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公民们,这就是狂热的报应!
——卢梭
绝世奇花
相较于上文的南海泡沫以及密西西比风潮,郁金香狂热倒是实实在在的有那么一个承载物。
这个被承载大众欲望的生物就是郁金香。
据传,郁金香这个词源自土耳其语,本意指螺旋贝,后来则用来指代一种类似螺旋贝的阿拉伯式头巾。
16世纪中叶,郁金香被引入欧洲,有幸被康拉德·杰斯纳在奥格斯堡花园看到,康拉德·杰斯纳当时曾说郁金香会在西欧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没想到一语成谶。没过多久,郁金香就在西欧引起了一阵狂热。
1559年,郁金香就在奥斯曼都城君士旦丁堡风靡一时,而后的十年间,郁金香愈发受人喜爱,尤其以荷兰和德国为甚。
不久,郁金香狂热的风潮掀起,整个西欧都陷入了疯狂,郁金香价格也水涨船高。
当时郁金香的价格高的离谱,那个时候一位名叫蒙汀曾写过一本长达1000页的书,书中细致描绘了郁金香球茎的价格。
书中记载一颗名为“总督”的郁金香高达2500弗洛林。
换算成实物应该是这样:
一颗郁金香球茎=2拉斯特小麦+4拉斯特黑麦+4头肥牛+8头猪+11只羊+2桶果酒+4桶啤酒+2桶黄油+1000磅奶酪+一张大床+一套衣服+一只银酒杯
可怕吗?可怕的让人听闻都感到尴尬。
疯狂与冷静
面对这样的巨大诱惑,没有人不想进去掺上一脚。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哈拉姆、雷顿、阿克马以及其他城市先后都出现了郁金香狂热的景象。
股票经纪商灵敏的嗅觉促使他们开始大规模的交易,他们利用自身的金融知识炒作郁金香的价格,收割韭菜。
这有没有很像上文介绍的南海泡沫和密西西比狂潮,当大众的欲望被充分调动之后,不管是虚无的海市蜃楼还是和洋葱模样相仿的郁金香球茎都成了可以换取巨额财富的载体。
每个人都被每天不断上涨的郁金香价格所吸引,所有人都希望郁金香价格不断上涨,最好没有上限。每个人手持着郁金香球茎,就连乞讨的无赖都能够靠倒卖郁金香成为富豪。
没有人愿意错过发财的机会,贵族、市民、乞丐、女仆甚至连打扫厕所的清洁工和洗衣妇都加入了郁金香投机狂潮中。
不过,与密西西比浪潮和南海泡沫有些不同的是,在这场狂热中一部分人并没有无休止的陷入。反倒急流勇退,率先认识到了郁金香只不过是个被他人炒作的花而已。它的价值就算再高,也不值得堵上房子、车子、土地、马匹换购。
这一思考的出现瞬间席卷整个荷兰,那些本来已经签订完合约交换的人,因为这种思想的出现开始变卦,整个社会到处都是失信。更有些人,在换出自己的郁金香之后悄悄把财产转移到国外,而后销声匿迹。
郁金香狂潮伴随着民众激情的冷却从历史的夹缝中悄悄地溜走。
为何人们会接二连三的被这种虚妄的事件操控呢?
也许就像上文中说到的,因为欲望大于理性,灵魂马车的御车人被黑马牵扯。又或者说人们想要冲破固有的藩篱与桎梏,重建一个乌托邦似的美好社会。
至于是否真的源于此,我们来举个简单的例子。
前提条件:世界各地的信息还处在相互书信的年代。
假如,张三从A国带到B国一个红薯,红薯是B国人第一次见到。并且,运送红薯的条件比较苛刻,但是在A国,红薯遍地都是,可以说一文不值。
这个红薯被一些社会中较有地位的人收藏,并且奉为圭臬。慢慢的,民间开始流传这位有地位的人物收藏了一件绝世奇物,人们开始相互传言。
一日,有地位的人物展示出了红薯,供大众前来观赏。来的所有人都说红薯好看,肯定价格高昂,就算他们不知道红薯到底哪里好看,但是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接着,带回红薯的张三现身,吹捧红薯的各种神奇,并且价格高昂是地位的象征。在这时,人们开始产生购买的欲望,想要凭借此物翻身农奴。
嗅觉灵敏的商人或者经纪人开始从海外运送红薯,他们并不需要多少的购买成本,最多在运输上费些周折。
红薯运回来后,商人开始炒作他们如何艰难的运回,价格又是如何的离谱。当然,也有价格便宜能够符合大众购买力的。
于是,民众开始购买红薯。邻居购买了,我当然要买;和我不对付的人买了,我还是要买;亲戚串门来带了个红薯,我回礼自然也不能掉价。
一轮一轮的炒作,红薯价格开始飞涨。间接地营造出一种假象。好像这个民众本就不太熟悉的红薯真的可以改变人的地位,真的值这么多钱。
就这样,狂热开始了。
如果非要说有坚决不参与的人,我是万万不信的。就拿红薯的例子来说,3月29日,红薯的价格5元钱一个,到了3月31号红薯的价格暴涨到15元。
短短三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东西涨了两倍。就算你不买,你看着周围的所有人都在发财,你会不心动吗?就连牛顿和之前的诸多学者都无法保持淡定,何况是我们这些在普通不过的人了。毕竟,没有任何钱过不起。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真的只有理性和欲望的博弈吗?
也许我们应该加上一条,信息的不对等。
这个解释并不难理解,想想我们当下的房价,或者是其他的事情,就会明白信息的提前知晓一直是一个牟利的最好途径。
不过,当所有人都知道郁金香只不过是个和洋葱相仿的东西时,被带动的欲望和情绪就会迅速冷却,狂热也就渐渐平息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