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起来看漫天书读书
戈尔巴乔夫的《孤独相伴》莫名的热闹

戈尔巴乔夫的《孤独相伴》莫名的热闹

作者: 4ca0fc422952 | 来源:发表于2017-11-28 23:19 被阅读45次

    本以为戈尔巴乔夫的这本《孤独相伴》回忆录,旨在表达他辞去苏联总统之后,面对自己耗尽心血的改革仓皇流产之后,无可奈何的寂寞和空虚。是的,毕竟他和他的妻子被叶利钦从别墅里赶出来的狼狈似乎是无比生动的呈现在我眼前,诚如叶利钦辩驳自己不过是以牙还牙,因为某年某月某日,戈尔巴乔夫同样用卑劣的手段,命令克格勃把不得不依赖止痛药的自己强行架到政治局会议上一样——然而,在戈尔巴乔夫的回忆录里,那一次不过是叶利钦为了已经强硬辞职之后还死皮赖脸要留在政治局,佯装自杀玩过火的幼稚戏码罢了。

    唉,这种各执一词的桥段,还真的很难有一个切实的结论,来说那一年的戈尔巴乔夫是否果然如此强行霸道,后几年的叶利钦是否果然如此冷血无情。

    然而,我竟然没有从戈尔巴乔夫的回忆录里读到尴尬离任的空洞,相反,他似乎从未把自己放在某个倍受拥戴或者赏识的位置。虽然我未能援引某些原文来证明这一点,但是确实有大量的文字都在表达某种倔强,也正是因为这种倔强,让戈尔巴乔夫在漫长又纯正的政治生涯里,拾级而上却又始终孤独寂寥。

    没错,戈尔巴乔夫的孤独,并非是从苏联解体开始,或者说,苏联解体不过是让他的孤独成为了某种图腾和象征。他的孤独,始终和他形影不离,既和他的出身有关,也和他不合时宜的大脑有关。


    戈尔巴乔夫在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时代,应该说就是一个不乖的小孩。他怎么能乖呢,他目睹着战争,亲历着被逼急了的人们是如何冷漠对待生命的极限,又是如何热忱于不知所谓的梦想。他对他看到的世界充满了质疑,连父亲是否阵亡这样攸关一个家庭悲喜起落的事情都会被搞错,明明说好幸福的黎明就在眼前结果地平线会跑,沙皇时代都没有饿死的农奴反而在布尔什维克的太阳下不知所措……凡此种种,似乎成为了戈尔巴乔夫政治生涯的跗骨之蛆,他不知好歹的和地方前辈抗争,用不符合理论价值观的方式去改革和颠覆,并浑然不觉旁人的嫌弃而沾沾自喜。

    他是对的吗?还是仅仅沉沦在边疆省份的小成绩无法自拔?我并没有答案。

    不过他对于改革的热衷还真的是预示了他的未来。我并不愿意用扇风者必陷于风暴这样的老话来致意戈尔巴乔夫,可是他对政治公开化、言论自由化、生产市场化的努力,确实是把自己拉下马的直观因素。或许,在边疆地带的骁勇善战,能够借着天高皇帝远而风生水起,毕竟,穷不拉几的地方也没有什么所谓的既得利益者。然而随着他以令人惊讶的速度步步高升,似乎就成为了某些人极为难过的一根硬骨头。

    一方面,大家对他的能力有目共睹,他在农业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至少是另辟蹊径的提供了一些打破僵局的解决方案,而他务实的作风,也确实为暮气沉沉的中央带来了生气。另一方面,他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雷厉风行,以及并不畏惧于流程惯性而设下的重重阻碍,勇往直前的愣头青做派,也确实让享受特权多年的政治权贵很是生气。

    我是真的好奇,他那种就算你看不惯我但是我就是要这么办的固执,到底是哪里来的幕后玩家,从未退缩的为他撑直了腰杆子?很难说哦,或许又是一场晦莫如深的往事。

    反正亚美尼亚的辗转翻覆已然让我有了某种预设,任何一面之词都只能看看而忌讳情感代入。

    所以,读戈尔巴乔夫回忆录的时候,我已经不会有读曼德拉自传的那种血脉偾张感了。


    既然提到了曼德拉,于是又忍不住稍微比较一下了。虽然数月前读的曼德拉自传,有很多的细节已然记不清楚。不过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经游历东西欧诸国,其中包括了当时的东德。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物资匮乏深深的打击了他曾经倾向于共产主义价值观的立场,而觉得资本主义多党民主才是南非的求存求和之道。回到戈尔巴乔夫的回忆录,那个时候的苏联,确实极为困难。一方面共产主义老大哥必须要照料后面的一连串小弟,另一方面二战后面接着冷战也确实捉襟见肘日子难过。彼时的戈尔巴乔夫,正为农业产量作假气得不得了,生活必需品的短缺,更让他觉得全世界都在和自己作对,分分钟都是无可反转的逆境。

