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长假,是一个适合说告别的节日。
我告别的是书架上的旧书。因为,很多书读完一遍,永远不会去翻第二遍;
放在这里,除了落满灰尘、占用资源,最大的作用只是暗示自己:“我曾经读过”。
其实,“曾经读过”,也像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很多书,我已经不记得读过,或者只记得书名或者其中经典的几句话而已。
清理到最后,看着这几本名字有关联的书:毕淑敏散文集《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梁文道“我读”系列《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以及此前的畅销书《岛》与《岛上书店》。
我笑自己,有关孤岛,读懂了几多?留下了几多?
是的,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闭关的假期里,我没能做到切断电话网络,所以世间繁花万千依然围绕着我。
朋友圈里有春风十里与碧海蓝天、也有野史新闻八卦与治愈系文字故事;有雄安特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更有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与天文地理纵横捭阖上下五千年……
读着朋友圈,我越来越怀疑自己没有文化。
不是读书越来越少,是有太多时间已经奉献给各种名目的所谓畅销书榜单,诸多的快餐式读物成为彰显文化的标志之一;
不是不再思考,适合聊天的总是轻松愉悦的话题,思考人生要么太沉重、要么变成鸡汤,一如我现在正在熬的这一锅;
不想承认却又不得不承认的是,有多少书籍的阅读或碎片化信息的获取,只是源于自己不要成为席间谈话中的孤岛。
作为社会性动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人想成为一座孤岛。
所以我们在被动或主动的追逐流行,用绚丽花哨的新式词语武装自己,相信那个看起来深邃、有内涵的就是自己。
这就是我们,生活在社会海洋里的我们。
但是, 每个人又都是一座孤岛。
因为工作原因,不知不觉中已经有几千微信好友。多到分了几十个组也无法准确定位,多到会出现这样的故事:冷不丁有人会问“我们是在哪里认识?” 我也只能回答,“抱歉,我也无法记起”……
越来越长的好友名录,每个节日会被漫天的“佳节愉快”问候淹没,但是多少人仅仅是“点赞之交”?无数人厌倦却又不得不参与到这样的游戏里。
在这个唯一不需要说节日快乐的假期里,如愿以偿,没有人打扰我,或者准确说,没有人记得我。
除了房地产中介关心是否需要置业投资、理财顾问关注是否需要各种投融资产品、快递小哥为足不出户的我提供各类服务……
在今天某一个时刻,很想有话要讲,手指一行行滑过通讯录,但是想不出,可以跟谁讲话。
因而一时兴起来到了简书。也许,未来在这里会成为我的树洞。
没有人有义务理解你的所有喜怒哀乐,即便你最亲密的人。
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个体的孤岛,是自我保护的本能,让我们一定程度上免于社会群体的侵扰。
个体的孤岛,也是自我存在的证据,让我们不再纠结于夜空繁星中,到底是哪一颗才是自己。
个体的孤岛,是鲜花盛开还是荆棘密布,是阳光灿烂还是阴雨连绵,一切均取决于作为岛主的自己。
这就是,我的孤岛,我们的孤岛。
最后的最后,让我回到这首诗,在属于自己的孤岛上,深夜漫步。
No man is an island
——John Donne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very man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
If a clod be washed away by the sea,
Europe is the less,
as well as if a promontory were,
as well as if a manor of thy friend's or of thine own were:
any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
because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
and,
therefore,
never send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s tolls;
it tolls for the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