一个新东西的时候,产生了兴趣,很想加入进去。如果换成是一般的事情,倒也影响不大。可有的朋友面对职业选择和调整时,也会凭着一股脑的热情加入其中。最后加入之后的有些朋友会因为之前不了解新领域的细节而陷入苦恼、焦虑之中。 OODA模型给我们了一个很好的指引。 如果你遇见了一个对自己来说很有兴趣的新鲜事物,那么,请把它想象成一条河流,而你想加入,正如想到这条河流里游泳。 第一步是观察。观察那些正在这条河流中游泳的人们,观察他们的表情,他们的神态,如果有条件,可以与他们进行交流。同时,观察这条河流的深浅与水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现在互联网十分发达,拿出手机,问问百度、知乎,或者相关社群。 第二步是调整。自己的水性怎么样,现在室外温度是否适合进入这条河流游泳。如果外面的环境或者自身能力不具备下水的条件,那么,如何调整自己的内心情绪?如果发现自己可以下水,那么,请看第三步。 第三步是决策。如果自己评估之后,觉得可以下水,那么,就可以考虑何时下水,在哪个地方下水,下水前需要做哪些准备等等。 第四步是行动。如果以上三步都已经做完,那么,请勇敢地下水吧,享受河流给你带来的温度与动感。 前年凭着一腔热血加入心理学行业,在这个行业里面摸爬滚打了近两年。很多时候会出现迷茫与无助。看了这个模型之后,我反思,当时我没有仔细进行观察。没有上网搜集资料,没有向前辈请教, 更谈不上如何调整。而在没有观察与调整的前提下,大大咧咧地下水了,从而就有了后面强烈的窒息感。 如果我当初知道了OODA模型,可能首先去向资深的心理咨询师请教,然后再看看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之后再决定是否加入。这样的话,可能就不会出现那种强烈的窒息感。-
----分割线-----片段五:【主题】僵固型心智如何转变为成长型心智【R:阅读原文】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与其用“发现并使用”的眼光去看待才能,不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才能,这就是“普遍—发展”观。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提出“成长型心智”理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德韦克发现,有些人坚信只要足够努力,自己就能变得更有能力,这样的人就具有“成长型心智”的特征,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努力或不努力都不会产生什么改变,这样的人具有“僵固型心智”。德韦克同时发现,具有成长型心智的人,他们所取得的学业或事业成就明显高于僵固型心智的人,也就是说,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好的信念通过努力换回了变得更好的现实.一个僵固型心智的怎样才能转变为成长型心智呢?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把封闭性、绝对化的总结性评价改为开发式的启发式的提问,比如不要说“我不擅长做这件事”,而是问“要做成这件事我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不要说“这件事我做不好”,而要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把这件事搞定。”;不要说“这件事我已经完成得很好了”而要问“我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不要说“我肯定不会像他们那样做事”,而是要问“从他们身上我是否能学到些什么东西。【I 拆书家讲解引导】今天的片段是关于两种不同的心智模式:僵固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让大家了解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好处,从而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识别自己的僵固思维,通过改变提问的方式,启发自己转变为成长型思维。 大家大概了解了什么是僵固型思维,什么是成长型思维。以及成长型思维的好处。简单的说就是:僵固型思维找借口,成长型思维找方法。僵固型思维认为成功和失败是对立的,努力是无效的。不愿意接受挑战,不愿意接受批评。认为自己要么是聪明的,要么是愚笨的。而成长型思维则认为失败和成功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愿意接受挑战,能在批评和失败中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目标。德韦克发现,有成长型思维的人更容易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成功。那么固定思维如何转变为成长型思维呢?片段给的方法是: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将封闭,绝对化的总结式评价,改成开放式的启发式提问。具体细化的步骤是:1. 觉察:发现自己的“僵固型思维”。回想最近三个月,在工作和生活中,有哪些时候,自己有这种对自己的封闭,绝对化的总结式评价。