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头
前几日,一友人想要跳槽到外包公司做管理,问我对管理有什么经验?嗯,嗯,虽然我管理做的也不是很好,但还是希望能将这一年多的管理经验做一个总结。
我自己也看过很多管理类的书籍,感觉大部分都在讲方法。先给一个应用场景,然后分析哪里做得对,哪里做得不对。天啊 ,就算代码Ctrl C, Ctrl V,也不一定能跑得起来吧。所以,根据具体情况,应该有具体的管理方式。这一分享的主旨就是帮助管理者分析所处的环境,至于具体的管理方式,请结合自己的性格,自己分析吧。
一, 总纲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谋
我们所处的环境最主要的因素有上司,下属,自己。
三者之间的关系,用一种荒诞的比喻就是双向拔河:
-----------------------围观群众:管理层、投资人----------------------
-------------------------------------------------------------------
上级<<------权利与义务------>>你<<-----绩效与规划------->>下属
-------------------------------------------------------------------
--------------------影响因素:部门业绩、公司文化----------------------
这个拔河就很有趣了,你所处的位置同时进行着两场拔河,你的目的就是平衡左右,保持赛场热情,这样围观群众才会满意。
- 如果上级太强势,拉动你的同时,也会牵扯到下属。
- 如果驾驭不了下属,上级又不放手,作为中间人,一下就被拉崩了。
- 如果自己过于强势,事必躬亲,可能会给下属带来压力。
- ......
所以,我们有必要关心一下这些因素,其中:
- 了解上级是为了明白权限的天花板,工作的主要方向。
- 了解下属是为了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人员的合理调度。
- 了解自己是为了明白自己的能力范围,走出自己的管理风格。
二,如何了解对待上级
直接上级:赋予我们管理权限,可能是老板,可能是技术经理,可能是项目经理。
潜在上级:公司利益、公司价值观,产品定位,产品业绩,个人价值观。
其他上级:其他部门的管理者,技术组长等。
2.1 直接上级
- 很多时候根本无法与上级进行平等对话。所以要注意把握与上级交流的机会,不要觉得跟上级有间隔,即不要主观意识的猜测上级的想法,争取面对面的交流。
- 凡事有因必有果,如果缺少直接交流的机会,可以通过观察上级的处事方式,增加了解。
对待直接上级应有的态度:数据说话,专业严谨,尊重上级,但不畏惧上级。
2.2 潜在上级
很多人容易忽略潜在上级,并不是直接上级的所有决定都是正确的,做事情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收益(一言堂、追求KPI的公司除外),在评估一个需求或Project的同时,需要考量更多的因素,有时候需要跟上级摊牌,明确阻止他的行为。(中大型公司的管理者就需要注意这个问题,背锅的可不一定是实习生)
2.3 其他上级
这个是最苦恼的,你给的需求或资源,别人以资源不足不予支持或是将工作全怼回来。
需要注意的是,争执会让有理的一方变得没理,即使一次妥协,下一次可能带来更大的反弹,而且会给上级或其他员工留下不好的印象,不管你是有理还是没理。
既然选择当管理,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撑自己的论点,考虑由自己的直属上级来当这个“坏人”,避免与对方的直接争执,为下一次合作留下缓冲的余地。
(邮件沟通、聊天记录、组交流群-直属上级与资源双方)
当然如果上级已经确定争执结果,就不应喋喋不休的继续争执,执行才是正确的选择。
三,如何了解对待下属
最常见的员工拥有这样的性质:
- 会议沉默小透明,不爱发言,不直接抱怨,随大流。
- 不喜欢规划,能完成工作,也就是能完成工作。
- 个人规划不清晰,积极性有,但不高,向钱开发。
所以每一个人可能有很多标签,虽然用数据量化一个人并不是很准确,但我个人认为作为管理者,仍需要建立一个自己的指标系统来将下属分类。
- 常见的外在标签:技术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产品能力、学习能力、规划能力 、工作经验(1年以下跟3年以上的可能存在很大的价值观差异)
- 常见的内在标签:竞争性、抗压性、积极性、情绪控制、担当性,职业规划,家庭生活
采用步增的方式,判断下属,不能仅凭一次事件、个人喜好就否定一个人,也不能确定一个人。关键时刻,我们要知道,哪个人能用,哪个人该在哪里做螺丝钉。同时,我们要有意识的组建团队文化,为组员指导职业规划,让他们有前进的方向,迷茫、无所事事是最容易消磨意志。
四,如何了解对待自己
- 听说过诸葛亮么?事必躬亲,然后累死了;
- 不要事事都管,也不要忧心忧虑。给自己留有足够的时间,需要的是思考与沉淀;
- 没有金钥匙,没有管理经验,并不可怕。怕是怕没有试错的机会以及越败越勇的决心;
- 没有人生来就会管理的,需要后天不断学习;
- 需要注意管理自己的情绪,权欲过盛 ?追求完美? 没有自信? STOP,这些上级不关心,下属不关心, 自己知道就好;
- 明白自己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
- 明白自己的能力范围,该放权,放权;
- 哪些管理手段奏效,哪些不奏效。 如果没有时间抽出来做总结,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然后丢失对团队的掌控;
......一下子,来几波鸡汤,是不是很开心。
这个主题,还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么。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需要不断的尝试总结,不论是管理还是技术研发,都需要有自己的主见,就像总纲描述的一样,管理的重心是关注自己,关注他人,关注沟通。
五,部分管理手段
5.1 OneOne
一对一对话,最直接了解下属上级的方式,通过营造私密环境,放开沟通。
5.2 培养头目
组内培养二把手或模块组长(无论你有没有权利),灾备、培养下属领导力、担当能力,承担部分工作,将自己的时间抽出。
5.3 阶段总结
项目需求完成一个阶段,组内进行茶会总结。
5.4 看板与站会
项目进度追踪,维稳。
六,写在最后
很抱歉,以上的都是瞎说的,全部都是错的, 请不要拍板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