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活着》认识了余华,而《第七日》让我彻底喜欢上了他,他用一种绝望而又含情脉脉的笔触,让我们那么真实而深入地走进了社会的最底部,体验到了虽死犹生虽生犹死的人生历程,他的写作勇敢而不偏狭、幽默而不乏庄重、不仅揭示了现实、而且还创造了另一种的现实,他能通过人物的不断的重释,演绎出小说与现实的多种多样的复杂关系,续写了今日的文学中国。
直击余华《第七日》《第七日》没有《活着》那么熠熠夺目甚至觉得多少还有些默默无闻,但当我拿起书扉打开第一页时就会深深的吸引,”自己要去火化自己的殡仪馆“”白昼与黑夜的消失不见“”城市中穿梭着虚虚实实的我“等等一系列似是而非的描述,让我忍不住去层层的深入,不断的疑问不断的联想,只至走进他的世界再也无法释手。
直击余华《第七日》进入《第七日》让我们从余华平静而又清淡的回忆中,了解了众生、了解了现实、了解了不平等、了解了钱与权、物与欲,了解了人与人之间最原始最本来的面目。
故事的主人翁通过自己与妻子、自己与养父、自己与亲生父母、张刚与李四,刘梅与伍超等等平凡而又质朴的人物关系中,串出了自己的家庭、婚姻、事业、爱情及与其相关的人与事,主人翁穿梭于生与死的世界之间,在千思万缕的关系中轻描淡写地,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不平等、得与失之间的分歧、善良与丑恶之间的联系、爱与恨的交织与消融,这些平凡而又底微的人来自于你也来自于我,来自于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角角落落,他们像一滴滴的雨水轻轻地向着尘土飞扬的地面飘落下去,有的雨点大而猛烈可能会掀起几分的泥土,有的雨点细而微弱入地永远的悄无生息,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统一的归宿那就是死亡!其实生又如何死又何如?当生与死已经没有了严格的界限,当高与下都化成了涛涛的流水一起汇入了江河,谁还会记得谁能扬起多高的尘土?谁还会再会在意谁下落的快与慢吗?
直击余华《第七日》本人虽看书不多,但也很着重于自己的喜好,喜欢古朴多于煽情,喜欢优雅多于粗鄙,喜欢幽默多于语塞,因爱书而知天下东西,因观文得以阅古往今来,一本好书能使人浮想联翩彻夜难眠,一段好句能使人茅塞顿开畅达天地,生于尘世本就一无所有一无所长,唯有读书可以知天下通南北。人生已入中年,本已将很多事都看的风清云淡,但还是有许多的事事非非不能完全明辫,过往的种种经历、有过的无数历程,常常如流水般涌入脑海,所以也想用自己手中的笔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所以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方能如作者般在行云流水中畅所欲言。
直击余华《第七日》由衷的佩服余华因为他能完全地听从自己的内心,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用这样一种朴实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好像我们读的不是一个个的故事而是一个个的我们。
我们从何而来又将归与何处?那个“死无葬身之地”是否真能如他所描述的那样“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树木茂盛,树枝上结满了有核的果子,树叶都是心脏的模样,它们抖动时也是心肝跳动的节奏,很多的人,很多只剩下骨骼的人,还有一些有肉体的人,在那里走来走去,那里的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的人死而人人平等!“真好,我希望的乐土不正如此吗?
直击余华《第七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