封闭、绝对化的总结式评价一般是一个简单粗暴的结论。比如“我不擅长做这件事”“我不够聪明”“我能力不行”等等2. 将这个评价找出来,将封闭式的评价改成开发式的提问。具体方法:①去掉否定词;加上“如何、还有、怎么样”等等,这一类更多是用来表达开放式的词汇,刚才的句子,我们可以这样转化,得到开放式的问题:“我如何才能擅长做这件事?”②给这个开放型的提问加上限制词,在提问中加入询问数量,比如有哪些方法,哪些措施,哪些渠道等等。改成“有哪些方法,可以让我干好这件事?”③让静态问题,加上动态,使用动词。如“开始行动、持续改进、持续开展、不断创造”等,目的就是和行动结合起来。改成:“我可以用哪些方法持续改进,能让我精通于干这件事。”比如说前段时间,公司领导交代我一个任务——根据政治课的专家视频提炼解题技巧的具体步骤。我写了以后给领导看,改了几次都不合格。于是我对自己说:我不适合写这个。并且给自己找了许多理由:比如我是理科生,对文科的答题技巧不熟悉;我当时招进来是准备做创客的,写这个是我的弱项;专家讲的很模糊,很多技巧直接就用了,并没有包含步骤。结论就是,我不适合做这项任务。看到这个片段之后,我觉察到自己是僵固型思维,那如何才能改变为成长型思维呢?按照步骤来说:第一步:觉察,然后将觉察到的结论写下来:“我不适合做这个任务”第二步:去掉否定词,加上开放式词汇:“我如何才能适合做这个任务”第三步:给这个开放性问题加上限制词:“有哪些方法能让我做好这个任务”第四步:加上动态,使用动词:“我可以采用哪些方式开始行动让我做好这个任务?”到此,僵固型评价式总结,就变成了开放式启发式提问了。剩下的工作就是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啦。这个回答根据不同的情景有不同的答案。我们今天暂时不讨论。我们今天学习的目的就是将这个问题抛出来。大家清楚今天的学习目的和改变提问步骤了吗?
【作业】 请根据上面的【R】与【I】写出你的: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作业参考方法】【Step1:撰写草稿】请根据以上材料,完成如下任务:阅读原文片段,在原文中划出本段的重点句和重点词,并阅读片段的“I”部分;结合片段的“I”部分的内容,描述自己过往的一次相关经历(即A1激活经验)。再针对原文回顾,是否采取了“I”中的三个措施。使用片段的I中所采取的三个措施,对比自己写的A1,如果让你重新安排那一次的任务,你会怎么做。(A1+)应用I中的方法写出A2(催化应用),在未来两周内的工作中或者生活中,需要完成的哪个任务与此类似,挑选一个进行描述,你会怎样计划自己的行动步骤(即A2催化应用)。【Step2:自测修改】请参考以下注意事项,检查并修改自己写完的A1与A2。□ A1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A1包含了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A1的故事与I中的要点匹配或对应。□ A1故事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了原文,也更好地理解了自己的这个经验。□ A2的行动计划是有目标的,且这个目标符合SMART原则。□ A2的计划是与具体的行动步骤的,时间、地点、频率等。□ A2的计划使用了原文或I中的方法。□ A2的行动计划够显性化;是可以测量和可达成的。备注:建议学员认真地采用以上方法来完成第一周作业。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这样读书就够了,如果你学习,你就已经踏上精进的旅程!
片段一【跃迁】
原文知识要点:用答案换答案,联机学习
1、先打磨第一个知识模块
2、抛出去,换回别人的知识模块
3、重复前两步,积累足够多的知识模块
4、整合出自己的体系,实现知识跃迁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我的一个同事,刚应聘到公司时,负责公司的文档打印复印。她的特长是打字打的特别快,各部门的同事谁需要打印文档都喜欢找她帮忙,她也很乐于助人,和设计部制作部的同事没多久就打成一片了。同事们经常请教她打字快的诀窍,她也经常和设计部的同事学Ps软件,和制作部分同事学习喷图雕刻。半年多的事间,她从只会打字变成了全能人才,可以独立做完整个工作流程。之后她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状态,五年后的今天她已是我们公司设计部的主管,待遇更是翻了好几倍,她用自己的长处交换并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反思:学了今天的拆页,才明白她是不断地用技能换取技能,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A2我的应用
我的工作是办公文具的采购,新零售模式盛行图文结合,公司决定2019年经营图书,到我们没有经验。独享时光许总是图书经营得行家,他刚刚涉及文具行业,所以我的目标是:六月份上海文化用品交流会时约许总交流,用我们公司15年的文具经销经验换取许总的图书经销经验。
具体准备如下资料:1、学生文体办公三大块的长线产品目录清单;2、文具采购标准及滞销品的处理方案。
换取许总的畅销书目推荐清单及货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