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安排加班后有一种委屈感,总是忍不住玩手机、吃零食,我是不是做错了?
答:心理委屈,让自己有些小任性是正常的,而且有利于释放负面情绪的。如果不希望自己拖延,就尽量减少自己没必要的决策,减少“自我损耗”,避免在下班后没有能量自控——提前决定第二天穿什么、吃什么。
2. 我有时候会有些自卑,一直在取悦和顺从别人,不敢和别人硬气的说话,除了“微习惯”以外,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变吗?
答:取悦和顺从来自于自卑,换句话说是对自己不认可,所以最重要的是认可自己。
(1)打破自己下意识对他人说“行、好”的习惯——拖延回答。
(2)在情绪日记本增加“认可栏”,记录自己的优点,每天记录一件自己觉得自己很棒的事:事件、感受。
3. 自我独处时感觉很棒,但独处时该做什么呢?总是忍不住玩手机。
答:独处是指没有和别人交流的状态,如果总是在看手机,称不上自我独处。独处时不一定非要“做点什么”,如果一定要做点什么:
(1)听听身体的声音:哪里疼?哪里痒?哪里不舒服?
(2)做一些有意义的小事:整理床铺、丢东西、洗衣服等
学习输出:
因为“负面情绪”这一模块只讲了三个部分,暂时不画导图了,以后将以“模块”为单位进行总结。
不知道为什么,听情商课的日子,总是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大概是因为每一位老师都在反复强调“接纳自己”。在这个贩卖焦虑的时代,所有人都在说你应该努力、应该积极、应该行动,可是停下来去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是什么样的?这种做法适合我吗?做哪些事情能够让我开心?
有时候我似乎模模糊糊地知道答案,可是却不坚定。我喜欢《小森林》,向往自己种菜、自己做饭、自给自足的慢悠悠的生活。可是回到朋友圈、回到微博,看到其他人都在“加速成长、日日复盘、日日精进、一年顶十年”,又觉得内心动摇。
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这一年来我一直在问自己这个问题。
如果想要慢生活,就不要羡慕他人身居高位的光鲜。如果要加速成长,那么就静下心来,找准方向、持续努力。天平不停在两侧摇摆,结果就是哪一样都没有得到。
或许该停下来,给自己多一点独处的时间,少去看别人做了什么,把关注点多放在自己的身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