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探索活动记

作者: 小尘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3-07-17 23:04 被阅读0次

    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一直是教育系统内最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好的评价制度应该能在选拔功能、育人价值、教学导向等多个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从社会反馈来看,刚性选拔和内卷备考仍是当前评价制度下的显性表现。

    7月8日下午,第二届教师勇气更新U境进化工作坊第七分论坛特邀一线教师、教育管理者、专家学者和教育服务工作者,在开放性的对话场域中,共破评价制度困境,共话教学评一体化。来自外研社的研究人员郑皓月老师主持了活动。

    一、问题开启破冰之旅

    郑皓月老师用以下问题开启了论坛的破冰之旅:

    我是谁?我从哪来?

    现在的心情如何?对今天的讨论有什么样的期待?

    我是什么时候听过“教学评一体化”的概念?

    为什么对这个话题有兴趣?

    和我们剧透一点今天的分享吧!

    几位老师针对以上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享,迅速拉近了与会者的距离。我见过的很多破冰活动,一般是以游戏为主。这一次是用问题引导表达,驱动交流,有直抵人心的效果。

    二、嘉宾阐述教学评

    第一位发言的嘉宾是己退休的农村小学校长、农村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王庭集老师,他带来的主题分享是《小学教学评一体化探索》。

    王老师从吴国珍教授“减速齿轮”改革设想谈起,说到把70-80%的双基技能水平测试,从中考高考中,前置于年级水平考试的做法,关键是题库的建设与过程的把控。他相信经过各方的努力共创,有可以实现的那一天。他说,把“教学评一体”融入课堂中的每一节课中,建立一种新的共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老师是首席学习者,更是学习的设计师。分享了他们团队尝试践行陈静静博士团队的学习模式后的感悟:要从过去侧重“记忆、理解、运用”中走出来,走向“分析、评价、创造”心灵层面的教学。借助《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等教学案例,分享了如何引导每个生命发现和体证自己内在的无穷宝藏。王老师觉得通过深度学习共同体,内化自己的教学,生成四维学习目标的达成,是可能的。

    最后王老师把教学评与阳明心法进行融合,强调一种融合式生成,建议大家不用依赖专家,而是要依赖课堂,教学评的根在课堂上,我们要从心灵出发进行设计,把变革落在教学行为的变化上。这位老教研员,对教育的热情感染了现场的老师。对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给老师们一种启发,一种新的视角。

    来自上海大学附属中学的刘颖老师,带来的分享是《教学评一体化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刘老师从陡坡引起的恐惧说起,谈到教学评一体化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一种挑战。聚焦教学评后,分享了几种评价方式及工具: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教师的提问与反馈、问卷、量表。呈现了教学评的三个误区:教学活动与学生的认知过程不一致,教与学不是一体的;一味增加评价活动,但其实并未“对齐”,教与学、教与评、学与评之间是割裂的;以评定教,根据评价内容和评价要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强调,我们的学习不是为了评价,评价应服务于学习,评价应作为学习。做了《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案例分享,强调教、学、评一体化对教师自身的挑战,教师应勇于扬弃、精进学习。

    听了两位老师的分享,上海大学附属中学刘华霞校长做了回应。在高考这种体制下,我们学校老师和校长怎么思考?怎么把刚才刘颖老师提到的恐惧释放出来?刘校长聊到当前的评价体系,不止学生恐惧,老师恐惧,校长也恐惧的。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都是被评价者。当我们做到教学评一体化,具有一致性时,师生就不会恐惧,教学效果和教学体验较好。所以我们需要创设结构和价值更为系统化的一种教学评方式,释放恐惧,实现师生身心完整。

    常州实验初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殷涛老师带来了《作文:带着温度的评价》的分享。

    殷老师先跟老师们做了互动:怕写作文吗?为什么怕?呈现了学生的各种作文苦相。然后用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分享了破解的方法。

    创设没有“禁区”的作文天地让学生有话可写;创设不吐不快的作文情境让学生乐于表达;创设没有“禁区”的作文天地让学生有话可写。呈现了三种带着温度的评价理念:我尊重你;我懂你;我引导你。殷老师还分享了几种评语方式:商椎式评语;赞美诗式的评语;曲径通幽式评语;哲理式评语。如,过去,只是一枚橄榄,可以回味,却填不饱肚子。

