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11. 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011. 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作者: 岳洋芊里 | 来源:发表于2020-12-03 09:23 被阅读0次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14 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言谈谨慎、积极要求上进,就算好学了。”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我们是否能够摆脱物质世界对我们的束缚呢?

    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是处于食无饱,居无安的时期,所以这个时候也是最没有心思学习而要追求物质的时候,因为要去追求“食饱、居安”啊。可往往就是这个时期,更应该是学习的时候。

    所以孔夫子说,其实大可不必,我们只要有吃的能活着,有住的能容身就可以了。因为人对于“饱”和“安”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我们不必非要等到这些东西特别好的时候才可以开始作事。毕竟物质的压力是很大的,一味追求物质,精神就落后了,总有一天精神的匮乏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失落。

    敏于事而慎于言:行胜于言。

    “敏”,敏感,不拖沓,不迟钝。一个人为什么会拖沓、迟钝呢?因为他们没有觉得自己的内心有力量,他没有觉得自己有足够高的自尊体系。但如果,即便吃不饱饭、居无定所,依旧能够有力量去做事去学习,这就叫敏于事。

    “慎于言”:不夸夸其谈。我们作事要踏踏实实,而不是夸夸其谈。引用到当今,就是说,我们挣钱的方法是不是可以骄傲且光明正大地讲述给他人听。且可以让家人引以为荣而非为耻?所以,行为、原则、立场、价值观,也是我们应该为自己树立规范地。

    有道而正焉:

    “有道”,有道之人。我们要好好做事,去寻找那些能够帮助我们的人,跟他们去学习好好做人,好好做事。

    “正焉“,控制好自己的欲望,让自己能够走到正道儿上,而不是邪门歪道儿,做一些让家人为耻的事。

    好学:

    “好学”,是每个人不断摆脱自己动物性的过程。因为每个人都有动物性和社会性。如果我们的动物性占了上风,每天想的就是吃饱、穿暖,住更好的地方,我们就会对物质有极度的追求,且无止境。这个时候,即便有了很多很多的钱,依旧不会满足,依旧觉得空虚,也会变得越来越焦虑。

    但当我们成为“好学”的人的时候,就开始逐渐降低自己的动物性,提高社会性、提升理性,让自己感觉到,社会上不但有自己,还有别人。不但要为了自己,还要为了别人。

    这句话是可以作为座右铭的一句话。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15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样?”孔子说:“可以。不如穷却享受当下生活,富却不忘继续提升涵养的人。”子贡说:“修养的完善,如同《诗经》里说的玉器加工:切了再磋,琢了再磨,对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经》了。说到过去,你就知道未来啊。”

     子贡在论语中出现的形象是经常被孔子批评的,但他比子路强一点,子路是直接被孔子骂的。孔子对子贡是婉转的批评,但对于颜回,是从来都没有批评过的。这是孔子最喜欢的几个学生不同的待遇,但是这些弟子对于孔子是极其衷心的,孔子也是非常喜欢他们的。

    子贡对于孔子的感情是非常真挚的,孔子去世后,弟子们在孔林为孔子守孝三年,三年期到,大家都走了,子贡还是觉得接受不了孔夫子的离去,又回去守了3年。

    子贡身上有一个成语,叫“分庭抗礼”,子贡是儒商的发端,子贡是一个很厉害的外交家兼商人,富可敌国。因此,子贡在孔子走了以后,是不断得树立孔子的威望的。这句话,也是子贡非常美好的与孔子的对话。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子贡说的:贫穷却不谄媚,有钱但不骄慢。也有满足于自己现状的自豪感。但这种感觉就好比带有一种“刻意”、“克制”、“假装”的态度。

    贫而乐,富而好礼:

    而孔子说:虽然贫穷,但也快快乐乐的,并不觉得有什么;虽然富贵,但觉得并没什么了不起,因为自己没学过,不会的东西还多着呢。

    这就是师徒之间的境界差距,也就是梁漱敏先生讲的“找”和“不找”的区别。一个是使劲儿,努力约束自己;一个是本来就应该如此,并无刻意可言。

    子贡的境界是:日日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孔子的境界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琢磨,就是聊天的最好境界啊。

    子贡说了一个境界,老师又说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人生修为的境界没有止境,永远可以切磋琢磨下去。

    孔夫子高兴的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我们这一来一回,可以讨论诗经了呀。你跟他说,他能够有回应,而且这个回应还很不错,这就是“教学相长”。

    这句话,足够子贡高兴10年的,因为孔夫子真的很少表扬子贡。这也可以是子贡人生中的一个亮点。

    这也让我想起了最近喜欢的一句话:“多少岁不重要,岁岁平安最重要”。

    一个人的品行境界、是否值得尊重,不应该是以贫富来衡量的。所以穷人不一定卑微,富人也不一定高贵。穷人无须自卑,富人也无需骄傲。

    但是,我觉得,并不是说穷就一定要坦然,而是“清贫”也是一种生活的选择。我们可以不对物质生活做太多的追求,但也不能够以“贫而无谄“为自己的懒惰不上进做掩盖。贫,也要贫而乐道。

    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6  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关于“不患人之不己知”,这句话,在《论语》中,至少出现了3~4次,经常会有这样的表述,就证明“人之不己知”这件事,在孔子看来,是个很重要的事,而且,孔子认为当时的知识份子也很在意这件事,实际上,我们自己有会很在意这件事。

    “人之不己知”,就是别人不了解自己,即便自己真心付出却不被理解,甚至遭受误会,蒙受委屈,都是“人之不己知”的结果。所以,孔子这句话,能够安慰很多人的灵魂。

    你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你,你要担心你不了解别人。因为别人是否了解自己,是一个结果。你知不知道别人,这是一个原因。因为你是否知道别人,代表着你是否会错过学习的机会、合作的机会等等。

    我们只有了解别人,才能够树立榜样、结成联盟、组成团队等,这是一个做事的过程。

    在“患不知人”这个原因的问题上,我们的努力都是可以起到作用的,因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到底是要担心收获还是担心耕耘呢?我们往往会担心收获,但实际上,我们更应该担心自己耕耘了多少。

    所以,我们能够担心的部分一定是原因的部分,结果是不必担心的部分。

    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如果过度担心结果,就会带来焦虑、抱怨、顾影自怜。

    我们能为之努力,并且能改变的是原因,而结果不应该成为我们焦虑的对象。

    已经形成的结果,我们不用去过度关注,我们更应该去关注我们可以操作的,还能够改变的那些事情。所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与他人的交流、沟通,自己变得更加谦虚、更加敏锐,这就叫做“知人”。

    在孔子的年代,作为一个君子,“知人”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如果身边有贤能的人而自己不知道,这就是失职。因为那个时候受教育的人本来就少,身边有好人,竟然没有了解,这应该是一件非常自责的事情。这就是“失之子羽”,这就是孔子非常有名的自己鞭策自己的话。

    作为今天的一个管理者,我们更要去了解一个人。更不可做不了解这个人,就对这个人大肆评价的事情,是不负责任也极其愚蠢的。

    所以,我们要“患不知人也”,最好不要种下这样的恶因,错过这样学习的机会,错过这样合伙的机会,错过举荐别人的机会。

    这句话,其实是我们的价值观、做事的方法、人生的态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11. 凡夫畏果,菩萨畏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apw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