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采访100个在德国的人
打破我对独立女性“正确”的“偏见”的姐姐

打破我对独立女性“正确”的“偏见”的姐姐

作者: 亚文ww | 来源:发表于2020-09-11 06:33 被阅读0次

    “采访100个在德国的人”计划是给自己的礼物。

    鉴他人,见自己;遇他人,愈自己。

    我们往往低估了这些身边的、

    普通人的光芒和力量。

    如果不能去环游世界,那去看看他们看过的世界。

    如果没有机会认识不同的人,

    那读一读这些不一样的灵魂。

    第一个子题为“在德国乘风破浪的姐姐”。

    芒果台的《乘风破浪的姐姐》没有聊的,

    我们来聊一聊。

    公众号:yawen-world

    豆瓣:亚文ww

    微博:亚文ww

    桃乐,游历了35国、现在钟爱Techno电子乐(没关系,我也是第一次听说)的31岁女子,2010-2017年间在北京曾先后就职于人人网、捷克大使馆和奔驰,2017年奔赴德国就读MBA,如今在柏林生活,就职于Flixbus的运营部门。

    #文中图片所有权皆归桃乐所有#

    桃乐和朋友在奥地利的阿尔卑斯山上,我第一次见背这么小包登雪山的人:)

    30+ 最大的变化

    身体上的变化

    桃乐说,进入30岁之后,她感受到身体里的荷尔蒙的变化,似乎一种强大的想成为母亲的、独属于女性的天性在血液中奔腾。这是她以前没有设想过的:喜欢小孩但一直认为缺乏耐心的自己会有想要小孩的意愿。

    另一个更重要的变化是,“关于身体上的自卑感少了很多,也终于喜欢上自己的身体”。这个变化并不是年龄的功劳,而是要归功于这几年body positiv和女权浪潮对她的影响。

    物质追求上的变化

    和前几年相比,桃乐觉得,现在的自己不再那么容易被物质束缚。可以在搬家的时候执行“断舍离”,对购买非必需品的欲望说不。可以说,进入30岁后,物质欲望变得很低。正是因为现在的自己掌控了这更多一点的自由,她坦然,她也比较喜欢现在的自己。

    而这种极简主义的消费观,也要归功于德国整个社会的理性消费环境。没有要购买奢侈品的从众心理,没有网红明星的直播秀鼓励人们买买买。在一个理智沉静的气氛中,人们也更能把持住自己的消费欲望。再者,跟她自己的环保意识的增长也有关系。

    最大的风浪

    当桃乐被问到“目前面对的最大的风浪”时,不出意料地,她说是那种对30+女性感情婚姻状况的迫切追问以及施加的压力。而正是因为对祖国的逃离,这种迫切和压力已经相对少了很多。

    而这种逃离又衍生出了另一个“大浪”— 身份认同焦虑。这一焦虑又延伸出来一种分裂的感情:一方面我们会悲愤于国内有些行为、政策的不合理,但是在与他人谈及时,又忍不住要去维护遥远的她。

    新的想法

    进入30岁,桃乐经常考虑养老这个想法。因为对物质的低要求,所以她开始有种想实现50岁甚至40岁养老的理想。对于她来说,只要精神上做好进入平淡生活的准备了,进入养老模式并不可怕。

    有一些计划提前养老的人,他们计划极度地消减现在生活的开支,不旅行,不娱乐,不生小孩,攒够了足够的钱,达到养老的财务自由之后,开始进入养老模式,享受生活。

    但桃乐不同,比提前进入养老模式更重要的是享受当下的生活,定下一年去一个新国家的她,想要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大地,用自己的双眼去欣赏人间。所以,她的提前养老的理想是与及时行乐的生活理念不矛盾的。

    可是,这样的话,矛盾的就是物质条件。虽然物质需求很低,但是她还是比较担忧养老所需要的经济基础,毕竟,在人老时,物质需求不是最重要的,反而是疾病的不可预知,需要人们准备一张巨大的经济大网,以备不时之需。

