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电影『闲话电影』
传统家庭的迷失——《海底总动员2寻找多莉》

传统家庭的迷失——《海底总动员2寻找多莉》

作者: 闲男 | 来源:发表于2016-06-19 20:44 被阅读74次
    寻找多莉.jpg

    任何一部电影都不可避免的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尽管这部电影和十多年前的那部电影有着相同的角色,相似的叙述,但它所代表的形象和想要讲述的思想都和电影技术一样,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如果说这样一部电影居然是儿童电影,那么真的,尼尔·波兹曼所说的童年消失的年代已经到来,也就不难理解观影的过程中有许多孩子想要中途离场。

    孩子所能理解的善恶二元对立都不在了,隐隐约约的想让他们开始思考所谓父母,所谓家庭。

    被压抑的母性象征

    从角色的关系来看,显而易见的,多莉是一个母性的象征,宽容大度勇敢。电影所呈现的不是东方式的传统母亲形象,而是一种自工业革命以后,成长在男女平等的社会中的独立女性成长的母性。

    柔顺但不服从,宽大却有主见。

    马林是朋友式的父亲,尼莫则是乖顺有主见的儿子,多莉则是坚毅自强的母亲,这三条鱼组成了一个理想化的家庭形象。中文片名是《多莉去哪儿了》,英文则是《finding dory》,单就文本的深度而言,这一部的矛盾比较有意思。

    多莉所代表的母性使它在片中受到众鱼的善意对待,而在寻找自己过去的时候,这种母性随着父母的逐渐靠近而减弱,诚然在尼莫的面前,多莉是一个母亲的形象,而在多莉的父母面前,多莉又成为了一个孩子,这在最后不停地追问“多莉会怎么想”中被反复的强调。

    多莉在寻找父母的过程中逐渐恢复出孩子的样貌,它的母性被压制。但多莉的父母所代表的传统形象无法解决它所面对的问题,所以它不得不挣脱掉束缚,恢复成原来的自己,这是为人父母者面对现实的对策。当然这也是父权削弱之后,母权不得不加强的社会行为。

    **父权的演变
    **
    马林一个父亲的形象,而电影在讲述家庭关系的时候,多强调父亲必须学习母亲。或许在孩子的眼里,强势的一方需要学习另一方的宽容大度,这样达到的平衡对于孩子而言最为有利。

    这部电影中马林并非主角,戏份都让给了多莉,但是在不多的关于马林的戏份中,它从不相信多莉转变成试图学习多莉,却又导致了一个后果——家庭关系的崩溃。马林在电影中的几次动作都被安排了一个失败的结局,这或许是电影故事情节的安排,可这也削弱了马林的父性色彩,加强了其本身就有的母性,它成了小丑鱼——实实在在的中性。

    马林、尼莫和多莉不再是一个父母子女的家庭形象,成了亲情,而随着习性的融合,父亲和母亲的形象开始模糊,最终消失了。这种消失在多莉的父母衬托下格外的刺眼,多莉的父母珍妮和查理是传统的家庭形象,或许可以说是一个替代,替代上一部中马林和多莉组成的家庭形象。

    孩子的续集

    上一部的电影原名是《Finding Nemo》,意味寻找尼莫, 尼莫代表孩子旺盛的求知欲和勇气,相对于尼莫,马林太过于保守,进而过于懦弱。寻找尼莫的过程是马林的一次洗礼,但是从这一部《Fingding Dory》的开头来看,马林虽然改变,但依旧是保持着谨慎,它没有在根本处有所变化,它只是受到了影响。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这样一部儿童向的电影中,却讲究着现实。传统的童话叙述中,当一个角色变化就会彻底改变:坏蛋痛改前非之后,虽然行为习惯依旧,但本质会变好;正义堕落之后,以往的仁慈和宽容都烟消云散了。放在家庭中而言,父母的强势地位会随着结局而互换,原本理性保守的父亲会被感性进取的母亲替代。

    理性感性和保守进取都是家庭中相对立的形象,是孩子所能理解的二元对立形象,或许正是这一部中二元对立的形象融合以及模糊,再加上原本应该彻底变化的马林却意外的保持着原状,令一些人无法提取兴趣。

    从电影中的伏笔来看,新角色章鱼马克应该是替代三人成为下一部电影/剧集的主角,因为从目前看来,章鱼马克的形象实在是太明显了——这是一个畏惧社会的青年人的形象,从刚开始一心想去水族馆到最后被多莉劝说回到海洋,它的这条故事线相当老套。电影中还为它安排了许多的伏笔,如果说有第三部电影或是电视剧集的话,从章鱼马克这条线是很容易创作的。

    幼年的孩子和成年的父母都讲述干净之后,一般而言就该讲述青少年的叛逆。

    **配音对角色的影响
    **
    这部电影中最大的败笔或许是徐帆的配音了,她让多莉的口气变得很憨傻柔顺,但是故事赋予多莉一个女强人的行为,
    多莉的欧美配音是艾伦·德詹尼丝。

    #艾伦·德詹尼丝/Ellen DeGeneres 艾伦·德詹尼丝Ellen DeGeneres

    很难相信这样一个本该由独立自主的女性强人来配音的角色,到了中国却由一个传统的女性来配音。这样的削弱让多莉的行为呈现出一种矛盾感,它劝说章鱼马克的声音幼稚无力,仿佛不曾改变。如果不从多莉的行为来看,它的脑子似乎还是上一部的憨大姐,这种不协调感令其气质掺杂进了虚伪的杂质。 徐帆不该从头到尾表现着沉闷迟钝,在后期她应该尖锐急速一些。

    但谁又说的准呢,说不定徐帆这样的语音表现可以呈现一个内外矛盾的形象。

    寻找多莉的意义

    英文片名是《Finding Dory》,中文翻译成《多莉去哪儿》,诚然是很有意思的一点,仿佛是两个问题循序前进。

    电影中多莉寻找自己的记忆,寻找父母,在这个过程中变得富有理性,进而 动作有了计划性。在多莉一家团聚的时候,多莉却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台词“要是多莉的话该怎么做呢?”多莉在这里不再是一个角色,而是一个象征——勇往直前,想干就干。但她随后的行为却不是原来的多莉会有的行为——它开始思考,并且随着变化而计划。这是上一部电影中没有的多莉形象,上一部的多莉是冲动而不顾后果的,正如影片开头它想到了自己的父母而不顾一切的离开一样,现行动,再考虑。这里,它变得先考虑再开始行动。

    电影安排的很有意思的另一点是按照多莉行动思考的马林,却在最后将自己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马林和多莉寻找的那个“多莉”去了哪里呢?应该是落到了尼莫的身上。

    马林受到影响,尝试着按照“多莉”去行动,却失败了,那么它自然不会改变;多莉找到了父母,电影中当它想去拯救马林时却被父母劝阻,说明它受到了束缚——双重(马林和尼莫,查理和珍妮)。

    只有尼莫了,在电影中劝说马林相信多莉,一直支持着多莉的行动,本身也有着多莉的影响,便只有这个孩子的象征——尼莫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统家庭的迷失——《海底总动员2寻找多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swb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