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

作者: 人文学院21历本 | 来源:发表于2022-03-21 19:42 被阅读0次

    21410011  21历本刘苏  18690761511

    1991年12月25日,圣诞节。

    苏联解体了。

    今年的今天,正好30周年在1991年12月25日,那是圣诞节之夜,苏联首都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上空,一面印有五星、镰刀、锤头的旗帜黯然降下,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这样在寒冷的冬日之夜解体了。

    苏联解体的那天,多数俄罗斯人都很平淡。《苏共亡党十年记》一书记载。一位新华社记者在苏联宣布解体的当天,职业的敏锐促使他抓起相机到了红场,准备拍摄形形色色的人们。到了红场才发现,苏联民众对苏联解体表现的相当冷漠,大家心冷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苏联红军,是地球上最可怕的霸王龙,他们拥有超过500万官兵,让盟友崇拜、邻居敬畏,敌人恐惧。苏联直到解体之前,经济和军事实力都非常强大,是全球唯一有能力和美国相抗衡的超级大国。苏联解体后,庞大的武装力量也被彻底肢解,几乎失去了对欧洲国家进行攻击的能力。在为苏联感到惋惜的同时,很多人也不禁有这样一个问题,苏联当年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放到现在如何?

    从1975年开始,苏联的石油产量首次超过美国,到1979年,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国。这段时间,苏联因为产能的增加和原油价格的坚挺,从国际市场上收获了巨量的石油美元,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力量达到了历史的双巅峰。此时的苏联国力异常强大,再加上苏联红军的强大武力,四处对外扩张,与西方国家搞对抗。一直保持对西方的全球进攻态势。

    苏联武装力量毫无疑问是整个人类历史上存在过最强大的地面武力。其装备序列囊括超过200个就绪师和非就绪师,超过6万辆各种型号主战坦克,超过7万辆各型步兵战车等装甲载具。整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被苏联的钢铁洪流威胁着。这里所谓的“钢铁洪流”指的是苏联的陆军坦克,那些由无数坦克组成的地面装甲部队,就像洪流一般时时刻刻盯着欧洲,好像只需要一个时机便可以扑过去,令众多欧洲国家领导人寝食难安。在八十年代中期,苏联已经全面超过了北约在欧洲的军事装备。当时苏军的坦克有6万多辆,而北约仅仅只有1万多,而苏军的装甲车有将近8万辆,北约只有3万辆。

    苏联经济曾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在八十年代的苏联,曾经也是像美国一样的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苏联真正的繁荣时期是在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的短短几年,由于手握巨额的石油收入,苏联人的平均月工资涨到了170卢布。在70年代,苏联基本实现了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廉价住房、休假制度和退休养老制度。很多苏联人在这段时间内搬进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购买了像样的家具、服装甚至汽车。那时候,苏联每10户人家拥有9台电视机,4辆汽车。很多工作十几年以上的国营职工有了体面的住房,房租极其低廉。

    1970年,原油价格仅为为1.8美元/桶,到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10美元/桶,到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20美元/桶,到了1980年,原油价格突破30美元/桶,到1981年,油价最高达到39美元/桶。在70年代末,苏联成为世界第一油源出口国,一半以上的外汇是出口石油赚来的。

    但随后苏联就只有长长的排队伍和商店里空荡荡的货物架。虽然商品物价很便宜,但是一直短缺。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苏联时期几乎没有市场经济,都是计划经济。所有的东西都按计划进行生产:钉子、衣服、卫生纸、牛奶、汽车等等。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是怎么做到一切到按照计划进行的呢?

    在军备生产上,苏联每年生产主战坦克3000辆左右,装甲车4000-6000辆,洲际弹道导弹300枚,潜艇10艘,水面主力舰10艘,轻型作战舰艇60-70艘。T64/T72/T80坦克,龙卷风火箭炮,米格23战斗机,图22M3逆火轰炸机,图160洲际轰炸机,撒旦洲际弹道导弹,台风级核潜艇,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光荣级导弹巡洋舰,莫斯科级直升机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航母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工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但苏联总忧虑新战争的发生。这意味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大部分都放在了重工业,例如国防、钢铁和任何有利于赢得战争的东西,轻工业严重落后,苏联人民的物质水平无法得到保障。在1988年,苏联生产了630万吨纸,8.2亿双鞋,7350万只钟表,620万台电冰箱,洗衣机610万台,砂糖800万吨,牛奶1亿吨。1989年消费品生产计划增10%,仅实现7.8%,多数商品未完成国家计划,食品和消费品供应严重紧张,最短缺的是成衣、肥皂、洗衣粉、火柴、砂糖和棉线等。

    那时候苏联的强大军事力量,把整个西方搞得精神都快崩溃了,但是等到苏联的光辉火炬在1991年熄灭时,人们才发现苏联是几乎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拿来一起燃烧,才发出那令人目眩耀眼的光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史为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bt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