    桃乐对她自己有着如此清楚的认知,也非常敢于畅谈她的价值观。于是,这篇人物专访可以清晰地给她按上几个“标签”或者定义。

    悲观的享乐主义者

    当回看桃乐的就职轨迹时,我期待着她向我诉说一番每次跳槽的纠结和抉择的艰难,出乎我意料的是,在她看来,当已经熟识工作的各个方面,而工作变得没有挑战和无趣的时候,她就会选择离开。这是逃离无趣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可是这其中也掺杂着“自己只是一个随时都能被替代的螺丝钉”的清醒的挫败感。

    但是,逃离和重新开始看起来是最简单的,但对于桃乐来说,这是因为她不缺乏跳出熟悉环境和舒适区的勇气。

    正是直面了自己及人类的“容易无聊”的天性,她对婚姻制度抱有怀疑态度。也许某一天,因为父母的愿望(似乎再怎么独立、追求自我的中国孩子,都逃不过“孝”或爱带来的愧疚感),她也会进入婚姻。尽管在桃乐看来,婚姻不是人生的一个必选项,甚至不是很重要的选项,孩子也只是女性给自己的一个选项而已。

    年轻人不愿意或害怕进入婚姻,甚至不再追求稳定的感情。在如今的柏林,在桃乐身边的八成同龄人都在实践开放式的关系。你可以说,德国年轻一代越来越不把感情当回事,又或者可以说他们在探索着感情形式的更多可能性。

    正是因为秉持着及时行乐的理念,她追求有趣。不断地去到新的地方、认识新的朋友,最大化地享受生活,才是今后能无畏地步入老年的勇气。因为无所顾忌地年轻过,享受过青春,也才能无畏地老去,享受迟暮。

    Fusion Festival 德国的音乐节

    有着“每年都去一个没去过的国家”计划的桃乐,已经游历过3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她认知冲击最大的是去年的伊朗之行。和来自德国、墨西哥、伊朗的三位好友的自驾之旅,也是一场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思想碰撞的旅行。

    而她双脚踏入的那片土地、她双眼所见的那群人们全然不同于从媒体上得到的印象。她眼中的伊朗城市像极了中国的二线城市,宗教氛围不算特别压抑,人们的思想也像极了中国人。另外,伊朗女人酷爱”整鼻子“的传统,鲜活了她对伊斯兰教女性的认知。

    去检验媒体、书本、影视、他人带给自己的认知,去审视自己观念中的偏见,去包容与自己世界的不同,是所谓旅行的意义,是寻乐的更高阶形式。

    伊朗的粉色清真寺 在住所需要征得男主人同意才能被摘下的头纱

    访谈中桃乐给我留下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句话是“人永远不会特别开心”。那是享乐主义者带着一种清晰的理智在寻求快乐。在快乐的高潮褪去,迎接生活弯弯绕绕的、曲线的低谷时,不会太过失落,或做好失重的准备。

    在现在这个网络环境中,能说出自己是享乐主义者,也是需要勇气的吧。人们一听到这个词就和“贪图享受”“颓靡挥霍”联系在一起,不容解释。在希腊哲学家伊比鸠鲁看来,这个“乐”是指“没有痛苦”和“灵魂的安宁”,这种“乐”恰恰不是通过满足欲望、挥霍金钱能获得的。

    去年她的两位好友都经历了一段很艰难的生活:一位好友突然深陷抑郁症的困扰,一帆风顺的她毫无觉察地、无法控制地、不断地萌生放弃生命的想法;一位好友在四十上下的年纪得了癌症。好在在经历了一番治疗、抗争后,都在好转。因此,桃乐珍惜自己的生活、享受生活的信念也更加坚定。

    也许,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都是在人生无常、人生苦短的悲观主义中孕育而来的。

    尴尬的女权主义者

    住在柏林Rigaer大街(德国著名的左翼社区)的桃乐,被左的氛围包裹。她笑称柏林每周都至少有2场游行示威活动,参加机会很多。她参加过两次 “Friday for Future”(由瑞典15岁女孩Greta Thunberg发起的、号召学生周五罢课、以要求政府实行减排、拯救地球气候的和平示威活动),有一次她所在公司甚至放假半天让员工去参与。在3月8日国际妇女节时参加过为女性发声的行走运动,参加过抗议拆除某座历史建筑的示威活动等等。

