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宫 争鸣千秋

作者: 乐仁智l让文字在山水间跳舞 | 来源:发表于2018-10-20 07:46 被阅读274次
    稷下学宫论辩

            战国时代,群雄争霸,养士之风兴盛。与战国四君子个人私养不同,官办的学宫也应运而生。世界著名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认为:在中国,书院的创始可追溯到很早时期,其中最著名的是齐国首都的稷下学宫。

            因学宫位于临淄的稷门附近,西对祭祀“五谷之神”后稷的稷山而得名。稷下学宫的创始者田齐桓公,据考证,就是初中语文课本《扁鹊见蔡桓公》中那位讳疾忌医、最终病入膏肓的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

            田氏代齐后,新政权面临重重困难。田齐恒公通过设立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聚徒讲学,目的是为自己出谋划策,巩固田齐政权。所以说,学宫从诞生起,就深深打上了政治烙印,而不仅仅具有学术和教育的功能,以致于后人称之为现代版的高等大学堂、政治参议院、政策研究室、社科研究院等等,可见多种功能集于一体,具有深远的意义。

            稷下学宫从田齐桓公执政初建,到齐威王时期初兴,齐宣王时期鼎盛,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与田齐政权伴随始终。蓊郁的梧桐,招来了金凤凰,也招来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黄金时代。延续150多年的稷下学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数以百千计的各国各派学者在此云集、交流、传播、辩说、争鸣,极大推动了治政学术的融合、发展、创新,出现了“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的盛况,演绎出中国文化史上最壮丽的文化奇观。

    稷下学宫 争鸣千秋

            稷下学宫给今人至少留下几点启示:一是汇聚天下人才为我所用,需要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气度,“解放思想”是前提;二是打破地域、身份、流派、思想限制,尊宠贤人,政治上有荣誉地位,物质上有优厚保障,让人才无后顾之忧,才能吸引“诸子百家”;三是重视游学这种教育方式,学生可自由寻师求学,老师可以自主招生讲学,学与教允许有充分自由,利于开阔视野,创新学术,培养人才,才能“一鸣惊人”;四是各学派之间要求同尊异,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并紧密指导实践,才能产生“百家争鸣”。

    稷下学宫 争鸣千秋

            遥想当年,孟子曾两度游学于此,荀子曾三度为学宫祭酒,稷下先生、稷下学士共同把学宫打造成思想解放运动的策源地,百家争鸣建功的大舞台。曾经规模宏大的稷下学宫只留下一块遗址碑,这块土地早已为后稷所创五谷所掩盖,“远去了鼓角铮鸣”,而百家争鸣之声确已风行中华大地。

    诸子百家争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稷下学宫 争鸣千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fyp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