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性也!语出《孟子·告子上》。
孔老夫子在《礼记》里也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食与色,饮食与男女,指代了人类两大类的基本生存本能。一个是个体生存的本能:如温饱、安全、睡眠等等。另一个是种群生存的本能:如繁殖、哺育、社会群体协作等等。
食与色的本能,是对立统一的。有时是相补的,有时是相背的。就如同儒家的自私与公义。
人类还有一项本能:害怕。其实害怕的本能应该是食色本能的一纸两面,怕饿、怕痛、怕冷、怕孤独、怕被人看不起、怕讨不到老婆。凡有所求,就有所惧。
为了保证食色本能的满足,人类还产生出另一种辅助的本能:攻击本能。
攻击性本身对个体与种群的生存并不起直接的作用。假设我们已实现了共产主义,这攻击本能还会有什么作用?
但物竞天演,所有的生存,及生存本能的满足,都是争得来的。所以,人与人之间,人与其它种群之间,食物链的上下端之间,无不需要并存在攻击性本能。对于攻击性本能,佛祖专门在六道轮回中开了一道:阿修罗道。
小结一下:食与色,人之最基本的生存本能。食与色的本能之中,还隐含了一个害怕的本能。趋利避害,一体两面。同时为满足这趋利避害的需求,还生成了另一种本能:攻击本能。
食、色、惧、攻,人类四大本能。
但是,随着人类智慧的产生,文明的进步,很多本能突然变得不需要了、或是不太重要了。如奔跑(逃命或是捕食),如攻击,如攀高。
还有的本能演变成了欲望,慢慢舍弃或是淡化了本能本身的基本作用。如美食(解饥),如性欲(传代),如唱歌(传递信息),如穿衣(保温)。
虽然本能的基本作用在不断地被弱化和淡化,但本能并没有变得消失不见。不需要不是失去了,强化了欲望淡化了功能,但本能依旧存在。
虽然人类已不必剧烈奔跑来追猎或是逃命,但是奔跑的本能仍是存在,时不时地仍有一种想狂奔的冲动。又如攀高、涉险、争斗等等。
也就是说这本能并没有丢失。但本能尽管没有丢失,却也不再以其本来面目出现,已不断地被象征替代和无限复杂化。
极限运动,体育竞赛,电脑游戏,你都能看到惧怕、攻击的本能在里面起作用。美食、性爱已让食色两字演变得无限复杂。文学、艺术、权术、政治、经济,归根结底,还是人的本能在起着源动力的作用。
举个例子:喝茶。人类喝水的最原始目的是为了解渴。而现在的茶文化、功夫茶,已无限复杂,承担了非常多的原始本能的象征演化。
所以从欲望的角度来讲,所谓的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无非就是一个人类不断满足自身欲望,而欲望又不断地复杂细化,于是又进一步努力满足这新的复杂细化的欲望的一个循环进步的历史。
再回到佛教,我们来看畜生道,人间道,天道这六道轮回中的三道。
畜生道,当人类脱离了饿肚子(饿鬼道)的生存压力,本能开始转变为欲望。而此时的欲望,还是最原始、最简单、最贴近本能的欲望。
你可以想像一下没文化,又相对贫穷落后地区的人类,或是如非洲大部分地区人类对欲望的追求:原始、简单、贴近本能。
天道,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有一群人既学习有先进的文化知识,又享受有发达的物质文明。他们的欲望已演变得无限杂复和细腻。
以前的贵族,现在的小知小资们,应该都属于落于天道的那一群人。而我们所讲的人道,应该处于两者之间。
如果没有地狱道和饿鬼道两道的存在,那么畜生道、人道和天道其实也没什么大区别的。区别只在于欲望的简单与复杂之分。欲望满足自然开心,满足不了同样烦恼痛苦。
但是地狱道和饿鬼道两道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于是,畜生、人、天三道就有了高低好坏的区分了。
如果物质进一步贫穷,畜生道就最容易坠入饿鬼道。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地狱道,人的心理失衡,出了心理疾病。
畜生道简单原始,容易失衡。天道繁复细腻,相对平稳。
最怕是落于畜生道,物质享受却是足够发达,最易心理失衡,生出许多问题来。畜生道的欲望却落于天道的环境,最是害人。如果反之天道的欲望落于畜生道的物质条件,却是相对问题不大,自能守得清贫,安心过日子。
人道,不走极端,尚未定型,可塑性最大。所以佛说人道佛性最重,最易成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