    如果要横向比较两个人意志的坚强程度,还真的是不分上下。但是要说到斗争的艰难,似乎我更愿意站在戈尔巴乔夫这边。曼德拉的抗争,是已经显然的是非黑白,他要做的是,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不畏惧且不退缩,以此为更多努力的人提供精神力量。而戈尔巴乔夫,他是在对自己的所谓信仰挥舞拳头,他知道它的不对,但是却不能直白的指摘和否定,他明明晓得怎样才能止血复苏,可是却被束手束脚而无从下手。

    戈尔巴乔夫确实有他乌托邦精神的所在,可是他也并非没有预料到改革带来的艰难。他本来以为那些战友,他信任的人,会和他一起度过难关,可是在这样的大事上他居然忘记了自己一路走来的孤独,他始终从来都是以自己为战友在厮杀,当他认真的总结最终还是高估了那些同僚的政治素养和品格的时候,已经回天乏力。


    八月政变也好,叶利钦的卑劣也好,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背着他签下协议也好,短暂存在的独联体也好……所有的一切在戈尔巴乔夫回头看的时候,似乎每一个转折点都是可以被预料的一般。然而这个世界上并不缺少事后诸葛亮,所以在我看到的这些文字里,充斥的自然就是戈尔巴乔夫对当时盲目乐观的追悔,以及后来数年里因为政敌的恶意设计而成为不被信任旗杆上之象征的委屈。

    政治这种事情,自存在一来就素来是成王败寇的冷血文字,若说它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固然稍嫌轻浮,但是话语权始终被权力所有者掌握也确实助长了不由自主的偏听偏信。

    戈尔巴乔夫要公开化政治,推动言论自由的初衷之一,就是觉得国家的政权不应该成为少部分人的派对,但是他居然忘记了权利平衡是一件多么微妙的轮盘游戏。他何尝不是以改革求取未来的赌徒?只是他冒进的把那些沾沾自喜的人赤裸裸的放在了公众的秤盘上,让他们自觉倍受羞辱且颜面扫地,又有谁会诚实的站在他这一边和他共同进退呢?即便是八月政变时候打着清君侧旗号的叶利钦,何尝不也是想要多抓取一些筹码,当他被还不知道如何正确运用言论自由的幼稚声音攻讦的时候,能够多一些证明自己忠于人民和国家的旗帜?

    这也是戈尔巴乔夫最让人心疼的地方。每个会议桌上的人都认同改革的必要性,也都知道开放言论自由会激起怎样的波澜,每个人都对将要来到的不可知心知肚明,也预料得到开放性的选举和民主化进程在面对物资匮乏的窘迫,将为推动政令的人带来怎样的灾难。然后,他们都接受了戈尔巴乔夫的说辞,都接受了他的预警,可是当灾难来的时候,却推他一个人成为了十字架上的牺牲品。

    那些人,有小房间里的派对参与者,也有各个加盟共和国的书记和总统,当然,还有潜藏野心的政治投机者。


    戈尔巴乔夫提到自己在1996年参加俄罗斯总统选举时的企图,不过是证明他从未出卖过人民的利益,却依旧受到了叶利钦当局的种种刁难和迫害。这种平实语句里包裹着熊熊火焰的强烈对比,确实对渲染他悲情英雄的形象有很好的作用。可是却对他的形象改善于事无补。我并不是不相信他列举的那些数据,说是俄罗斯人民最后还是理解了他的立场。可是老百姓从来都是单纯的关心着自己的柴米油盐的,那么多年从未改善的生活品质,再理解和体谅,只怕也对那样的政府爱不起来。毕竟,大家对于幸福的黎明已经期盼了太久,被温饱的地平线也调戏了太久,对于改革的成效早已失去耐心。

    或许已经没有人在乎所谓的意识形态了,他们更愿意关注商店的货架上有没有充足的面包、牛奶和黄油。电击疗法并没有预想中的刺激心脏痉挛恢复自主跳动的作用,而是真的令经济命脉陷入痉挛而最终瘫痪。当然,戈尔巴乔夫认为太多地方的民粹和激进派策划了这些妨碍的阴谋,然而他小地方的改革成果并不具备复制到当时的苏维埃联盟这件事,也显而易见。

    或许,这也是他自怜自艾于孤独的原因吧,从未有人给他政治和知识的支持,也未有人给他经验和教训的分享,他那么多年孤灯孓影,最终把自己送进了政治坟墓,也实在是叫人可怜却不能叫人钦佩的无奈。

    戈尔巴乔夫也在回忆录里说:“一个人失去权力之后,就会感到很不舒服。换个温和的说法,他就会像个多余的人。 而在我国,没有人会自愿放弃权力。”

    这让我觉得有些黑色幽默,确实,我无法判断或者帮戈尔巴乔夫把自己摘干净——他本人,是否也是他国中的一个呢?

    当他怒气冲天的说:“人不能下贱到这种地步:胡说八道、胡编乱造,就是为了取悦那些掌声。”

    是不是只因为他自己被放在了掌声的对面呢?

    不知道啊,毕竟,我只是一个存着八卦心看历史的人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戈尔巴乔夫的《孤独相伴》莫名的热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hyy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