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情感勒索》:多少家长以爱之名,行勒索之实

《情感勒索》:多少家长以爱之名,行勒索之实

作者: 故事疗愈师鲤鱼 | 来源:发表于2020-07-10 11:26 被阅读0次

你的父母是否这样说过:

如果你不和那个人分手,今年过年就别回家了;

如果你高考没考个好分数,爸爸妈妈这辈子就抬不起头;

大家都说公务员好,福利待遇高,你为什么不能辞掉现在的工作去考呢?

这些可能不是原话,但确实是一套说话的模板。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它可能被父母多次运用。每次你听到的时候,心里总会感觉到怪怪的,不舒服,可你不能明确拒绝,因为他们的出发点看起来都是好的。爸妈希望你和那个人分手,是他们觉得应该找个门当户对的,这样婚姻才幸福,毕竟他们是过来人。爸妈希望你辞掉工作考公务员,是他们心疼你工作太累。

别被这种“强盗逻辑”洗脑了,要明白你自己的处境:你正在经历情感勒索。

这个词由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提出,她认为情感勒索是控制行动中一种最有力的形式,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会用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勒索我们。它会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但都遵循着“要求—施压—屈服”的模式。

那么,情感勒索常用的手段有哪些,相信看了下面的介绍,你不会感到陌生。

勒索手段

1、二分法,我对你错

情感勒索者都是二分法专家。在他们眼里,自己的要求都是非常光明正大、理所当然的,而我们愚昧、幼稚、脆弱、不成熟、不懂感恩。他们会给我们贴上一堆消极的标签,并且通过语言不停强化这种刻板印象。

每到高考填报志愿时,如果父母和自己的想法有冲突,很多父母就会诉说自己辛苦的付出,或者强调自己的想法是真知灼见,孩子的想法很幼稚。

如果我们坚持己见,那么我们就会陷入到内心的自我道德谴责里,父母已经为了我付出这么多,我不能做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不能伤了他们的心,我们要爱和尊重父母。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们弃甲曳兵,父母赢得胜利。

2、病态化攻击

当我们表现得不愿意顺从情感勒索者是,他们就会给我们套上神经质、心术不正或者歇斯底里的帽子,这一过程被称之为病态化攻击。

没人会喜欢被说成“不正常”“心里有问题”,尤其是来自身边亲密的人。但对于情感勒索者,这是屡试不爽的一种手段。因为在我们的意识里,身边的人比其他人更了解我们,如果他们持续对我们进行否定,会摧毁我们的自信和自尊,慢慢地我们会被他们说的话给洗脑,认为自己真的不正常。他们是对的。

更为关键的是,在平时我们会与他们分享自己的秘密、恐惧和难以启齿的事情,这在某些时刻就成为了攻击我们的武器。

3、寻找盟友,建立联合阵线

中国有句俗语,叫人多力量大。如果情感勒索者发现自己的战术没有效果,他们会寻找场外求助,联合身边对我们来说更权威更亲近的人,来为自己提供支持,以证明自己是对的。

很多年轻人在面对逼婚时,常常疲于应付。爸妈总会有他们的一套说辞,当看到孩子根本听不见自己的意见,他们就会搬出七大姑八大姨来劝说我们,全家族总动员,如果不听他们的话,我们就成家族罪人了。或者他们会分享更权威人士的观点,专家说早生孩子恢复快,最佳生育年龄为22—28岁等等。

4、消极比较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个神秘的竞争对手,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每段恋爱里,也都会遇到一个神秘的参照物,那就是“XXX的男朋友”。人的骨子里有着争强好胜,爱比较的基因。

情感勒索者就会利用这一点大做文章,他们拿另外一个人做完美的镜子,来照射我们身上的弱点和缺点。这种比较会让我们产生自己不够好,不够忠实,不够有能力的想法,让我们充满焦虑和罪恶感。

如果把这四种手段比作炮弹的话,那么它们的精度无比准确,几乎弹无虚发,精准轰炸我们内心的恐惧感、责任感和罪恶感,一步步让我们失去自我的完整性,将情感勒索者自己装扮成可以拯救我们的“救世主”。

如何应对这种情感勒索呢?

第一步,改变认知

有时候情感勒索很明显,有时候隐藏得很深,难以被发现。到这一步,我们应该回忆一下发生在我们身上一些情感勒索遭遇。然后与自己签下一份承诺的约定,告诉自己“我受得了”,受得了他人生气,受得了伤害别人的心……想象他人正在向你施压,你把“我受得了”当做盾牌防卫,重复练习说出这句话,把它化成自己内心的声音。

第二步, SOS策略

SOS代表简单三个步骤:停下来(stop)、冷静观察(observe)、制定策略(strategize)。

a.停下来

我们不必立刻回应情感勒索者的任何要求。首先在远离压力的前提下,给自己一段时间来思考。这种拖延战术可以给自己争取到思考的时间,打勒索者一个措手不及,因为你没有按照他们预期的剧本演,乱的是他们的阵脚。

b.冷静观察

从被勒索的情境抽身,你可以用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思考,挖掘现状的本质。看看勒索者提出的要求,他们到底想要什么,是怎样提出这种要求的,自己没有妥协,他们的反应是怎样。

c.制定策略

非防御性沟通:面对他人的攻势,我们习惯反驳、解释,这种防御性反应只会让气氛更紧张。因为我们的话语暗含一个信息,你错了。不妨用非防御性沟通,多说说这些话:对不起,让你这么生气/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你的想法值得深思/你绝对没错,然后用非防御性方式宣布自己的决定,而不是武断地宣布我就要。

化敌为友:当遭遇情感勒索时,邀请对方一同解决问题以转移谈话方向。父母逼迫改变填报志愿时,你可以主动邀请父母搜集填报专业的信息,试着在电脑前面坐下来,不要强迫父母接受你的决定,而是让他们共同参与到你的决策过程。

条件交换:如果情感勒索者要求你干什么,你可以和他做个交易。双方必须都做出改变才可以,不能只让某一方退让。这样双方都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创造双赢的效果。

运用幽默:任何人和事只要套上幽默的外衣,看起来就不会那么讨厌了。幽默可以让双方都放松下来,预防激烈冲突的发生。这一招对于父母要慎用,有的父母不太能懂玩笑的点,可能会适得其反。

任何改变都不会太容易,就像爬一座山,爬到半坡,气喘吁吁,你想过放弃。但只要咬咬牙,快到山顶的时候,你会感到迎面吹来一种凉爽的风,这风一吹到脸上,登山的人就知道快到山顶了。

登山山顶,你会发现真正对手的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那个不敢反击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情感勒索》:多少家长以爱之名,行勒索之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pwp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