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常态下公共财政预算公开已经成为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高等学校作为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其"三公经费"的信息公开和管理备受社会关注,也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以“三公经费”乱象为代表的高校腐败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和不满, 现实促使我们必须对“三公经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高度关注。本文基于高校"三公经费"管理现状,从"三公经费"的预算管理、核算体系、监管审计等多角度提出具体解决措施,以促进"三公经费"信息公开,提高经费使用绩效,推动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三公经费 信息公开 财务管理
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的扩大,高等院校获得的财政性支持日渐增加。高等学校作为以财政拨款为主的事业单位,理应将“三公经费”的执行情况包含在财务信息的公开内容中,以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严格监督,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近几年,全国各大高校陆续公布了学校财政决算报告,虽在财务信息公开上已取得一定的进步,但决算报告的构成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未对“三公经费”等明细情况进行列式。且随着高校腐败案件频繁曝出,其中不乏有公车私用、公款旅行等“三公经费”乱用的情况,社会公众对高校“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越来越关注。而高校是特殊性质的事业单位, 资金来源不同于一般的行政事业单位, 目前出台的"三公经费"管理办法不能完全适用于高校的"三公经费"管理。当前在教育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各高校必须制定相应规章制度, 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实施审计监督, 努力提高“三公”经费的透明度,管理好"三公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提升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高校"三公经费"的内涵和特点
(一)"三公经费"的基本概念和构成要素
“三公经费”是维护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有序开展、提升工作人员服务能力、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行政效率的必要支出。“三公经费”是指由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行政经费中涉及因公出国 (境) 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三方面的费用支出, 具体包括工作人员因公出国 (境) 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及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 (含外宾接待) 支出等。
(二)高校"三公经费"具有特殊性
对高校来讲, 其因公出国 (境) 费用主要是用于学术交流、师资培养、公派学生交流等, 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考察和旅游。对外交流的数量也是衡量高校办学实力和水平高低的关键指标之一, 高校往往鼓励和支持教师和学生到国外进行学习进修和学术交流, 高校因公出国 (境) 发生的费用不能简单定性为公款出国等“三公经费”支出的内容, 而应区别对待。同样,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是指一定级别官员专车和工作人员用车发生的相关费用。行政事业单位公车费用考核的标准是根据其职能和编制情况, 而对高校而言, 除了正常的公务用车费用外, 还存在着因多校区办学发生的校区教学通勤车辆的购置与运行费用以及学生上课、实验、实习等应由学校负担的车辆费用, 上述费用为高校正常的教学业务费用, 并非是公务用车的范畴, 但在会计核算和数据统计时往往将其涵盖, 导致高校公车费用数额较大。因此, 高校“三公经费”公开时, 应根据其特性予以准确区分, 真实反映“三公经费”支出。
二、高校“三公经费”管理现状及其信息公开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高校“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三公经费"标准和支出科目不明确, 审批不规范
目前“三公”经费的管理还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可遵循, “三公”经费的支出缺乏统一标准, 各高校对公务车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和出国 (境) 费的标准或高或低无统一规定。各院系部门事先已在预算额度内列支了“三公”经费, 而财务审核滞后,虚报乱报时有发生, 公车私用、私车公修、公费旅游、超标接待等现象屡禁不止, 对已形成事实的“三公”经费支出缺乏必要的内控约束手段。
2、预算编制不够细化, 缺乏执行约束力
高校财政支出的部门预算、零基预算不完善, 核算科目没有细化, 院系多块资金定性不明确, 每年年底财政部门得到的“三公”经费上报数只是粗略的数据筛选汇总, 缺乏科目一对一的直观性, 很难精准反映“三公”经费的实际列支情况。这部分支出权力分散到各院系部门, 约束力较弱, 使预算支出用途与实际执行结果往往不一致。
3、信息公开程度低, 财务监管职能弱化
“三公”经费支出台账公开程度不彻底, 公务消费与非公务消费之间的界线模糊, 使公务消费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另外, 在行政监察、财政监督审计中, 监管效率普遍不高, 没有制定严格的行政问责制, 出现“上级监督不到位, 同级监督不了, 内部监督难落实、社会监督不现实”的现象。
(二)高校“三公经费”公开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三公经费”的支出作为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之一, 民众对这一敏感、特殊的支出的知情愿望更为强烈, 财政部安排部署年度预算编制工作时, 明确要求将高校的“三公经费”支出数据合并后予以向社会公开。“三公经费”的公开, 最终目的是让预算单位在思想上及具体支出时会有被监督的意识, 形成节约习惯, 实现规范管理。目前,高校"三公消费"乱象问题突出,严重影响高校声誉和形象,高校对“三公经费”支出管理的加强, 有利于限制不合理的“三公经费”的消费, 有利于强化对高校办学的制约和监督, 推进高样财务管理工作水准的提高,创造高等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多角度探析“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 “三公经费”公开对高校财务管理的积极影响
