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故乡,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是一个重要的节日——鬼的节日。
据说到了这天晚上,已经作古的亲人的魂魄会返回阳间,捡拾人们烧去的纸钱。听起来似乎有些恐怖,可是在我年幼的时候,在那些娱乐贫乏的岁月里,鬼节对于我们孩子来说,却象一个欢乐的盛会,充满了兴奋和刺激。
在鬼节到来的前两天,父母便从街上买来一摞摞土黄色的冥纸,用一种铸有铜钱形状的模具在黄纸上敲出一排排整齐的铜钱的印痕。到了那天晚上,吃过晚饭后,父母便拿出一摞冥币交到我们手上,我们再邀约相好的伙伴一起,来到背风的僻静的角落,将冥币点燃,一边烧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天鬼、地鬼、吊死的鬼、淹死的鬼……都来捡钱用喽!”
谁也不知道在烧冥币时为什么要念叨这样的一句话,大概是从很久之前流传下来的吧。那天晚上,平日里有些安静的村子忽然喧闹了起来,黑漆漆的夜里(那时还没有电灯),到处跳动着一簇簇红红的火焰,走上三五步,便可见一个大人在蹲着烧纸钱,他们表情虔诚,口中念念有词,声音很小,近似于默祷。
可是对于我们孩子来说,鬼节也许只是一个好玩的,刺激的游戏,所以那天晚上,我们的耳畔不时传来孩子们快乐的喊声:“天鬼、地鬼、吊死的鬼、淹死的鬼……”有调皮的孩子会在列数鬼的名称时故意停下来,搜肠刮肚地想出一些怪异的鬼的名称,一个一个地大声念出来,让在场的人捧腹大笑,念完一系列鬼的名称后,将手中快要燃尽的冥币向空中一抛,一边抛一边大声喊:“都来捡钱用喽——”如果这时,忽然吹来一阵小风,将燃尽的纸屑吹得四散飘飞,有人就会故作惊惶地说:看,显灵了,真的有鬼来捡钱了呢。
在村子的水塘里,飘浮着一两个小木盆,盆里点着一截蜡烛或一盏煤油灯,用罩子罩住,以免被风吹灭。那小小的火光忽明忽暗,在水面上飘忽着,透出一丝诡异之气。那时不太明白这样做的用意,现在想来,也许是谁家有淹死的人,在水上点灯是为了照亮他回来的路吧。
我的好友小云是一个胆大的女孩,她喜欢邀上我到村旁的铁路边烧纸钱,我也很乐意和她一起去,不是为了好玩,而是因为在有些阴森的铁路旁,更能显出我们的胆量和勇气,有一种历险的刺激。
童年的鬼节即使那个时候年纪尚小,我也明白世上是没有鬼的,可是在我的心里,仍抑制不住地想象着在这天晚上,真的会有很多的魂魄返回阳间,捡拾我们烧去的纸钱。我想象着他们正从我身旁经过,可是他们不会出来吓我们,他们很快乐,因为他们收到了很多的钱,在另一个世界里可以衣食无忧。
童年的鬼节,是一个悼念已故亡灵的日子,却成了我们孩子的节日,那天晚上,我们叫呀跳呀,玩得酣畅淋漓,直到很晚才恋恋不舍地回家睡觉。躺在床上,全身的细胞仍然沉浸在欢乐里,一会儿便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还记得那黑夜里的团团火焰,还记得那欢乐沸腾的场景,还记得那痛快淋漓舒畅的心境,只是那如箭的光阴,不知从何时起便悄无声息地带走了童年鬼节的欢乐。
现在的故乡,到了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的晚上,仍然会有一些老人为已故的亡灵烧去纸钱。在他们的心里,已逝的亲人的灵魂也许真的以另一种生命的形态活在另一个空间里吧。只是这样的一个节日,已经很冷清很冷清了。
鬼节的欢乐场景也许只是我们那个特定年代的特殊产物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