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小朋友的家长询问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关于这一点还真是需要家长动动脑费费心。
如果在孩子的阅读敏感期来临之前(6岁前)就已经让孩子自然而然地开始看书,并且家长还经常抽出时间陪着孩子一起读书,6岁时孩子无意识认识的汉字已经达到1000以上,这时孩子读一些简单的小故事就没有问题了。
实际当中有些家长忽视了以上的步骤,结果孩子到6岁时的识字量还很少,还不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阅读。从孩子的发展阶段以及学校的教学安排来讲,应该是假设6岁时不识字,然后进入小学开始识字教育。可是家庭教育差距的拉大,让识字量达到2000以上的孩子与识字量不到500的孩子共同进了一个年级一个班,由同一位老师来教育。想想真替这位老师捏把汗,怎么对这些识字量差异这么大的孩子进行语文教学呢?
其实从高年级的学业考试水平上看,一年级识字少的学生,到了高年级的学习成绩不一定比刚开始识字多的学生差,但是如果入学时真的从零开始,没有一点基础,这个一年级的初始阶段会很辛苦。天天在一个教室里,时时感受到其他小朋友识字优势的压力,孩子会产生焦虑感或压抑感,时间长了会缺乏自信的。
有一位家长就反映,他在儿子一年级开学时的公开课上亲眼看到一位小朋友把不注拼音的课文内容很流利地读了出来,他当时就感受到了压力和差距,再想想儿子天天和这样的同学在一起,时间长了怎么会快活呢?所以他急着把儿子的识字量提高上去。
孩子自己不具备独立阅读能力时,家长可以与孩子同时读书,带着孩子迈过这个坎。首先选择对孩子稍微有点难度的书(拼音与非拼音书交替也可),也就是超过孩子识字量不多的书,然后给孩子和自己分配任务。自己可以先读一段文字,大概30-50个字,读完后要求孩子复述内容,此时检查和锻炼的是孩子的记忆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然后下一段文字也大概这么多字数,就要求孩子来读,他读完后自己也复述内容。这种分配方式比较公平,孩子往往能够接受,因为他觉得受到了平等的待遇。如果在阅读和复述中对孩子的优点进行及时到位的肯定和赞扬,孩子肯定更有兴趣。这种陪伴阅读不仅仅是教育界提倡的亲子阅读,更是有质量的阅读。
一般一个晚上可以进行上述30分钟到一个小时的陪读,字数大概在800到1500个,当然有很多重复简单的字,但每晚的拓展识字量还是比较可观的。这个过程既训练了孩子的识字能力,又训练了孩子对文字理解加工的能力,有能力的家长还可以在此期间增加讲解内容,扩展孩子的知识面。
经过这样一个月的交互式的“读与讲”训练,再加上语文课堂的教授与练习,孩子的识字量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突破1000没有问题,突破2000也很正常),独立阅读简单的读物就没有问题了,并且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会上一个新台阶。
也有家长询问卡片式的识字是否更简单,当然对低幼儿童来讲,卡片识字更适合,可是对于4岁以上的孩子来讲,卡片识字的信息量过少,与其它字词的联系太少。单个的字如果不放在一定的语境中,它的意义是不明晰的,反而不如一定语境中的词语或话语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如果阅读内容选择琅琅上口的儿歌或谜语,孩子就会更有兴趣,积极性更高,效果更好。
汉字是我们学习的主要载体,但这个载体不是以单个的、孤立的图像形式进入我们的大脑中,它一定是携带了大量的知识灌输到我们的记忆系统中。这些知识可以是引人入胜的故事,可以是宇宙天象、人文地理,可以是抚慰心灵的某句话,甚至是琅琅上口的诗歌,只有这样,识字才不会是记忆的负担,反而是快乐的源泉。简单的汉字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告诉我们那么多美妙的故事,让我们感觉每天都有新发现,每天都有新奇迹。
让孩子爱上读书,了解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