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管理】15分钟告诉你,如何成为压力管理高手?

【管理】15分钟告诉你,如何成为压力管理高手?

作者: 万里少年 | 来源:发表于2019-01-03 20:44 被阅读74次

公众号:万里少年日知录


压力是人对环境时时刻刻的反应。在这个领域很有研究的心理学家叶克斯(R.M.Yerkes)与杜德逊(J.D.Dodson),经实验研究归纳出一项法则,用以解释心理压力、工作难度以及工作绩效三者间的关系:这个法则叫"叶杜二氏法则".也就是下面的这张图:

来自网上

上面这张图说的是:图的右边把压力画了一条抛物线,左边就是效率或者表现。

压力、工作难度、业绩之间的关系:中等强度的压力有助于完成工作。超强的压力反而对压力受到阻碍。

arousal  是: 觉醒,激励的意思。low 低的   medium中间的   high高的。

压力分为内部 压力和外部压力

缓解压力同样也分为两步,

第一步是动态缓解压力,第二步是静态缓解压力。

动态压力缓解:撸起袖子干活。

动手做事,或者身体动。

当人动起来你的注意力就转移到做的事情上了,就不会胡思乱想了。实在不知道作甚,做做手工,画一下禅绕画也可以,因为动起来做事容易看到成效,一个好的效果会增强自信心缓解压力。

静态压力缓解:睡觉,冥想。

睡够七小时.

睡眠不足,会带来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差,心情不好,易怒,影响上下级的关系,会直接简单粗暴地造成压力不必要的增加,然后更加失眠,睡眠进一步出问题。很快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现代的人最好十一点睡,一个人要睡够7个小时。因为睡不好意味着心里承受压力也不好。

非理性的思考

非理性思考其实就是不正常思考了,正常思维是容错的,是中肯的,非理性大多数情况就成了走极端,内心产生了不必要的纠结,影响了情绪。所以很难做好事情。

压力管理中的五大非理性思维:

1.过度完美

为了完美很容易放弃,因为总要求十全十美,这种要求极其的高,一点点不完美就会很大的波动情绪,情绪不好了就做不好事了。(对应:设计从业者,挑剔的甲方,要上舞台彩排的人。)

2.过度自责

过于自己主观评判了,忽略了客观因素和环境因素。所有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做好事情有很大的羞耻感,对自己要求太高。

还有一种情况是什么都是别人的原因,都是别人要故意为难自己,与自己为敌,给自己小鞋穿。(对应: 刚入职的新人对任何人都很敏感)

3.逃避型

什么都是别人的原因,错的都是别人,我没有任何错误,恨不得眼前的桌子都有错。这种思维又觉得焦虑,紧张觉得眼前的一切自己无能为力,感觉很痛苦。典型的例子:出门前被猫挠了,到公司把员工骂了一顿。

(对应:小老板,公司主管,总觉得员工是傻逼,教了好多遍,总觉得别人学不懂是员工笨,不是自己表达不清楚。)

4.灾难型

一旦有风吹草动,就觉得天塌了,满口抱怨,关注点全部在负面的消息上面,在他口里没有半点积极的东西。

在公司加薪了,觉得就是老板是股市好。公司裁员了,就觉得自己是被裁的对象。

(对应:公司的“老油条”,很懒不愿意动的人,我去年也是这种人,吃了好多亏,现在好很多了。)

5.幻想型

 这种人对环境有非常幼稚天真的想法,他常常抱怨:“我创业怎么没人帮助我”,“我父母有钱就好了,我就不这么辛苦”,“我要是名校毕业就好了”。

揪着这些本来没有的一直不放,还把自己比来比去比的非常痛苦。

(对应:穷困家庭的孩子,大城市靠自己打拼80%的年轻人,也包括我。)

一个人的非理性思考,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和他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亲子关系,文化传统,亲密关系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注意:

这些观念产生的“来龙去脉”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我们要:辨别,识别,扑捉这些非理性念头,如何应对他们,来减低内心的压力和焦虑,使我们到正常水平。

每当上面这五种情绪出现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焦虑,压力好大。因为一时半会我们又不能脱离现状,我们受到别人不合理的评价,脑子里出现的这些评论家,批评家,我们怎么办?

心理学咨询源自弗洛伊德创造的,他认为精神分析是缓解焦虑的重要手段,并且给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叫:“make the unconscious conscious”,这句话的意思是“把潜意识变成意识”。

他的原理是这样的:把我们内心认为恐惧的、罪恶的、与现实冲突的、负罪感、无助感的东西,非理性的欲望等等,通过分析师,被分析,交流,讨论,带到意识层面上来,认识、理解、化解。

一旦不见天日的东西见了阳光,哪怕它不见光死,当事人辨别、认识、对应、接受它们的勇气、力量,都会大不一样,都会要理性很多。

这也就是心理学家一直和来访者咨询做的事情。

那么普通人没有钱找心理咨询师怎么办?