    (告诫学生向前看)。殷老师还分享了他如何通过面批作文、升格作文、还有把孩子的论文推荐发表或结集,提升学生的作文自信和成就感。殷老师说,作文教学也是一种"U",作文就是育人,作文是道,而不是技术。呼吁大家携手作文,共度美好生活。

    很多孩子都怕写作文,殷老师对作文的教学和评价方式为老师们打开了让学生喜欢上作文的一扇窗。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王召强老师带来的是《唤醒理性的不安》。

    王老师从哈佛大学的公正课讲起,重点分享了他的批判性思维课程。批判性思维的核心问题,这个社会在我身上已经塑造出来的而我不再愿意按这种状态生存下去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王老师会根据一些社会热点,给出一些辩题,让学生展开思考、辩论。

    他说这些议题,就是帕尔默提到的伟大事物。是伟大事物和我们的关系把我们召集在一起,伟大事物呼唤我们去认知、去教学、去学习。他倡议大家,多带的学生研究一些问题,少刷一些习题。强调,我们更好地思考,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您的思想会变成您的语言,变成您的行动,变成您的习惯,变成您的性格,变成您自己。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言测评研究员郑皓月老师带来了《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师成长》的主题分享。郑老师聊到,考试制度下的压力和恐惧来源,像高考、中考这样的高利害考试有着指挥棒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考试的题型甚至会直接决定上课讲什么、课下做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是。这是最直接的一种测试的反拨效应体现,但也是我们所有人都害怕出现的一种现象。以前的“题海战术”和现在的“内卷”。工作两年后,郑老师意识到以终结性考试为目的的教学和备考,会将教材、能力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正常教学时间内都压缩到最低。

    郑老师介绍了现在她在外研社运营一个常规的科研项目,组织大学英语教师做测评和教学相关的研究。她分享了具体的一些做法,强调,做好的教学和测评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育人。

    她相信相信,有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就一定能汇成改革的力量,让教学评一体成为一种可实现的、自然生成的一种模式。过一种不再分离的生活。

    三、老师们畅谈教学评

    与会的老师根据别人的分享,自己的实践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比如严中慧老师借助作业单,帮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步骤,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帮助教师和学生了解学到一种什么样的样态,减少师生焦虑的方法。赵启老师谈到自己以高考评卷为标准,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方法。还有运用心灵冥想练习帮助学生体查学习过程,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学生成长的故事,都给大家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

    郑皓老师及时记下了一些要点,作为分论坛的结晶:

    评价的体系中,人人都是被评价者。

    “你开心吗?”

    让评价有温度,将真实生活引入评价任务,让学生有心灵体验,就能自然生成好的成果。自然生成的结果学生自己就能成为评价者。

    生命的生成来源于心灵。

    要让学生忘了自己是在考试还在练习。

    恰当的评价方式和反馈是能给予心灵力量的。

    诊断评估是为了促进学和教,教学评一体化要落回到学,向学生要证据。

    四、吴国珍老师适时点评

    吴国珍老师整个下午都在场,听着老师们的分享,不时穿插一些点评:听到老师们的分享,感觉评真的是很难很难,教学评一体化最重要的就是解放你的心灵,找到你内心的宝藏。殷涛校长为大家提供了教学评一体化的一个好的教学经验。如果在很小的时候就遇到这样的老师,对写作就少了恐惧,对学生来说,作文也不会成为最难的。有一个比较好的评价制度,在一个被看见、安全的场域中,学生更容易获得成长。王召强老师的评价已经提到了为未来成长。当我们老师投入到这一个研究,就是解放老师自己,解放学生。

    就在大家觉得活动达到高潮时,吴国珍老师发出一个问题,谁愿意一起继续做教学评一体化相关探索?这一个邀约得到了好几位小伙伴的回应,于是专业研究人员与一线教师有了更深的链接。活动的结束是另一种样态的开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评一体化探索活动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tn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