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由写
阅读——《易中天中华史》之《青春志》

阅读——《易中天中华史》之《青春志》

作者: 里拉说 | 来源:发表于2020-11-08 23:53 被阅读0次
图片来自网络

先来一段摘抄:

封邦建国是要划定国境线的,叫“封疆”。国境线叫“疆”,所以战场叫“疆场”。国境线在“野”,所以战争叫“野战”。
不宣而战,是战国时代才有的。
春秋和战国,战士也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春秋的是君子,战国的是小人。
这里说的君子和小人,是阶级意义上的。换句话说,君子即士人,是贵族;小人即庶人,即平民。如果参加战争,则贵族叫“士”,平民叫“卒”。士,即参战也作战,所以叫“战士”。卒,参战不作战,只是跟着跑,所以叫“走卒”。

这本我只花了5天时间就看完了,得!暴露了最近店里生意不好的情况了。不过吧,好在这本书我看的也很过瘾,同时我们的小铺终于月底租期到可以挪到商场一楼270方的大铺了,租金还不变,你说这一周到底好不好?

要我说,好坏参半吧!

《青春志》这本呢,讲战争的事情较多,或者说我吸收到的是关于战争的一些规则的内容比较多。

比如说,战前需要占卜、祭祀,占卜在于问吉凶,求未来的;祭祀在于感恩吧、总结过去的。

战国时代前的战争过程中,双方一定是彬彬有礼的,一定要等双方列好阵、喘息好、传令官互相通知一下,这才开始击鼓开打。

而这个打的过程中,如果对方受伤是不可以继续攻击的。

所以呢,这里就有6个规矩:不斩来使;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不重伤;不擒二毛;不逐北。

第一条不斩来使电视剧经常讲的了,不提也罢;

第二条不以阻隘就是不会在犄角旮旯开战,但凡开战一定要选择坦坦荡荡的开阔地带;

第三条不鼓不成列也很好理解;

第四条不重伤同上;

第五条不擒二毛我理解为头发的两种颜色,即不攻击老人;

第六条不逐北即战胜方不应追击战败方,实在想追只能追击50步。

这里也出了一个“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即本来退后五十步就安全了的,如果战败后你还跑一百步,只能说被打怕了,狼狈逃窜~

身后赢的那一方铁定看着这一幕哄堂大笑啦!

所以就“五十步笑百步”,这典故真有意思。

同样,这本书不只讲解华夏的文明历史,也横向拿希腊和西方文明历史进行对比,似乎还提到了亚历山大。

这些对比中,提到了西方历史文明中同样有这么一段,即战争和文化都处于青春期,这时候的文明不似叛逆期的孩子那样放荡不羁而又不拘一格,它自有它的章法,自有自的立场。

我想了一下,连打仗都是那么文质彬彬的对弈似的过程,还有什么时代比那样的时代更好呢?

而且这样的历史,也留下了很多美德流传下来给我们这些后世的世世代代,这才造就了如今的我们、如今的华夏文化、如今的世界。

历史,真的是伟大的,感谢易中天老师辛苦编撰这部著作,明天开启第五部《春秋、战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易中天中华史》之《青春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ag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