放心我也是普通人。

这里在耶鲁的一个博士生导师系小鹿给了四个方法,我一一分享给你:

自己绘制

第一步:给内心的批评家取个名字

你可能疑问了,为什么给内心的批评家起名字?因为我们的内心是有两个脑子共存的,一个是情绪脑,一个是理智脑。你要分清楚是哪个脑子在思考。

这个在前面《如何觉察真实的自卑》有详细的解释,可以点开去看。

绝大多数人内心的批评家是清晰,你要做的是要让你的大脑和情绪分离开,给情绪起一个讨厌你的人的名字,并且去找你的理性,你应该这么给自己说。我看到这个事情有两个参考的人,一个是小A,一个是小B,小B年纪更大一点,等下我问他。

第二步:对抗这个情绪上的“专业批评家”小A。

小A要是还骂你啥的,你只要问他为什么?它就没话说了。他要是讲出了原因,你在问他三个问题:

1)你这么骂我的依据是什么?

2)你这么骂我的事实是什么,是真的吗?

3)我能否找到和我一样情况的人,而且别人也活的很好的人?

问完这三个问题,基本上情绪就消失了。

为什么这么问?因为脑科学神经原告诉我们,人们大脑供血是先供应情绪脑,再供应理性脑的。当情绪脑供血发生情绪并且行动的时候,你的理性脑是没有供血的,所以,你的理性脑小B,你一直都没有用。

第三步:自己修正

有一个很意思的现象,当你静下心。把情绪当成你身体的一个器官,而不是指挥你的军官的时候。一切瞬间改变。

就好比我们拖延很厉害,一个声音告诉我:快走吧,明天再做,下次早点开始。但是你要老老实实告诉你自己“不,不等了,就要现在做完再走。”

你会想,有用吗?这么容易?是的。

当我们把一个想法跟自己很明确的、清晰的大声说出来的时候,我们因此而照他去做的可能性比常常要大很多。

认知心理学讲:相对我们潜意识里的一个想法,一个明确清晰,表达完整的指令,我们的大脑本能的、自动的反应就是接收、理解、接纳它,这样执行它的可能性会比默默地想要大。

最后一步:跳出来,看自己。

想象一下负面的评价,如果是别人,比你差的朋友,不如你的人来说你,你会怎么回答?

你会如何去反驳,如何去说服,去纠正,鼓励他们?

别非要和自己过不去,就算不能化敌为友,起码也能够非敌非友的中性,陌生人也好。

这个流程走下来,你会轻松很多。

压力大没办法解决,如何向外求助?

首先要心态放好,人自己扛不住了就需要求助。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人,也不是万能的神。几千年的进化没有改变人的属性,人是一种群居动物的本质。

越是高自尊,高学历的人有好工作的人,压力大了越愿意“宅”在家里,不幸的是,这样也解决不了问题。今天人人都更注重自己的隐私,更不愿意讲出自己的问题,现代化的都市让人与人的关系离得越来越远,但我们也应该有清醒的意识和反思。

出问题不能自己解决的时候,我们是应该求助的,也是可以求援的,这是人的本能。

心理学家系小鹿,说了五点求助的方法:

第一点:我要有那种:“有人可以求助”的感觉。

其实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离开了群体的相互协作,任何一个个人,都很难活的很好。

我们在学校、公司、城市、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朋友。有在意我的人,有爱保护我的人,有我可以求助,会帮助我的人。

这些人都可以是我们的求助对象。

第二点:求援助不等于全部都交给别人。

求人不是让别人给自己做主,出问题了丢给别人,我睡一觉,我睡醒了啥都解决了。

求援是求朋友、求亲人、老师、同事、老板,邻居要体谅自己的难处,能说几句安慰、鼓励、支持的话或许给一些帮助就很好了。即便是帮不上什么忙,工作或者任务给一点延期也是好的。

第三点:求援助也可以只是简单见面。

我要问什么,做了什么,需要达到什么效果。但就是做不到,内心压力很大。又或者找别人就是啥都不说,出去散散心。比方说:一起喝咖啡的时候聊天,喝茶,户外运动,和喜欢的人或者朋友呆在一起压力就会减少很多。

第四点:求援可以先想好问题。

你完全可以单独一对一的求助,也可以对自己的困境闭口不提,找到比较会处理这类事情的人,跑过去问他,当他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是如何调整的。

当然如果你有一些隐私要讲的话,要讲清楚边界,应该说明对方要充分尊重你、遵守你的恶人隐私再去说。如果不好意思说,怕别人当成八卦说,也可以不说。

第五种:求“通情与同情”的求援。

和你关系最好的朋友讲出最近的苦闷,老板怎么坑爹,各种不好吧。别人其实多少也遇到过,就求一个情绪上的大家认同。类似于这种负面情绪,流露出来的时候最好不要给老板讲就好。

总结:

我们从认识压力来源到看清楚压力,对抗压力,从压力中学习,最后到求助。一直都是一个自己去解决问题的过程,先学会求助身边的人。但是自己走完了这所有流程,都没有解决问题,建议找神经学相关的心理医生。

还有一点,帮助别人,会让你更自信,更幸福。虽然压力很大,但是帮助别人解决了问题的愉悦感会大大降低你的压力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管理】15分钟告诉你,如何成为压力管理高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uwq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