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所谓的小镇青年是指的那些生活在一线城市边缘,没有完成融入大城市,却又不想回到自己家乡的青年吧。我想我就属于这类人。家虽然在北京,生活方式和思维却不属于这里。
从毕业后就在北京打拼,已经有十三年了,算不上有钱,工作按部就班,生活依然马不停蹄,自己也渐渐接受了这种忙碌而平凡的生活。这次过年回家,去见了几个家乡工作的朋友,生活完全不同。仿佛工作只是生活中很小一部分,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才是主旋律。如:有个朋友是一处售楼处经理,工作节奏不快,全年去过5个以上的国家旅游。朋友圈经常有各国国家的旅拍照片。我问:芝,你为什么有那么多时间呀?她笑者说:“为什么不呢,为什么不干自己喜欢的事呢”。在她的理解里,工作只是生活中的调料。我虽是小镇青年,却离小镇的生活状态差了十万八千里。
回家乡发现的第二个现象,我发现自己有点“土”了。不仅自己穿着不讲究,不如同学时髦,皮肤也有些暗黄。我和其中的聚会的一个朋友聊天:纯,你要不要去北京?纯说:好呀,但是我觉得家里很好,房子便宜很多,再说,北京有的家里都有了。我疑惑:北京是文化中心,家里有什么呢?想当演唱会,明星会来家里唱吗?想看艺术家展览,家里有吗?纯笑着说;有的,很多在外面打拼的朋友有的开艺术网店,在家乡也有线下店。而且,高铁到附近省会城市很快,演唱会这些当天就回来了。我竟一时答不上话。其实我想说的是北京聚集的艺术人群和艺术氛围是不一样的,但当时我却说不下去,因为看到朋友幸福而满足的表情。
回家乡的第三个现象,我发现家乡变了,不像我上学时的经济落后的小镇。可以看到家对面的万达广场和步步高商场的人流不比北京王府井平日人流小。家乡的规划馆起来了,公园的植物展陈设计比北京最大的城区公园朝阳公园还要漂亮。家乡的规划馆的设计也是请世界知名的设计团队来设计实施的。街道的整洁程度完全不亚于北京社区街道大扫除之后的场面。我的关注点变了,我原来只知道家门前有块菜地,只知道去叔叔家要穿过一条江,江的那边很热闹。可是江只是一个区的一条分界线,一个城市的一条纽带,就像我生活在地球上,却不知太空有多少个地球那么大。
我想我还是那个小镇青年,只是小镇已不是原来的小镇,青年已不是原来的青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