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宋词为什么是宋词?
公元976年,对于宋朝的赵家王朝来讲是一个高兴的年份,因为他们统一了中原。但对于五代十国中的南唐来说,却是一个悲惨的年份,因为他们亡国了。
南唐的历史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是对于南唐的后主李煜我们都能耳熟能详,李煜当皇帝无疑是失败的,但他填词作对是一把好手。他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千古名句,流传到今天付出的代价就是“国破山河在”。
也正是在这一年,李煜率领着他的一帮大臣北上降宋。跟随他北上的官员中,有一个叫柳宜的普通官员,他当时的职位是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是一个监督百官的职务,级别不高,权利倒是不小。柳宜虽资质平平,但他出生于富家门第,他父亲也是一位读书人,虽然没有做官但是在当时很有名气。
李煜和他的一帮大臣来到北宋后,宋太祖赵匡胤虽然软禁了李煜,后来赵太宗赵光义诛杀了李煜,但他们对南唐的大臣很善待和礼遇。柳宜在北宋依然做监察御史,并且官运亨通,一直做到了工部侍郎,类似于今天的国土资源部,或者建设部的副部长,而且是在中央王朝。
柳宜在他的时代属于光宗耀祖了,他的祖上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这个人物就是唐宋八大家的柳宗元。不过,柳宜有一个遗憾,他实在文采平平,没法把祖先在文学方面的天赋继承下来,同时也不能立言于世。
什么叫立言?古人说“立言、立德、立功”为三不朽,古代每个文人都想名留史册。但是,通过立德能留名史册的人除了孔孟,就是朱熹和曾国藩,也就是几百年才可能出一个圣人。立德对于文人来说,想都不敢想。
对于立功呢,武将叫立功,文人想率领军队攻城掠地,相对而言困难重重。那么文人想名留史册最好的捷径就是立言,把自己写的诗词歌赋留下来。
文采平平的柳宜是没有这个荣幸了,但随着他的三个儿子出生后,这个遗憾被他的儿子们弥补了。
柳宜有三个特别出名的儿子,三个儿子的名字起得一个比一个有个性。大儿子叫柳三复,二儿子叫柳三接,三儿子也就是我们要说的主人公柳三变。这三个儿子个个文采斐然,被称为“柳氏三绝”,而三绝当中最绝的是柳三变。
关于柳三变,当时的人们对他有一个评价——“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可见柳词有多脍炙人口。柳三变从小体弱多病,柳宜希望他身体健康福寿绵延,就给他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柳永。
据说,柳永出生的时候,柳宜正在山东为官,但过了不久朝廷就把他调往了广西。因为路途遥远,柳宜就把柳永送回了老家福建的崇安。其实,他们的祖籍是山西的永济,这个地方也是柳宗元的故乡,因为避祸南下来到了福建,柳家的几代人都是在福建崇安长大的。
柳永的童年是在福建武夷山度过的,随着父亲柳宜不断升迁,官拜工部侍郎,柳永就子凭父贵随父来到东京开封府。来到开封后,柳永这个大山里的孩子面对花花世界大开眼界,他尤其对烟花柳巷、勾栏瓦舍非常热爱,以至于流连忘返。
别的纨绔子弟去这些勾栏瓦舍用的是钱,柳永却另辟蹊径,他靠的是他的才华。因为柳永从小就显露出很高的填词作对的天赋,并且填的词清丽脱俗。一次筵席上,众人聆听了一位歌女清越哀婉的歌声后,大家即兴写诗词时,十二三岁的柳永当即就写出一首词:
凤栖梧·帘内清歌帘外宴
【柳永】
帘下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琉璃盏。
桐树花深孤凤怨。渐遏遥天,不放行云散。坐上少年听不惯。玉山未倒肠先断。
这首词柳永脱口而出后,词惊四座。
如果今天的某个孩子显示出了这样高的填词能力,他的父母绝对是惊喜骄傲的。可是,柳宜却非常反感柳永写词。为什么呢?
一是因为李煜在当时是填词第一人,却因为这样的才华亡了国,最后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二是因为在北宋初年,词其实是一种不入流的低俗的文学形式。
北宋初年,词是一种特别通俗甚至可以说低俗的东西。古代人对诗和词有这样一种解析——诗庄词媚。一个“媚”字就可以看出,词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甚至还有更难听的称谓叫“淫词艳曲”。
宋词和今天的流行歌曲一样,不光有词它还有曲,词和曲加在一起就是一首歌。不过我们今天看到的宋词只有词。我们学过的宋词有李清照、苏东坡、辛弃疾、陆游、柳永,甚至岳飞的这些词,其实都是经过反复精选,纯而又纯留下的经典。
但是如果你有一本《全宋词》的话,你翻开后无差别地去看看,你会发现许许多多让人脸红心跳的文字,而当中有很多的词是地地道道的淫词艳曲。
北宋的柳永如果类比今天的某一个人,他可以类比高晓松或者是周杰伦。因为他们从事的都是流行歌曲的创作。所以可以说,宋词是宋朝的流行歌曲,而不是特别高级的文学形式。
为什么我们感觉宋词是宋朝人特有的呢?其实,宋朝人并不仅仅写词,他们更爱写诗。并且全宋诗的体量远远超过全唐诗。诗这种体裁一直以来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主流的文学形式,而且非常庄重。
词之所以在宋朝成为一种标志和符号,是因为宋词在宋朝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就如同我们现在发微博和发朋友圈。