1.“三公经费”的公开, 将有助于高校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完善预算支出, 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标准体系, 增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科学性。在社会的监督下, 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编制, 增强预算约束力, 严格预算执行进度, 实现预算与决算的有效衔接, 提高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2.“三公经费”公开, 将有助于强化对高校办学的制约和监督, 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社会的监督有助于高校精打细算, 把有限的资金用到高校发展急需的地方。将高校“三公经费”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 能使社会力量提高参与热情和实施有效管理, 帮助公众正确理解高校的办学困难, 提升办学形象。
3. 高校将“三公经费”预算和支出决算予以公开, 不同高校之间的横向比较可以起到“准市场”的作用, “三公经费”支出较高的高校会受到社会舆论的监督和责难。同时, “三公经费”的公开也有助于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对高校展开财政绩效评价, 并将评价的结果与拨款制度改革相联系。在社会和政府的双重监督下, 将会有效促进高校提高办学效率和办学质量。
(二) 三公经费公开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的挑战
“三公经费”公开是一项系统工程, 高校公开的信息要经得起政府审计和社会监督, 也是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1.“三公经费”的数据是根据部门预算、部门决算中的相关经济科目数据统计出来的, 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的内控制度, 实现“三公经费”、部门预算、部门决算、会计核算数据之间的无缝对接, 确保公开信息做到有据可依、有据可查。高校的财务核算要精细化管理, 才能保证“三公经费”计量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2. 社会各界对高校学费标准的高低、经费的使用效率关注度较高, 并且存在一定的负面印象, 高校“三公经费”公开后可能会使高校面临社会不理解的指责和批评, 将迫使学校重点加强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财务管理工作, 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同时也对高校财务部门应对社会各界的质疑, 维护好公共关系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四、新形势下加强高校“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和财务管理的新思路
(一)实行预算精细化管理, 完善会计核算科目设置
高校要更精确全面的界定"三公经费"的内涵,明确核算内容,将“三公”经费作为项目支出从日常公用经费中拿出, 合理设置三项支出预算, 对三项支出做到尽可能精准测算;编制预算时,明确细化各项指标。
(二)加强内部控制和过程管理
制定并不断完善“三公”经费使用办法, 严格审批程序和报销流程,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管理,规范高校三公经费管理,提高三公经费使用效率。
(三)完善审计监督机制,建立"三公经费"公示制度
高校“三公经费”支出数额较大且业务量多而杂,审计人员要善于运用大数据审计方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和分析,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审查“三公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和合规性。上级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 严格审批预算编制, 实时监控预算执行, 防止预决算差异过大, 预算执行缓慢等现象;进一步推进“三公”经费公开, 并在公开过程中对“三公”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说明, 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
(四) 实行归口管理,严格追责机制
归口管理是指高校按照管控事项的性质与管理要求, 结合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 在不相容岗位分离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的原则下,明确“三公”经费支出的归口管理责任的控制方式,以防止重复管理、多头管理。加强高校“三公经费”管理, 防范廉政风险, 必须严格追责机制:对于“三公经费”信息不公开、公开不规范的, 由教育部主管或相关的纪检监察部门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追责;对于“三公经费”规模不降反升的高校, 由教育主管部门进行追责;对于高校“三公经费”使用中出现违法违规的问题, 由学校纪检监察部门相关责任人及分管领导进行追责。
结语
高校“三公经费”的公开, 对于满足社会的知情权、方便群众监督, 促进高校加强部门预算管理, 提高办学效率, 取得社会对高校办学的理解和支持, 提升自身社会形象具有积极意义。高校应推进“三公经费”信息公开的相关工作,积极面对“三公经费”公开对高校财务管理带来的挑战, 积极创新财务管理思路, 以“三公经费”公开为契机, 加强管理,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1]汤月婷.强化高校“三公”经费管理的对策[J].财会学习,2018(10):190.
[1]吴高波,马赫,孟凡斌.预决算视角下的高校“三公”经费评价研究——基于东部某省属高校2012-2015年的数据[J].教育财会研究,2018,29(01):36-46.
[1]陈帅弟,吴淑娴,阎银泉.论大学“三公经费”公开[J].财会通讯,2017(26):103-106.
[1]杨保良.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问题研究——以“三公经费”内部控制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0):160-161.
[1]陈佳.探讨高校“三公”经费管理新思路[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0):41-42.
[1]蒋小鹏.试论高校三公经费公开与财务精细化管理[J].财会学习,2016(19):15-16.
[1]马悦.新常态下高校“三公经费”公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19):208.
[1]张光然. 高等学校“三公经费”财务信息公开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6.
[1]曾晓璇. 对高校“三公经费”审计的几点思考[N]. 中国审计报,2016-03-02(008).
[1]韩俊仕.“三公经费”公开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0):131-132.
[1]周旭芳.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创新思路探析——以“三公经费”信息公开为例[J].商,2013(22):4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