    柏林CSD Pride游行 聚集在勃兰登堡门前 为人类未来走上大街的孩子 我眼中的百万文案

    当我问她走在一群拥有共同信念的人群中是什么样的感受时,出乎意料的,她说是尴尬。她说这个时候特别有一种身份认同危机。她会介意同行的人会不会认为她是德国人,她会尴尬于作为中国人,可是自己的同胞却对这样的议题无动于衷。

    问起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人权、女权、少数群体权益、环保的时候,她说应该是从高中时候听过的摇滚乐、看过的书所受到的启发。

    “你会介意或不好意思跟别人宣称自己是个女权主义者吗?”

    “不会。我觉得每个女性都应该是女权主义者。”

    在中国网络话语中,充斥着很多伪女权主义。在没有一个理性思考的行为机制和传统下,所谓的”女权主义“充斥着荒唐和纷乱。这让桃乐突然多了一层声称自己是“feminist”的顾虑。我们谈到围攻papi酱事件以及《我是余欢水》豆瓣打分事件,国内网络上的非理性和缺乏思考的“女权主义”乱象,让悲伤、无奈的情绪达到了这次访谈的极点。

    “关注女性、少数群体、环保等议题,会让你有种“人间不值得”的感想吗?”

    “有啊。有啊。但是,你也不能不关注。”

    在桃乐看来,在这个还有很多人的生存状态需要被看见的时代,去关注、去看见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打破对30+女性“政治正确”的期待

    今夏的《乘风破浪的姐姐》带来一股新风,从最初对万茜、蓝盈盈的喜爱,到最后偏爱金晨。桃乐自嘲她最终还是喜欢“除了外表美丽、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的”头脑简单“的大美女,似乎还是落入某种“俗套”。

    似乎喜欢积极努力、有深度、成熟、有事业心的女性变成了一种政治正确和集体偏见。

    同样的,桃乐坦诚她自己好像是一个不能在工作中获得自我价值的人,工作对于她只意味着工作,是提供她物质基础的劳作,她生命的意义在那8小时之外,在于和朋友的喝酒聊天,在于去没去过的地方、见不同的文化、遇见不同的灵魂。

    桃乐也打破了我对独立女性”政治正确“的高期待。女性可以拼事业,也可以追求享乐。毕竟,能让自己活得开心,也不是一件很容易就能做到的事。

    所以,姐姐们可以乘风破浪,只为更远的远方,也可以是穿过风浪,只为躺在不同的沙滩上晒晒太阳,享受惬意人生。

    现如今人们动不动就会说“三观已碎”,可是,很多人并没有清晰的价值体系,而恰恰去梳理这些“三观”,正是去认识自己的前提。当我问桃乐,现在的她是否过得开心、她是否喜欢现在的自己时,我很高兴她都给我肯定的答案。因为在我看来,有着明确的自我认知的人,都更容易找到快乐。

    在人们都还在用QQ的时候,桃乐的QQ签名向世界宣告着她的人生理念:Carpe Diem(及时行乐)。而找到和执行这一人生准则的前提则是另一句拉丁语:nosce te ipsum (认识你自己)。

    最后,用桃乐的关于独立女性的一段话,来结束这篇文章:

    能够打破对独立女性的种种期望才是真正做到了独立。独立女性不应该是仅仅实现了经济独立,感情上的独立,更应该是人格的独立,能够活得自洽,清醒地看待别人的、自己的期待,也能接受不能满足这些期待带来的挫败感,对我来说,是独立最重要的一步。

    感谢桃乐对本文的查漏补缺和提出的修改意见。更要感谢她在我又陷入自我否定时给与的肯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打破我对独立女性“正确”的“偏见”的姐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su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