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还有半个月就发工资,就没有留太多的流动资金用于消费,仅有一点是还20号的花呗。没想到就已经将还花呗的一小部分已经用于人情类的支出,还想参加本周日海岸线徒步活动,往返集合点和饮食可以使用信用类支付,但是支付不了报名费,仅仅78元。
第一个念头是找我大哥、二哥先转一点钱给我,2周后发工资再转回去,可一想到之前有好几次都是这样,就不太好意思。第二个念头是趁着周六,搞份日结的兼职,把活动报名费给挣到。然后花了一个多小时浏览兼职小程序,没有找到想做的。兼职的类型有以机械性动作和时长来决定收入,如:派单、服务员、打包员等;还有就是技能性的兼职,如编程、PS、摄影等。工作已经2年了,感觉再去做第一种兼职,觉得时薪超低,还有就是觉得不体面,不想别人说闲话。第二种呢,个人没有什么技能能够帮助我挣钱。
我思考了一下,为啥我就没有习得技能,连自己的职业工作方面的也不能使我变现。我在学习方面采取回避性的行为,我害怕即使我坚持下去,也还是会失败,我宁愿让身边的人用没有毅力,懒惰这些词语来评价我,也不愿让他们用蠢这个词来评价我。我认为“蠢”是一个很毒辣的词,是一种被意为无药可救的先天性缺陷,其余的词还可以后天进行修正,就跟在老师在家长面前评价学生其实是很聪明的,就是没有把聪明用对地方。
我在学校能拿到学校的奖金,成绩还算是靠前的,但是从小学到大学,我内心都是一种虚的,肚子里面没有装什么墨水,每次的考试成绩都像是靠老天爷吃饭一样,心里面没有一点谱。内心的不安,也没有让我采取行动学习,去充实自己。那应该如何区分蠢和聪明呢?在学校一直都是以考试成绩和排名来定义的,但这个并不能真正地区分。
“事实型”的知识: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够推翻,且直接拿来用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通过记忆来获得,检测的方式就是采用大量的习题,结果都是确定性的。而这些检测工具也是老师搜集到的,没有得到机会锻炼搜索能力。
“分析型”的知识:这类题跟个人的知识面相关性很大,知识面越广,分析的角度就越多,只要切入的角度和论据充分,其结果是不确定性的,多样性的。这类在自学中,不知道自己到底理解的对不对,感觉很无助。
“生活实际应用型”的知识: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具,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我的学习路程只有前2个,但绝大部分还停留在第一个阶段。我读的是理科,一是需要背诵的知识要比文科要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其结果是确定性的,费的心神就少。学习成绩得分主要在于事实型的知识,由于区域的限制,导致成绩排名靠前,没有苛求进一步的改善,得过且过。分析型知识由于个人兴趣和观察能力,知识面窄,想着事实型知识得分已经让我有这个令父母和老师比较满意的成绩,更不会花心思了。第3个路程,在大学才有一点接触,但是并没有主动去学习和实践,几乎没有习得。
我觉得那些比我们先发现学习的本质,并将个人精力投入其中,比我们更快的获得成就,拉开了差距,这就是他们聪明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