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儿时,家里宴请客人时,只有父亲在桌上,与客人推杯换盏,母亲端茶送水。直至客人酒足饭饱,高兴而归后,再和我们姐弟三人上桌吃些残羹剩饭。经济贫穷的那个年代,少有女人上桌,更别提喝酒了。
参加工作以后,尤其,经济条件转好时,单位年轻同事比较多,喜欢聚堆,谈笑间,论友谊、倾吐不悦。而且,九十年代时,单位活动也多,每年春秋两季,都要举行打靶活动,还有篮球、排球、乒乓球等体育赛事。一句话,经济条件好了,酒场也就多了,我们这些半边天也登上了酒场,不让须眉的把酒颜欢。
论酒力,东北人在全国排名只能占中下游。但天性豪爽、幽默的东北人,酒桌上的氛围极其热闹,又好斗酒,不知底细的人,误以为酒量相当厉害,而不敢比拼。都是年轻阅历浅,当年闹出许多趣事,也是回忆的笑点。
年龄大了,酒场也少了,酒力也降了。尤其进入羊群后,杯底一点红酒,小心脏都要欢呼雀跃,第一次有了惧怕心理。本想就此与酒告别,然而,生活在人群里,就要有社会活动。
昨天,同事召集“喝丢一只鞋”群,20多年的5位老朋友,相聚一起,先是玩会扑克,又聊起曾经的趣事,接着进入“酒”的主题。身为大姐即不能扫兴,又要把好“酒”的总量。举杯前,先提议:余生,最贵的就是健康,饮酒必须适量。得到大家的赞同后,才欢天喜地的开喝。
不知不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老朋友们畅谈了情宜,保持清醒地分手回家。
今晨起床,易出毛病的心脏,保持正常的工作,也算经过酒精的考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