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鲁迅的文章处处有讽刺,尽管《朝花夕拾》是鲁迅最为柔情一面的一种体现,但仍然在字里行间透露出犀利的神情。
从妙趣横生的百草园到枯燥无趣的三味书屋;从敦厚朴实的阿长到干瘦负责的藤野先生;从日夜盼望的五猖会到可悲可恨而害死父亲的庸医。在那一张破旧的写字台前,朝花夕拾,拾起的不仅仅是童年的回忆,更是鲁迅的人生轨迹。这个被腐朽的封建礼教和麻木的社会制度所千锤百炼过的灵魂,终将如阿长一样,静静地躺在“仁厚的地母”的怀里,躺在芬芳的还未凋零的朝花丛中。他的人生过于坎坷,在他坚持对抗旧思想,旧制度的时候,有谁会同情他?又有谁会理解他?他是孤独而伟大的,但也只有《朝花夕拾》,才配得上被称为鲁迅最后的安魂曲。
即使相隔百年,阅读《朝花夕拾》,却仍能品味出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境界。仍能想象出他长叹一声,舒展紧皱的眉毛,提笔写下对于自己人生过往的情形。句句都是那样的和蔼,和蔼得都不像是那个为人所熟知的鲁迅。而句句又都是那样的充满哲理而引人深思,让人一看便知它出自于鲁迅之手。
在面临着治病还是治人心的抉择当中,鲁迅毅然而然的选择了弃医从文,根除人之心病。他拼了命一般要与那些自恃清高者,妄自菲薄者,奢靡者,贪婪者,麻木者,碍国者势不两立,他写出了《朝花夕拾》,写出了《狂人日记》,写出了《呐喊》,写出了无数的杂文小说。那如利箭一般的语句直刺敌人的心口,令人拍手称快。然而我们却只知拍手称快,殊不知此时的鲁迅已身陷囹圄,在四面八方的压迫当中进退两难。当时没有人可以理解他,而现在我们却只能面对着《朝花夕拾》,回忆他坎坷的一生,长长地叹息。
然而,鲁迅之所以这样做,也正如千千万万文人志士所想要做的那样,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真理感化人间。无论是那一个柔软而和蔼的鲁迅,还是那个坚硬而犀利的鲁迅,都值得我们敬仰和理解。
网友评论