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有几本厚厚的日记本。上面记得全是我小时候的糗事。甚至是我小时候写下的保证书和检讨书都夹在里面。岁月在纸上烙下颜色,纸张也便得易脆。
小时候喜欢翻看妈妈的日记本,然后在日记本里贪婪地汲取灵感,用稚嫩的笔写下“一页页都是我在母亲眼里的样子,扑面而来的是母亲对我的爱。”
妈妈对我是严苛的,尤其是在语言方面。小时候把我送到英语夏令营,人生地不熟,我借着手机打着电话,泪眼婆娑地倾诉着我想她。她笑我,没志气。
在学校学得了造句和看图写话,她便要求我每天写下自己的心得和在学校里的收获。我自然是苦恼的。每天生活都很枯燥,除了上学和放学,基本上没有什么事情可写。况且,几行没有营养的“流水账”更会花费掉我和其他小朋友玩的时间。那些小朋友在外面跑、笑的声音直戳我的心灵,身体在家,心已经飞了。于是我自作聪明,找出前面妈妈没看过的日记,飞快誊抄了上去。我本以为天衣无缝,结果还是被妈妈发现。那一晚,可谓是鸡飞狗跳,哭声、怒骂声混杂一起,好不热闹。
自那之后,我便不敢偷懒,每日除去上课外,便认真观察学校,总能发现出一些新鲜的事。因此我的语文成绩还算让妈妈省心。
我向来做事只有三分钟的热度。有时候作业多起来,就很“懒”,懒得写日记和没空去发现。于是乎——抱着这种侥幸的心理,我们家又是一阵鬼哭狼嚎。
自那以后,我懂得了写作和思考的重要性,当人家还在写爱迪生的锲而不舍发明了电灯时,我开始引用《劝学》里的“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那时候,我的作文当做范文在班里读过几次,更加激发了我去感悟生活,体会生活的兴趣。我乐在其中,享受其中。
直到有天,我和妈妈一起看一个综艺,里面一个选手唱了一首《父亲的散文诗》。听到“可我的父亲老得像一张旧报纸”时,我看着我妈妈哭了。她笑,年纪大了,听不得这些了。
上了大学后,我渐渐把日记的事情抛之脑后。互联网的崛起,让我更加浮躁,根本没时间写下自己的文字。顶多,在朋友圈里配图然后再写个简单的文案。这一忘,便是很多年。
再次提笔是毕业之后,我摇身一变,成了做新媒体大军的一员。我又记起母亲对我小时候的忠告——尽管我们都忘记了很久的日记本,还尘封在柜子里,藏满了的母亲的心事。
我又提起笔,一点一滴回忆着自己今日的所见所闻,然后再通过电子设备,敲下一个个文字。文字的流淌,见证着我每日通勤的拥挤,见证着每日的朝阳或月升。我忽然记起我母亲的文字。
那字里行间满满是我的名字,句句不提的生活艰辛,还有自己不懂得珍惜妈妈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总想着索要玩具,可妈妈总是陪伴着我,不曾离开。
我想,日记本里写着着两代人的记忆,那便是家长里短中的最质朴而又情深的故事。母亲把艰辛生活独自抗在肩上,不曾与我说起,我还如母亲日记本里的天真浪漫,渐渐长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