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用一个“好问题”助力课堂教学

用一个“好问题”助力课堂教学

作者: 张奕然 | 来源:发表于2020-10-05 09:39 被阅读0次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有计划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和回答。课堂提问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有必然的联系。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常有这样的体会:同一问题,这样问,学生满脸疑团,那样问,学生就会豁然开朗。那么,课堂提问当如何设计,才更为科学有效而富有艺术韵味呢?

    一、突出重点

    在上课时,由于小朋友们心智还不够成熟,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提问题要去粗取精,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利于突出重点。也就是说,教师所提问题要有价值,在基于教学目的前提下,力争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设计出一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有针对性的问题,这一两个有针对性的问题是理解课文的突破口,也是文章的重点,是能体现中心的点睛之笔。

    二、难易适度

    小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建立自信心尤为重要,问题要是太难,很容易导致学生自信心受挫。因此,问题过难或过易,都会失去思考价值,导致学生不感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学生难以回答,失去问题的意义;过小过浅过易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入流,不仅对知识的掌握,没有任何意义,还会使学生养成不动脑筋的不良习惯,过难过易都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那么,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仔细阅读和深入思考之前无法回答的,但同时,又应当是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如何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要从教材实际出发,教师应当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另一方面,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所提问题符合学生现有水平,既不能低于学生现有水平,也不能够太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否则,学生会失去兴趣,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实际能力,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不至于偏难或者偏易。

    三、有趣味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小学生对周围有趣味的事物很感兴趣,会促使他们思考,能使学生产生好奇之感。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有意识的注意力,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因此,课堂提问要讲究发问方式,从不同角度,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问题要力求新颖、讲究新意,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忌问题提得平平淡淡、老调重谈。

    我们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感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愿望,有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在通往知识的道路上,善问者不妨来一点故弄玄虚,甚至做一点秀也无妨,总之是为了使学生感兴趣。所以,教师所提问题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对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

    四、富于启发性

    问题不可直来直去,要富于启发性。如果我们老师所问的问题能够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就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进行畅所欲言地讨论,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在争论中形成正确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进行了深入地探究、积极的思考。

    因此,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才能极大刺激学生的思维,创设最佳问题情境,使学生达到学习的最佳状态。因势利导,富于启发性的提问,更能有效培养学生积极思维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思维的发展。

    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的学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会提问的人。”可见,教师的提问应该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应该逐步培养,让学生求异创新的火花成燎原之势,进而养成创新的习惯更是当代教育工作肩负的历史重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一个“好问题”助力课堂教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gzo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