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夏,欧阳娜娜开始在微博发布名为“娜娜的vlog”(vlog:即video blog,意思是“视频博客”)系列视频,视频中的娜娜和大部分普通学生一样,煮饭、上课、旅行、与朋友见面,和被吐槽无数次“蚂蚁竞走了十年了”的演员娜娜看起来十分相异。而微博上定期更新的“欧阳娜娜vlog合集”更是达到了192万的播放量,仿佛在vlog的世界里,明星艺人们才能剥掉疏离感,和观众“赤裸相见”,而观众也终于可以用常人眼光来看待他们的生活。
像娜娜这样拍摄vlog的艺人并不算多数,而新的视频生产者中却出现了大批以vlog作为主要拍摄内容的创作人,他们有的摄制旅行过程,有的拍摄烹饪日常,有的记录生活、分享经验,他们对着镜头,仿佛面对自己的老朋友,与视频对面的观众分享自己的生活。这种看似低门槛又相对小众和高质量的分享方式,逐渐吸引了大批稳定的受众群,表达欲也诱发了一定的模仿行为。vlog在它特有的群体中蔓延开来,逐渐衍生出“全民vlog”的势头。
01 磅礴的表达欲 和 暗含的窥私欲
从互联网普及开始,“联系”就是人们使用网络工具的初衷,用户从地球这一端获知另一端的消息,让地球真正联结成地球村。微信的出现联系了强关系圈层,朋友圈互动让生活变得更透明,分享生活成为常态。微博联结了弱关系圈层,使分享范围扩大化,从熟人间的分享扩大到陌生人的分享。这种自我揭露越来越开放化,隐私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被弱化,表达反而显得更为重要。
与传统的表达方式相比,vlog的分享尤为生动和真实,视频载体能直观地表现当时的环境和事实细节,而镜头前自然的情绪表露也被记录地十分真切,这样的表达方式显然更具吸引力。
我们也无法否认,通过观看别人的vlog确实可以让人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满足。通常受欢迎和知名度高的vlogger拥有和大多数人不那么相似的生活,他们或许频繁地旅行,或许有着不同的求学或工作经历,人们通过观看他们的vlog来暂时逃离自己的平淡生活,以得到某种心理满足,也通过这种途径获知和世界有关的更多信息,间接体验自己未曾拥有的生活。
02 看起来的低门槛 与 隐含的高要求
Vlog和之前大火的短视频一样,似乎不需要使用过于专业的工具,也没有太多的剪辑技巧,但想成为成熟的拍摄者,却隐含着众多阻碍因素。
Vlog并非生活的流水账,单纯的生活记录和简单的拼接并不具有吸引人的特质,真正吸引受众的内容需要经过精妙的构思和颇具艺术手法的剪辑,因而许多成熟的vlogger都有过媒体从业经验或者有着灵活的思维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是较为单调的,而以此为基础的创作相对乏味,人们选择观看vlog正是被多样性的生活方式所吸引,因此,拍摄者只有从普通人的生活中跳脱出来,拍摄的内容才更有价值和意义。
也就是说,人人皆可拍摄vlog,但想要拍好并以此作为职业,还需要附加条件。
03 日渐火热的视频内容创作 和 新产业的诞生
视频内容作为比文字受众面更广的内容形式,更受大众追捧。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短视频也走上风口,抖音、微视等APP火爆起来,同类短视频平台甚至可以达到上百种,由此诞生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系统。
目前,已经诞生了不少主打vlog剪辑的短视频制作软件,以较为成熟的VUE、一闪为代表,它们和抖音相比更为小众,用户数量较少,流量也较稀缺。
我们不难发现,一闪已经将首页打造成了社交软件的形式,它的分享性和社交性已大大加强,但其中人气最高的分享者也不过几百赞,和微博的万级单位相比,在数量上大打折扣。与此同时,一闪用户的作品不仅出现在这一个软件当中,他们往往同时作为微博博主和b站up主,在多个平台发布自己的视频作品。
就当前内容创作的行业现状来看,这部分职业内容生产者的收入来源主要还是广告,很多人选择以vlog的形式制作测评视频,来帮助商家宣传,归根到底是流量变现,没有流量的平台很难留住高质量的内容创作者。
如今的vlogger需要花费一定的心力,才能平衡好经济收益与内容质量的关系,平台方不给予创作者足够的资金补贴,创作者只能选择用广告作为收入来源,以弥补视频制作的高成本。而vlog本身属于少数群体的爱好,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旧有的高流量平台依靠vlog再引一波热潮容易,但想要单靠vlog达到短视频的热度,乃至实现新产业诞生,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