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既是“茶的国度”,又是“诗的国家”,因此自古茶诗一体,茶与诗的水乳交融,让人品之读之皆口齿生香、回味无穷。
细数古今茶诗,最著名的当数唐代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诗·茶》,又名“宝塔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此诗读来朗朗上口,以宝塔的形式写出,也形象地描绘了茶的形态、功用及人们对茶的喜爱。
图片来自网络再者又如七令《十大名茶》
茶
嘉木—客迎
不夜侯—涤烦情
陆羽撰经—徽宗论评
安溪铁观音—岳阳君山茸
信阳毛尖汤绿—武夷岩茶色橙
杭州龙井旗枪尖—苏州洞庭碧螺形
庐山云雾翠绿—六安瓜片分明
台湾产乌龙—安徽出祈红
中药不分—酒病解酲
诗为友—文为朋
春芽—植灵
茗
诗文形态独特,读来别具一格,令人眼前一亮,而又倍感亲切。
又如宋朝名气虽不大的诗人赵耒,一首《寒夜》却脍炙人口,流传千年: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寥寥几笔,却勾勒了冬日里的浓情画面。
再看一代“诗魔”白居易的《山泉煎茶有怀》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淡淡两笔,写出了爱茶而又淡泊的心境。
图片来自网络此外,还有很多极美的茶诗,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云:“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神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唐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唐·贯休的《桐江闲居作》 “红黍饭溪苔,清吟茗数杯”
唐·李绅的《别石泉》“桂凝秋露添灵液,茗折香芽泛玉英 ”
宋·苏轼的“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唐·灵一和尚《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野泉烟火白云间
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
清溪流水暮潺潺
唐·温庭筠的“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宋 黄庭坚的《一斛珠》
“香芽嫩茶清心骨
醉中襟量与无阔
夜阑似觉归仙阙”
如此云云……
图片来自网络茶是寄托心灵的圣物,诗又是情怀的寄托。
于是又有了纳兰性德借李清照与赵明诚的“赌书消得泼茶香”来思念亡妻;
有出自“铁马金戈”路放翁“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的郁闷寂寞;
有苏轼的“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有辛弃疾的“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一句句借茶抒情,或沉抑或惆怅。
再附上唐·韦应物的《喜园中茶生》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借茶言志,聊表寸心
仍然喜欢近代赵朴初先生写的一首小诗: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图片来自网络《尚书·虞书》里有云:“诗言志,歌咏言”。上千年来的以诗言茶,使得诗与茶这两块瑰宝在华夏熠熠发光。愿这融入到诗里的爱茶之心能永远传承。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