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情深多囧。”
这是参加编剧史航举办的一次讲座时,他在赠送给我的王朔的《我是你爸爸》的扉页上写下的四个字。
最近重新读了这本书,书写的很不错,这四个字也题得妙极了。
书店营业员马林生是个有知识、有头脑的人,但他也自命清高,不切实际,装腔作势。离婚后,他独自带着儿子马锐生活。和儿子的关系却令他头痛,打骂是失败的,可是和儿子做了哥们儿,也让他不自在。正当他忙于筹备自己再婚时,儿子却被流氓打伤住院,前妻要求收回抚养权。
这本书对家庭伦理关系,教育子女的问题进行了反思。1992年的作品现在读起来依然觉得很有意思——虽然从优生优育到科学育儿,中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教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依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没有具备为人父母的能力却糊里糊涂成为了家长,又在后代的成长中不断地与自己的无能狭路相逢。
越是用力,越是与期望背道而驰。最不愿意面对的那个自己,在与这些小鬼的对立与撕扯中,赤裸裸地晾在面前。
《我是你爸爸》中夏青的妈妈,因为颇有几分姿色,早年落下了风流名声,有了夏青后小心翼翼树立正经形象,希望闺女觉得她值得尊敬,但因为担心有把柄在左邻右舍手中攥着,时刻提心吊胆担心关于她的闲言碎语会传到女儿耳朵里去。
“我此生已经不存其他想法了,心全在这个女儿身上。只要她对我好,全世界的人都对我恶狠狠的我也无所谓……”
“一直生活在鲜花蜜糖中,只知道大灰狼是坏人,小兔羔子是好人,爱憎分明着呐。我这么小心注意着,成天价,就因为实在不是个圣人,她还对我老大不满呢。”
“我也为难,让她老在梦里吧,她老长不大;叫醒她吧,又怕她伤心;等她慢慢自个醒呢,又怕冷不丁一睁眼吓坏了。她那么小,哪里受得了看见父母也长着尾巴?”
……
你看,多囧。
二
朋友的爸爸妈妈早年离异,她跟着妈妈一起生活。高考后,她要去另一个城市上一所很不错的大学,临行前妈妈邀请了很多人去酒店为她送行,妈妈以茶代酒与大家谈笑风生,聊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聊她为了高考付出的努力,宾主尽欢。
第二天,妈妈送她到火车站。站台上有许多抹着眼泪送别的亲属,而妈妈却显得轻松而豁达,帮她整理床铺,叮嘱一些琐事儿,嘴角上始终挂着微笑。
火车启程前几分钟,列车员提醒送行的亲属离开车厢。妈妈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说:“照顾好自己,我相信你。”然后酷酷地下车了。
车厢里的其他旅客跟朋友说:“你妈妈好酷好有风度啊,我妈妈从上星期眼泡就是肿的。”
朋友微笑:“是呢,我妈特别大女人。”
躺在摇晃的火车上准备睡觉时,朋友的眼泪哗哗地流个不停。
她知道,故作轻松一个暑假的妈妈,此时此刻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屋子里,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落泪了。
就在昨天晚上送别席散后,她和妈妈走路回家,离家还有几百米时妈妈想去洗手间,便加快了脚步,后来直接一溜小跑在前面冲回家去。
妈妈很少这样失态,朋友看着笨拙奔跑的妈妈觉得滑稽极了,回到家里看着从洗手间走出来如释重负的妈妈,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没想到妈妈顿时恼羞成怒,只说了句“我喝了那么多茶”便哽咽了。
朋友吃了一惊,默默回了房间。
是啊,相依为命十几年的女儿就要分别,妈妈喝了好多好多的茶,两大杯鲜榨汁,她要不停地吞咽、说话,让气氛欢快再欢快,才好让自己压得住一不小心就涌上来的眼泪。
情到深处,囧态难免。
朋友说,这一份囧态,和妈妈自始至终的坚强、从容、得体一样珍贵。
三
大概是我小学的时候,用存了很久的28块零花钱在家附近的礼品店给妈妈买了一个音乐盒作为三八节的礼物,妈妈收到了很高兴,只是觉得小小音乐盒28块钱稍微有点小贵,毕竟是九几年嘛。
过了段时间,我和妈妈遛弯儿时一起去那家礼品店逛,看见货架上摆了同款更大的一个音乐盒,我鬼使神差地问了句这个多少钱,那个店员明显已经不记得我,看了眼音乐盒说“15块。”
我和妈妈面面相觑,快速离开了那家店。妈妈安慰我说功能可能不一样。
毕竟那个年代还没有内存之类的差别,都是五号电池单曲循环。
反正看到那个音乐盒,就觉得超级囧。
不过后来说起来我送给妈妈的礼物中最让她难忘的,我和她竟然不约而同地说到了那个音乐盒。
四
“囧”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单个汉字”之一,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尴尬、困窘”之意。
在各种囧中,基于情深而产生的囧,大概是最可爱的。
就像《麦琪的礼物》中,剪了一头长发的德拉收到纯玳瑁梳子、吉姆收到白金表链的那一点囧。
若干年后再回忆,那枚小小的囧,只是刻在深情上的别致徽章。
而父母的爱,由于无可比拟的无私和自私、
毕竟“囧”最原本的含义是“光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