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有的父母很爱孩子,有的不是?

为什么有的父母很爱孩子,有的不是?

作者: 蔡垒磊 | 来源:发表于2022-10-25 15:36 被阅读0次

    文:蔡垒磊

    上一篇关于穷人家孩子的出路推送后,收到了很多的反馈。在这些反馈里,我发现很多人对亲子关系的认识有着很大的误区。

    所以今天就来解释下,亲子关系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我们会看到有些孩子体验到父母从小到大都很爱自己,而另一些孩子则觉得父母根本不爱自己。

    ...............................

    01

    昨天我给了穷人家的孩子三个建议:

    努力工作

    不要回去

    不要给钱

    这三条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跟原生家庭进行一定程度的切割,至少是在你刚开始挣钱的大成长期。

    为什么要这样?

    因为首先,你不可以背着你的家庭前行,你要知道跟你竞争的人都不是傻子。

    我曾经说,特别顾家的人不可能成为企业家,不可能拥有大的成就。注意,我没有说顾家不对,顾家是个人选择,而且我认为是很不错的个人选择。但只要是个大佬,他就不可能特别顾家,我不管他是政治家,还是大企业家,还是大艺术家。

    因为跟他们竞争的人都不是傻子,尤其是到了金字塔顶端,每个人都拥有最强的能力,最好的运气,最好的资源,如果你不是100%的时间精力都用在跟别人竞争上,那你就根本别去了,去了也是炮灰。

    小孩子刚毕业也是一样,虽然竞争的层次低一点,但道理是一样的。你要背着家庭往前走,你攒下的钱都补贴了家里,而人家是轻装上阵,攒下的钱又用于投入再生产,那怎么着,你是三头六臂,人家全都缺胳膊少腿还是脑瘫后期?

    你不仅不应该背着家庭走,连思维也要远离他们。

    你要知道,你的家庭虽说不一定“穷有穷的道理”,但也有一定可能性是这样的。更何况就算穷是因为某些客观原因,那么他们穷了这么久,视野一定是受局限的,他们对你工作和生活上的建议,大都不会是多有建设性的,所以你必须要去接触更高层次的人,把自己的脑子彻底地洗一遍,这样才能跟他们不同。

    当然他们一旦察觉到你的不同,就会觉得你“变”了。

    刚开始,他们可能会惊讶于“你怎么成这样了”,甚至有些愤怒。

    但此时你只要坚持切割,坚持自我,坚持践行自己认为更高层次、更正确的行动,那么一旦你拿出他们想要却不得的成果,他们就会立刻收声。

    02

    人类的情感,在剥离了一些伪装文字之后,其实就是大脑里的一些简单的电信号。

    是这些电信号,指导了我们接下去该做什么,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大的生存优势,或者是让我们的内心得到更大的满足感,也就是分泌一些令自己感到愉悦的化学物质。

    亲子关系也是如此。父母养育孩子,一定有着自己的目的,有些是迫于社会压力,有些是排遣寂寞,有些是获得乐趣,有些是打造作品去炫耀等等不一而足。

    有没有纯粹为了孩子本身的呢?

    对不起,这在逻辑上是不存在的,因为人不可能做无自身收益目的的利他事情。有时候你看到貌似完全利他的事情,只是你不理解背后的利己潜意识,分析不够深入而已。

    我们所说的,“父母很爱孩子”和“父母不爱孩子”之间的差别,仅仅是从孩子的个人利益出发——就是父母在满足了他们自身利益的同时,他们的行为和孩子想要的收益之间的一致性有多大程度的吻合。

    举个例子,父母出于“想培养出一个出人头地的孩子”的初心,把孩子培养出来了,这个时候这个孩子的利益和父母的利益是一致的,孩子就会觉得父母很爱自己,你看,含辛茹苦把自己培养出来了,这还叫不爱吗?

    但这个孩子毕业了以后,父母非要逼他回来,因为他们觉得孩子在大城市一年也回不来一趟,亲戚家的孩子早就结婚生子了,就感觉自己这孩子白培养了,逢年过节还被亲戚揶揄两句,这种感觉很不好受,于是就开始逼婚逼相亲逼生子。

    如果这些事是孩子不愿意做的,那么父母瞬间就成了不爱孩子的父母。

    父母还是父母,为什么一开始那么爱孩子,后来不爱了呢?

    是彼此利益的一致性发生了变化。

    也就是我做的事情在对我有利的同时,让你得到了你想要的收益,你就会觉得我很好;而我做的事情在对我有利的同时,我也觉得给了你收益,但这个收益此时不是你想要的,你就会觉得我不好。

    爱不爱的,仅此而已。

    03

    不过亲子关系有一个特殊性,那就是孩子一开始是没有独立能力的,于是他们就容易患上类似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心理病。

    由于没法离开父母独自生存,于是哪怕利益稍稍不一致,他们也会说服自己,父母是爱自己的。因为他们还得长期待在家里,所以内心必须更加自洽才能更好地生活下去。

    但这种情况父母不可不察,如果他们不注意,而是一直沿用这种不关心孩子内心需求的方式跟孩子继续相处,那么总有一天,当孩子认为自己稍稍有那么一点点独立能力的时候,就会暴力反弹。

    这就是所谓的叛逆期。

    父母会突然觉得“孩子怎么这样了”,其实是孩子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里走出来了。当他们认为自己拥有一定的能力,不必然要顺从父母的时候,一旦遇到需求的冲突,他们就不再洗脑自己,也不再忍让。

    而父母此时不管是利用各种生存资料上的强势地位,对孩子继续威逼利诱进行施压,还是开始妥协利益,内心都必须要明白一点,就是你们的相处模式一定是长期以来存在着某种问题,导致现在正处于一种反向纠正之中。

    04

    父母和孩子之间,一直都在进行着关系的博弈。

    这种博弈随着双方力量的强弱变化,而发生变化。

    而变化的主体,就是生产资料的独立占有份额。

    所以我为什么建议穷人家的孩子不要在自己刚开始挣钱的时候就补贴家里?因为这就几乎注定了你不可能再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那么没有存款和没有能力的你,也就更小可能在亲子关系的博弈中取得长期的优势地位。

    于是你的父母就会在长期接受你“资助”的同时还变得“面目可憎”。

    反之,可能一开始你的父母由于被你拒绝了,会感到白养了你这个孩子。这很正常,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投资没有收到期待中的回报。

    但随着你的生存资料越来越多,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就会主动找理由跟你修复关系,并让出家庭关系的主导权。

    注意,家庭关系的主导权是由力量强弱的对比决定的,而不是你为他们付出了多少。

    这个时候,你这个家庭乃至这个家族,才会越来越好,因为你的家庭里不应该是由能力更弱的人占据主导地位。

    你作为一个有知识、有能力、有见解的年轻人,理应去主动夺取家庭主导地位。弱者当然也不会白白被夺走主导权而无动于衷,他们也会反抗,比如利用情感来威胁你,利用初始地位来压你。如果你妥协了,那么你这个家庭也就这样了;而如果你顺利拿到了,那么才能说,你整个家庭的社会竞争力增强了。

    所以一定要剥离那些虚浮的情感,专注在亲子关系的本质上,你才会明白,有些东西,“孝”或是“不孝”并不是表面看的那么简单。

    弱者觉得你不孝,那是因为弱者没有获取到即时收益。这很正常,因为他们的眼界只能看到一些更眼前的东西。

    但如果你害怕了这种社会评价,忙不迭地改变自己,说明你也没想明白这件事,那么你也就不具备成为强者的潜质,不具备“带领他们”的资格。

    .............................................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有的父母很爱孩子,有的不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vxo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