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抖音短视频蛮火爆的,到处都在流行,貌似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那个瞬间拥有成百上千万的粉丝,每个人都在卖力的表演。我们先不说这种娱乐和一夜暴富的心态是否畸形,至少反馈了这个社会的一种奇怪现象。越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越是期望通过购买彩票和成为网红来个大翻身,好像互联网就是解救穷人的救世主,当然还有最近一直闹腾的区块链,处处都在充斥着去中心化。听了很多人的鼓吹,我就问他们什么是去中心化,什么是区块链,说了半天也没有说明白,其实就是一阵瞎跟风。用一句话概况吧,“技术界的一个理论,被一群不懂技术的人到处宣传,他们甚至要当成一种事业来发展”,这可能是21世纪最会打扮自己的思想潮流。
记得看过几年前的一档关于创业者的电视栏目,国内几个大佬坐在评委席位上,然后每个创业者介绍自己的项目,回答问题。有个叫商汤科技的创始人上台讲了他们有100多位全球的科学家,然后研究出了很多领先的电子科学,结果台上的大佬们用一种不屑的口吻,一直问对方,如何商业化。今天我们回头看看,当美国的一个技术限购令,那些所谓的科技企业不就瞬间歇菜啦吗。再回头想想,虽然共享模式创造了一些奇迹,但是从商业本质上来说,根本没有解决什么问题,不过给是那些资本玩家套钱的一个障眼法而已。
我们再来看国内的一些被捧的很高的互联网企业,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啥?美团和饿了吗,是一个订餐系统还是送外卖的人肉大军?用资本的力量快速占领市场这个逻辑究竟错在哪里,除了钱就没有门槛的模式,被人不断的复制,今天有补贴打车人员猛增的大数据分析是否准确,没有补贴后消费者真的就被训练成了非专车不坐的机器人吗?为何大企业都不愿意把钱投入科研和人才中去,而是大把的钱投入到娱乐明星造势。我们每天都满嘴跑的口碑传播,在大多数商家中,他们宁愿做得罪消费者的事情,然后又花费更多的钱去请明星来帮助他们撑面子。我看过一个电视剧,说的是晚清的一个钱庄老板,当他得知一个叫花子去他庄上存几吊柜上伙计看不上眼的钱,而被拒绝后,派人满城去找那个叫花子给人家赔礼道歉,大家想想他的口碑会如何,也没有花费多少本钱吧。对比一下我们现在的很多企业,到处都在节省所谓的人力成本,处处都在用一种短浅的势利眼分辨谁是有消费能力的顾客,结果他们的口碑又如何。谁能数出我们有几家百年企业?
我曾经问过一个山西朋友,我说我看过很多关于你们晋商的电视剧,很佩服他们的精神,问他为什么现在他们晋商不行了呢?他说,都是煤炭害的,钱来的太容易,商人的精神也就不复存在啦!回到我们的正题,短视频的想法是通过娱乐为切入口,然后导入电商颠覆行业。其实有以下几个问题是很难规避的:1、靠新鲜感的兴趣而存在的东西,很难让人一直喜欢下去,毕竟人都有喜新厌旧的习惯。今天看你是个美女每天看着你,成为你的粉丝,万一哪天你不漂亮了呢,万一那天结婚了呢,媳妇儿还允许自己的老公天天抱个手机看人家的女人吗?里面每个主播的玩法能够持续保持多久让粉丝的新奇感?2、本来买卖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现在中间多了一个环节,究竟是为了看视频而买货,还是买货而看视频,再怎么看都有点像一个包袱背在消费者的背上。毕竟视频虚幻的场景很难跟现实商城比较,在商城里面,我看场电影或者逛累了,找个地方坐下来买点吃的,这个马上就可以实现,而网上看到某个场景在吃某样好吃的你不可能马上就送来,即便是服装或者是化妆品,当时可能冲动的购买啦,后面难保不后悔,人的本性由爱生恨很可怕。3、进入门槛低,谁有钱都可以去做,大不了多花点钱把你平台上面有影响力的人给挖走。反正你的技术我也可以做,然后你的平台又不是一个信仰,哪里不是为了赚钱,谁给的多就跟谁走。4、平台的热闹场面是由一群屌丝级别的人作为陪衬,一则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的需求点会发生变化,二则玩了很久,发现他们没有成长,对比一下有的人拥有百万千万粉丝,边玩边赚钱,而自己就几十个粉丝,没有人会长期傻下去。这就好比动物世界,当一片草场被吃光了的时候,其他的动物会迁徙到其他地方去找草吃。
写在最后,大数据也吧,互联网新媒体也好,只不多是为了方便大家的生活,如果商家异想天开以为这样可以研究出对方的行为,并且控制对方,就太可笑啦。有一个比较俗气的比喻,我们把互联网商家比喻成隐藏在镜子里面的偷窥镜头,把消费者比喻成为那个爱美的人,消费者边洗澡边看镜子中的自己。结果,互联网商家某日向消费者推销一款产品,因为他看到了消费者隐私部位受伤啦,大家想想,商家的这种行为是会让消费者感谢呢还是会让对方恨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