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民师推官书
近奉(敬词)违(别离),亟(屡次)辱(委屈,谦词)问讯,具审(详知,完全了解)起居佳胜,感慰深矣。某受性(秉性)刚简(刚直简慢),学迂(学问迂阔)材下(才干低下),坐废(因此废黜)累年(多年),不敢复齿(再列入、自居)缙绅(达官贵人、士大夫行列)。自还海北(自海南岛渡海北还),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况与左右(对人之尊称)无一日之雅(旧交情),而敢求交乎?数赐见临(来访),倾盖如故(一见如故),幸甚过望(出乎意料之外),不可言也。
(第一段陈述与谢民师的交谊。)
所示书教(公文书启)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体式),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文章脉络)自然,姿态横生。孔子曰:“言(语言)之不文(文采),行(流传)而不远。”又曰:“辞(文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景(影),能使是物(所写的事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第二段借赞扬谢民师诗文,提出了崇尚自然文风的文学主张。)
扬雄好为艰深之辞,以文(掩饰)浅易之说(道理,内容),若正言(直言)之,则人人知之矣。此正所谓雕虫篆刻者,其《太玄》《法言》,皆是类也。而独(只是)悔于赋,何哉?终身雕篆,而独变其音节,便谓之经,可乎?屈原作《离骚经》,盖风雅(代指《诗经》)之再变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可以其似赋而谓之雕虫乎?使贾谊见孔子,升堂有余矣,而乃以赋鄙之,至与司马相如同科(等类齐观),雄之陋如此比(例子)者甚众,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因论文偶及之耳。欧阳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价,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贵贱也。纷纷多言,岂能有益于左右,愧悚不已!
(第三段借批评扬雄的艰深文风,进一步申述自己的文学主张。)
所须惠力法雨堂两字,轼本不善作大字,强作终不佳;又舟中局迫难写,未能如教(答允,同意)。然轼方过临江,当往游焉。或僧有所欲记录,当为作数句留院中,慰左右念亲之意。今日至峡山寺,少留即去。愈远,惟万万以时自爱。
(第四段答复谢民师的请托。)
简析:
本文虽是书信体,但可以看成是苏轼的一篇文论。
文章的重点是阐述作者自己关于文学问题的见解。他讨论了创作中物、言、意三者的关系,提倡“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自然文风,反对故为艰深,这符合文学创作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基本规律。
苏轼另有一篇《自评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可以与此文参见。
文中为求说理的深入浅出,多处运用比喻,如以“行云流水”喻文风的自然,以“系风捕影”喻把握创作契机,以“雕虫篆刻”喻写作小技,以“精金美玉”喻文章精妙,使文章说理形象,文采斐然。
本文的结构和语言符合书信体文章的要求。
如开头从谈论近日生活起居和处境心情入手,陈述两人的交谊,给人亲近之感。
结尾对对方的请求作出礼貌的答复,告知行踪,表达祝愿,态度亲切,用语诚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