简单来说,宋词就是宋朝流行歌曲当中的歌词。宋词之所以在宋朝繁荣,是因为当时的宋朝是一个澄平的时代,富庶的时代。
比如说我们今天的中国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老百姓就会有各种形式的娱乐需求。娱乐业发达的时代,往往是社会富庶的时代。在中国历朝历代当中,北宋其实是一个版图比较小的朝代,但是它的财富却是有史以来最多的。多到什么程度,多到它是当时全世界财富总和的好几倍。
越宽松的社会环境,它的财富积累就越多。朝廷越不与民争利,对民间管理越松散的时候,社会上越富裕。宋朝初年薄徭轻赋,所以民间就都发展起来了。
宋太祖赵匡胤是马上皇帝,他是从柴家人手里夺取的天下,所以他对手握兵权的武将很忌惮,开国之初就对朝中将领“杯酒释兵权”,他把财富大量地给予了这些官员。可以说,宋朝的整个朝代制度就是养了很多悠闲的文人和昏庸的官员。
唐宋两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学艺术大繁荣的朝代,因为社会富庶宽松的氛围,文人士大夫就容易把自己精神领域的生活雕琢得越来越精致。唐朝人已经把唐诗雕琢到极致,而宋朝人能雕琢的就是宋词。
国家的富强带来的一个社会现象是,在宋朝形成了很多很大的大城市,开封就是当时的超级大城市,还有杭州、苏州、扬州等。柳永写杭州的时候就写道有十万户人家,这个十万不是虚指而是实写。
国家富强了,人民富足了,那么娱乐业就会越来越发达。回想一下中国的80年代,人们更多的是看港台的娱乐,而现在的中国娱乐业已经庞大到已经和西方的任何一个娱乐业抗衡了。
当时的宋朝没有手机和互联网,人们的娱乐方式就是聚在一起喝酒作乐,所以酒楼、青楼、勾栏瓦舍就慢慢繁衍起来。
为什么勾栏瓦舍花街柳巷多了?因为封建社会就是男权社会,他们的娱乐需要就是女子和歌舞。
当时没有录音设备,想听歌想看跳舞只能去现场。那些年轻靓丽的歌舞女子,就成了如同今天社会里的流量担当。
这些女子想要维持自己的流量地位,就要掌握最流行的歌曲,以此招来更多的回头客。
所以,柳永就成了那些勾栏瓦舍里的女子们最欢迎的人,只要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会唱柳词。因为他写得词很好,传唱度最高。
想象一下当时的宋朝人是怎么欣赏宋词的,一群文人士大夫围在一个舞台下,少则三五个,多则几十个,他们一起围听一个女子唱着宋词,指指点点,不停发出浪笑。感觉特别猥琐。
在柳永那个时代,宋词就是这样流传开的,它并不高雅。那些看客大多是文人,他们和青楼女子们传递暧昧最好的方式就是宋词。他们都受过传统诗词的教育,写作是信手拈来的事,写完词了拿给那些女子唱。比如思春之类看了让人脸红心跳的词,以此满足自己低级趣味的精神需求,这样的场景有些低俗。
这种精神上的享受在那个年代是比较难得的,因为家里的妻子往往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什么爱情,而他们缺乏的不是女子,而是精神上的恋爱。
我们说写诗写书,为什么到“词”这儿就是填词作对?宋朝的词是有曲子的,这个曲子对应着一个词牌,比如说虞美人、采桑子、长相思、蝶恋花等等,每个词牌都对应着一首特定的曲子。这个曲子是什么旋律,今天的人不知道,因为散佚了。可以看出古人对音乐的不重视。
古人没有录音设备,唯一能记录下来的就是词。有了一个词牌,有了一个曲子,词人往里加东西是按照平仄的规定往里加的。平仄是为了读起来抑扬顿挫。
无论你写五言还是七律,相对而言平仄规律较少,而当你把五言绝句掌握了再写其他,往往一通百通。但写词不是这样,一个词牌代表一个曲子,某种意义上有多少曲子和旋律,就有多少词牌,所以它不是一通百通。
在宋朝历史上有一千多个词牌,还不包括一个词牌的各种变体。比如虞美人、采桑子等词牌,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可以被反复地去填,变成了一个固定格式。宋朝的一千个词牌,就有一千个旋律,但常用的也就一百多个,一百多个中真正被耳熟能详的就只有几十个。
宋词只留下了填词人,没有人记得某一个作曲人。为什么呢?因为作词和作曲的人身份不同,作词的是文人士大夫,作曲不是儒家传统教育中要学的东西,文人士大夫是不屑于作曲的。
什么人作曲?宫廷中的音乐匠人作曲。他们是甲乙丙丁,他们不被记载,也没有人对他们感兴趣。所以,他们写出来的曲子虽然流传,但他们的名字是低贱的,那些曲子就这样散佚了。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都不是很擅长音乐,在今天的中国,能歌善舞的民族都是少数民族,比如维吾尔族、傣族、苗族、蒙古族等族的人们都能歌善舞。
中国的乐器流传下来的也很单一,二胡、胡琴都有一个“胡”字,可见都是来源于少数民族。汉人可以伴奏的乐器真的不多。
宋词轻曲重词,当一个文学体裁是有井水的地方就能唱的话,说明它是通俗的。
但宋词并不是一直停留在低俗的层面,当宋词写作的场景不仅限于娱乐圈的时候,宋词变得越来越高雅。尤其当它变成文人士大夫们用来言情承志的时候,再加上与原来的曲子脱钩后,诗和词就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所以,后来的宋词非常高雅,而在柳永的时代,尤其对于他来说,他填的词更注重音乐性,和他同时代的苏轼则更注重文学性而忽略音乐性。
以上种种原因,父亲柳宜对柳永看在眼里气在心里,柳宜不想让他在娱乐圈里混,更不想他因为填词作对而荒废他的科举功名之路,所以柳宜想让柳永开启另外一条人生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